安徽省的一本大学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工程大学。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安徽省内一本大学排名
安徽一本大学从高到低排名如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学院、安徽工程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安徽科技学院、阜阳师范大学、皖南医学院、合肥师范学院、蚌埠医学院、淮南师范学院。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共有教学与科研人员2621人,其中教授817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副教授903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其中,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不重复统计共有496人,占固定教师总数的37%;青年人才占高层次人才的60%。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其中35岁以下教师约占青年教师总数35%。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一本大学排名榜及分数线
安徽一本大学排名榜及分数线如下:
大学名称 大学分类 招生省份 招生年份 考生类别 批次名称 最低分数线 最低位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综合 安徽 2021 理科 本一 671 613
合肥工业大学 理工 安徽 2021 理科 本一 602 13362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综合 安徽 2021 理科 本一 589 18392
安徽大学 综合 安徽 2021 理科 本一 578 23663
合肥工业大学(中外合作) 理工 安徽 2021 理科 本一 567 29665
安徽大学(中外合作) 综合 安徽 2021 理科 本一 558 34535
安徽师范大学 师范 安徽 2021 理科 本一 550 40091
安徽财经大学 财经 安徽 2021 理科 本一 538 48409
皖南医学院 医药 安徽 2021 理科 本一 527 56856
安徽建筑大学 理工 安徽 2021 理科 本一 524 58650
安徽农业大学 农林 安徽 2021 理科 本一 522 60038
蚌埠医学院 医药 安徽 2021 理科 本一 521 60972
安徽医科大学 医药 安徽 2021 理科 本一 514 67250
安徽工业大学 理工 安徽 2021 理科 本一 512 68751
安徽理工大学 理工 安徽 2021 理科 本一 510 69951
安徽财经大学(中外合作) 财经 安徽 2021 理科 本一 510 70275
合肥学院 理工 安徽 2021 理科 本一 506 73499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一本排名
安徽一本排名前四的大学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校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直管副部级建制,由中科院、教育部和安徽省三方重点共建,位列“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
学校的校训是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红” 是高尚的情操与品质,即强调爱国、爱民爱校,讲究诚信、敬业、求真、上进;“专”则可阐释为精通业务,掌握科学知识、技能,拥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理”指的是理论,既指书本知识,也指科学的三观。
2.合肥工业大学:
校本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
学校深怀“工业报国”之志,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以“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为人才培养总目标,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
3.安徽大学:
学校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是教育部与安徽省共建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安徽省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是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学校校训为“至诚至坚,博学笃行”。“博学笃行”是指以渊博、深厚和笃实、诚笃为指标的学行态度,可视为对人“才”的要求。“至诚至坚”是指以诚实、诚信和坚毅、坚定为目标的人生修养过程,可视为对人“德”的要求。突出了对学习目的实践和对人成才的道德要求。
4.安徽师范大学:
坐落在安徽省芜湖市,是安徽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和“高水平大学奖补资金项目”支持高校。
安徽师范大学校训是厚德、重教、博学、笃行。厚、重、博、笃,寓意厚重笃实、博雅精深,展示我校敦厚丰富的精神底蕴和人文内涵;德、教、学、行,寓意我校德才兼备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家陶行知 “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