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2023-09-21 来源:花图问答
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道德:某一社会的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一套行为准则。

道德发展: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逐渐习得道德准则并以这些准则来

指导自己行为的过程。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根据公正观念的发展水平,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一2岁):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一8岁)儿童主要表现为以服从成人为主要特征的他律道德,故又称为服从的阶段。又可分两个阶段:(l)自我中心阶段(2一5岁):这一阶段儿童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其特点是单向、不可逆的自我中心主义,片面强调个人存在及个人的意见和要求。(2)权威阶段(5一8岁)思维正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他们了解规则对行为的作用,但不了解其意义。他们常以表面的、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认为服从成人就是最好的道德观念,服从成人的意志就是公正。如果违背成人的法则,不管动机如何都应该受抵罪的惩罚,而且惩罚越厉害越公平。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一11、12岁):儿童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逐渐代替了前一阶段服从成人权威的支配地位。意识到准则是一种保证共同利益、契约性的、

自愿接受的行为准则,并表现出合作互惠的精神。开始以动机作为道德判断的依据,认为公平的行为都是好的。关于惩罚,认为只有回报的惩罚才是合理的。

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这时儿童的思维广度、深度及灵活性都有了质的飞跃,此时才真正到了自律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出现了利他主义。他们基于公正感作出的判断已经不再是平等基础上的法定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将规则同整个社会和人类利益联系起来,形成具有人类关心和同情心的深层品质。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将品德发展划分成三种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前习俗水平,道德的价值是由外在的要求而定。前习俗水平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定向。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

习俗水平,道德的价值在于符合别人的期待和保持传统的秩序。它也分为两个阶段。第三阶段;使他人愉快和帮助他人走向。第四阶段:

尽义务、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社会秩序的定向。 后习俗水平,自觉地遵守公共规则,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被认为具有道德价值。这也有两个阶段:第五阶段:遵守法规和契约的定向。第六阶段:良心或原则的定向。

柯尔伯格断言,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促进这些阶段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