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小说中的娜拉出走主题及其嬗变
□叶\"
内容摘要:“娜拉出走”是易卜生戏剧《玩偶之家》提出的女性解放的问题,这一问题在中国现当代小说中得 到了进一步阐发。从鲁迅《伤逝》、杨沫《青春之歌》与苏童《妻妾成群》三部作品看出,中国“娜拉出走”的主题,大 致经历了这样的演变轨迹,即从“恋爱至上主义”的流产到“革命至上主义”的 ,到“生至上主义”的回。
关键词:现当代小说娜拉出走嬗变
马克思说过:妇女解放是人 心,娜拉出面替名借债,海尔茂竟
类进步的标志。围绕这一问题,中 娜拉,与之
娜拉温
西方先后产生了不计其数的文学 柔的一面截然相反,还把得不到 作品。易卜生在戏剧《玩偶之家》 好的生活都归罪于娜拉,他只想 提出了“娜拉”出走的问题,直接 要曾经任他左右的人,
是一
触及了女性解放的问题。“娜拉” 个具有独立思想和个性解放的 这一形象传播到中国后,引起了 人。为了人格独立,娜拉毅然选择 中国作家们极大的创作兴趣,他 离家出走。但“娜拉”出走之后将 们结合中国国情创作了具有中国 会产生怎样的结局,易卜生并没 特色的文学作品。从鲁迅的《伤 有回答。在易卜生留下了一个问 逝》到 的《青春之》:到
号之后,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 童的《
》:
出“娜
演讲中有意识地回应了这一疑 拉”出走主题的同内涵及社会 问:“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 变迁。
不是堕落就是回来”。[1]在《伤逝》 —.《伤逝》:“恋爱至上主义” 中,不难发现子君有两次所谓的 的流产
“出走”,子君第一次的走出家门, “五四”时期,中国出现了大
为了
自由爱,是一次中国
性解放 家
的 “娜拉”的“出走”,第二次相当于 说, 这作品作家们 :
出走又“回归”了旧的家庭,象征 引
文学思 的先
。 其
着“恋爱至上主义”的流产。
中,鲁迅则走在追求个性解放浪 作品中,迎着“五四”新思潮 的
。《伤逝》结合了
‘
的洪流,子君蔑视封建礼教,追求 的中国动荡社会的 ,同时受自由恋爱,她勇敢地为女性发声: 到易卜生的戏剧《玩偶之家》的巨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 大影响,是鲁迅
说中的典
涉我的权利!”她想要追求的爱 作之一。在《玩偶之家》中,
情,是“安宁和幸福是要凝固: 娜拉的丈夫把她当成一个玩偶, 永久是这样的安宁和幸福。”在某 刚开始为满足丈夫,娜拉也心甘 些方面,子君和娜拉具有一定程 情
这
色。 后
生
度上的相似性,她们都敢于蔑视 了一件事,让娜拉彻底看清了丈 封建礼教,
自由爱。
夫的真而目,出于考虑丈夫的好
出:“易卜生把家庭社会的实在情
形写了出来,叫人看了动心,叫人 了
我们 家 社会
是
如此黑暗腐败,叫人看了觉得家 庭社会
,这
就是‘易卜生主义’。”[2]正是西 方个性解放思想影响,子君萌生 了走出家门、寻求自由恋爱的想 。
了
女性独立
爱自
由,她坚决地反对包办婚姻,为此
封建旧家
。
生前期的同居生活十分幸福,他 们一起谈易卜生,他们一起读书, 一起
。
,屯
地,涓生开始和子君之间产生了
,家人的百般阻挠,断绝经济 来源,涓生工作上
意,子君
由一个知识青年变成了家庭主 。
对子君来说,现实和预想总 是有所出入,正如鲁迅在《娜拉走 后怎样》演讲中所说X人生最苦 痛的是梦醒后无路可走。”在子君 大梦初醒的瞬间,她发觉自己已 经渐渐变得不像原来的自己,她 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变成涓生的 依附品,也不再是曾经那个跟涓 生站在平等立场上谈论泰戈尔, 谈论雪莱的人了。 是变 I
生的依附品,子君 是没有
易放 这 爱情
想,侍候男人和操持家务成为她
&
学教育2Q18.Q7
生活的追求,可日益枯燥,千篇一 律的生活,以及涓生对她的冷漠, 成为她之后出走的导火索。子君 被迫离开,不仅是由于家庭的阻 挠,邻里乡亲的蔑视,生活的苦 闷,最重要的是涓生渐渐地对她 丧失了爱,除了再一次出走,别无 选择。子君的第二次“出走”,从同 居的地方回到了原来的家。从子 君本人看,她的骨子里仍然是一 个存有浓重中国传统旧式妇女的 观念,她认为中国的女性应该以 家庭为重, 家为
的分 内事,甚至于每次吃饭的时候,她
要
涓生 她一 ,
是涓
生却因为工作的不如意,而反感 起子君的过分 的行为,封
的
子君
是
的。更突出的问题是,子君当时的 同居生活 不存 一个
的
济基础,脱离了封建家庭,子君和 涓生 生活不
, 失 了 以 生存的物质条件,涓生对子君的 爱也逐渐褪去。此时的子君,想要
地
个
她的
独感,没有了个人信仰和精神支 ,
是最 的
方
看来,这次“出走”变成了被迫式 离开,并不是原本意义上的出走, 是一
,
的
。 不
看出,在没有物质基础和经济来 源的
,两个人即使爱再
深切,也不有好的结果,况且子 君在同居生活后完全变成了涓生 的附庸品,失去了原有的思考能 力,而那个时代的女性也很少有
识,男主外女主内的封建
意识还是
地刻在她们的
脑海里,如果连自我都不能满足 自我,他人怎么会心甘情愿满足 你,在追求妇女独立和个人解放
的道路上,拥有独立的思想固然 重要,也要有属于自己走向成功 的武器。
二.《青春之歌》:“革命至上主 义”的归宿
杨沫的《青春之歌》以林道静 的人生经历为主线,总结出一 小资产阶层分子的正确出路, 即超越个性解放,在无产阶级政 党的指引下,经历艰苦的思想改 造,从个人主义到达集体主义。林 道静为女性解放形象的典型代 表,既满足了当时女性解放思想 的追求,又升华到革命层面。与 《伤逝》中的子君相比,《青春之 歌》既继承了女性解放的主题,又
了革命的 ,不仅完成了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且完成了民
放的重要历
命。
与子君相比较,同为受过新 的
生& 林 静的
&
似乎可以看到很多具有个性特色 的东西,她爱干净,喜欢白色,特 立独行和果断坚决是她的标签, 她拥有 的
& 追求个放。 面 的 人 时&林
静 不
一
。
要她出 的时 & 她选择离家 出走,不再做沉默的人,她冲破了 一层又一层的阻碍,勇于出走,实 了个 放 立。 路
&她 海
&了她。 她 林&你一
生的 《
》沅君写过一本《隔绝》你读过没 有 品的主 全是
的 & 的 立的。 可
是我
你比 们
坚决。”从这样的话语中不难看出 品主 与《伤逝》的一 相 。余永泽在小说中是一个充满资产 阶级人 主 色 的人&
有
I文丨艺I杂I谈I
情,懂浪漫,曾是林道静心中的爱 情 子。 们 情相 & 的
生 了
的同居生
活。
然小
&
时看到满 重重的
中
国
&
&&不 国 。
生活
的
,崇尚马克思主义的卢嘉
川取代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的余永泽在林道静心中的地位, 嘉川渐渐成为林道静从个人生 活道路转向革命道路的启蒙老 师,林静则从嘉川的革命知 识灌输中产生了对共产主义的向 往,并加入到民族解放斗争的行 列。为此,她虽几度鼓励余永泽, 希望他能和她一起参与游行等爱 国活动,余永泽却顽固不听,于 是,林静选择毅然决然地离开 了余永泽,接受政治的召唤,投身 革命斗争,迈向了争取民族解放 的一*大步。对她来说,这又是一*次 离家出走& 不
次出走是对个
性解放的超越,是对革命至上主 义的皈依。
林 静的 情 历 革命 路,跟作者杨沫本身的经历是很 像的,杨沫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
林 静革命 的生活 历 本上是我的经历,她革命后的经 历,是概括了许多革命者的共同
经历。”[3#所以,这部小说带着强烈 的 家
色 。 与 同时& 林
道静身上,也明显地表现了“五 四”启蒙 与革命话语的碰撞与对。
嘉川宣无产阶
级理论时,林道静竟然出现情感 出轨,这对余永泽来说肯定是一 种伤害乃至背叛,虽然林道静也 似乎没有真正地爱着卢嘉川。对 于余永泽,她则始终保有一份不
文丨艺I杂I谈丨
能忘怀的留恋的情感。在开始接 受上级任务时,林道静无法适应 这种生活,总是沉溺于爱情的梦 想里,并不是为了党,为了服务人 民。这样纠结,一方面显示出她身 上革命话语和个人话语的矛盾, 一方面不难看出林道静作为一个 出自地主家庭的孩子,个人主义 色彩在她的身上还很重。总之, 《青春之歌》延续和传承了《伤逝》 的个性解放主旨,同时又拋弃了 启蒙话语, 择了对革命至
上主义的皈依。
三.《妻妾成群》:“生存至上主 义”的回归
作为新时期作家,苏童说过 这样一 话
剧,就像颂莲的悲剧一样。”[4]他的
的
,不
和 青春之歌 的子 和林道静有明显为个人出走的意愿和
,
是为了生
择
入封建家庭。面对如同子君和林 道静的
,
的 择 能不
于出 , 她 想 地活, 在 了 自
不
能 续
的 难 ,
地她
一个
的主
,她 家的 择是主 的, 这 时的
道
驰。
作为一 接受 新
的
青 , 她在 的
时的
是
的, 苏
作一个 的
作家不是我所追求的。……有时 向传统妥协、回归传统也是一种 进步,如果往回走,世界又大了, 那为什么不往回走呢。”[5]不难看 出苏童对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 在他看来,人在生活中回归传统, 或并不味着就是一种退步,
而是生活的某种必然选择。于是, 他在描写颂莲命运时,坚持生存 问题恰恰是女性需要面对的最大 问题。颂莲作为一个生活在男权 屋檐下的旧家庭的新女性,在面 临巨大生存危机之时,迫不得已 做出了生存的选择,即嫁给一个 拥有多房妻妾的富有男人,以解 决衣食之忧,而根本不是去谋求 那种爱情至上的神话。
在颂莲生活的时代,虽说女 性解放的思想得到一定的宣传, 但大多妇女的封建观念和传统礼 教观念依旧根深蒂固,挥之不去。 颂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的 父亲破产自杀,养母告知她可以 选择工作,抑或是跟着富人陈佐 千。颂莲虽说受过新教育,但骨子 里还是一个旧时代的女 , 她 不 地 为, 跟着 佐千 以
, 上
的 子,
对方妻妾成群,风流成性。而对陈 佐千来 ,
的青春
、受
新知识的教育又更多地满足了他 的心理预期或性幻想。正因为这
样,
家 ,
一 受
到了陈佐千的宠爱。然,随着时 的 ,
上 佐千 新 旧 自
的本 ,
难
了一 大家 的 的,
为
男权文
化下的
。作为“新女性”,颂
莲最终没能逃脱被逼疯的 命 运。作
一
,作
了
很多笔墨在这口井上。颂莲曾亲
进 , 这个家
的女 一 了 家庭
定的生 ,
进这口深深的枯井。 的疯
癫,反射出她面对强大封建制度
个人
的
, 虽 她 投进去,但也不是正常的人。苏
觀。久学補童在解释颂莲等命运悲剧时指出: “如果要问,到底是什么损害她 们,就可以是男权社会、国家机 器或者传统文化……。”[6]在新时 代,传统对于颂莲这样的新式女 子无异于一把双刃剑。一个妻妾 成群的男权家庭,虽然为女性提 供了活命的栖身之地,但也可能 是吞噬和埋葬女性生命的罪恶深 渊。
总之,对 来 ,生 于 一 , 要想活 来,
得面对
, ,
不
的爱
情梦想与个
的神话。颂莲
的妥协,是对命运的妥协,是女 在根深蒂固的中国男权社会里法
的命。这
,
出走
是一个美丽的女性神话,而现实 却荆棘丛生,困难重重。
的进 步总是显得步履维艰。相对于《伤
青春之歌 对于
出
走或女性解放的思考,《妻妾成 群》却仿佛退回到问题的原点,在 男权
景下,女
不
是不切实际的梦幻。泛
参考文献[1]
鲁迅:《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全
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 159 页.
[2]
胡适:《易卜生主义》,《胡适文第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 486 页.
[3]
杨沫:《什么力量鼓舞我写〈青春之
歌〉》,《中国青年报》1958年5月3曰.
[4]
汪政,何平主编:《苏童研究资料》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3页.
[5]
於可训主编:《小说家档案》,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93页.
[6]
汪政,何平主编:《苏童研究资料》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10页.
(作者介绍:叶楠,中南民族大学中国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2016级研究生)
集•
,
郑州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