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层神经外科急诊危重患者的麻醉管理

2023-06-06 来源:花图问答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年2月第18卷第3期Chinese Journa]of Practical Nerv0us Diseases Feb.2015,Vo1.18 No.3 ・115・ 表2 2组治疗后NIHSS、FMA、MWS评分对比 ( 士s) NIHSS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指标,可以评 价脑动脉病变可能出现的神经系统检查项目,十分全面便 捷。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 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普遍较对照组好,高 表3 2组治疗后步态分析 ( ±s) 压氧治疗对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总体呈促进、加速趋势。 FMA评分是一种对于运动功能评测较为简单的方式,包括 上下肢的反射、协同运动、协调速度等方面,本研究中观察组 治疗后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肢体运 动功能恢复普遍较对照组强。本文2组患者治疗后步频、步 幅、患侧步长、步态周期及双腿支撑期与治疗前相比,各项指 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 在常规治疗及康复措施的基础上,加以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改 善患者整体神经功能水平,且对上下肢运动能力有显著效 果,表明高压氧可有效改善脑组织缺血状况,从而改善偏瘫 肢体运动能力,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高压氧结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 中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偏瘫肢体的运动能力和步态能力,有 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3讨论 正常人行走时,通过对相应肢体肌肉力量及移动等控制 才能确保无障碍性行走。而脑卒中患者由于大脑部分区域 缺血坏死或濒临坏死,导致其对应的功能受到抑制甚至消 失,此时可能失去对肢体和躯体的整体协调及平衡控制能 力,导致偏瘫,失去肢体运动能力。急性脑卒中发作期治疗 时,为使患者最大程度保留肢体功能,获得良好预后,会对缺 血半暗带进行紧急溶栓等治疗,但针对偏瘫肢体运动能力的 恢复却无十分有效的方法[5]。研究报道_6],高压氧治疗可加 速脑组织缺血部分的供血,快速减轻缺血缺氧对脑组织的损 伤。 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是以尽快恢复缺血脑组织的血液 供应,抢救未完全坏死的神经细胞,减轻缺血缺氧对脑组织 的损伤为目的。高压氧运用物理方式加速血氧深入缺血组 织,较普通单纯溶栓效果更加迅速,到达的组织可以更加深 入、快速,增加缺血部位血氧弥散程度和局部氧浓度,更有效 恢复缺血神经细胞的功能。同时,高压氧治疗还可通过尽量 恢复血氧供应,减轻毛细血管渗出从而减轻脑水肿情况,间 接减少脑组织受压症状,达到改善脑组织功能恢复及临床症 状的效果。上述机制可能通过改善脑组织功能,从而改善偏 瘫肢体运动能力。 4 参考文献 r1] Sacco RL,Kasner SE,Broderick JP,et a1.An updated defini— tion of stroke for the 21st century 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0ciati0n[J].Stroke,2O13,44(7):2 064—2 089. [2]姚丽娟.三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 [J].实用l临床医药杂志,20l1,15(2):16-18. [3]王文威,王路,李凌晋,等.基于Bobath理念的步行训练在恢 复期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 (I2):1 124-1 128. [43杨洁,倪朝民,尹傲冉,等.脑卒中偏瘫患者足底压力与步行时 相的相关性[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4):533—535; 539. E5]朱红军,何怀,刘传道,等.运动想象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 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E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 复杂惑,2011,33(6):443—446. r6]Moftakhar P,English JD,Cooke DL,at a1.Density of thrombus on admission CT predicts revascularization efficacy in large YeS— sel occlusion acute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13,44(1): 243—245. (收稿2014—04—18) 基层神经外科急诊危重患者的麻醉管理 李军仕 王美娥 王怀庆 朱志峰 雷 超 徐锦娟 刘应魁 河南淮阳县人民医院 淮阳466700 【关键词】基层医院;神经外科;急危手术;麻醉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1673-5110(2015)03—0115—02 我院神经外科是全县唯一的神经外科,肩负着全县130 多万人口的神经外科医疗服务。自从2005年建科以来急诊 手术救治286例危重患者,所有患者均处于不同程度昏迷伴 颅内高压,多数伴基础疾病史,病死率高,麻醉处理棘手,麻 醉风险极高。本文探讨基层医院在有限的医疗条件下,充分 ECG异常96例,糖尿病76例,慢性支气管炎84例,冠心病 史56例;无瞳孔散大89例,单侧瞳孔散大156例,双侧瞳孔 散大41例;发病时间1~12 h。 1.2手术方式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52例,脑室穿刺引流 术39例,单纯去骨瓣减压术46例,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 减压术149例。 1.3麻醉方法术前阿托品0.5 mg肌内注射,入室后吸净 口咽、鼻腔中的血性液、呕吐物使气道通畅,纠正低氧血症, 常规连续监测心电图(ECG)、血压(BP)、血氧饱和度 (SPO )、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aCOz)及尿量。所有患者按 饱胃处理,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慢诱导及维持。诱导前,静 利用现有麻醉资源,积极采取有效抢救措施,尽早手术,为患 者后继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5—1O一2013—1O急诊手术的危重 患者286例,男172例,女114例;年龄19~91岁,平均 (58.32士8.47)岁;GCS评分6~8分198例,3~5分88例; 脉滴注地塞米松1o~20 mg,2O 甘露醇0.5~l_Og/kg,呋 塞米2O~4O mg,奥美拉唑40 mg,用2 利多卡因3 mL行 环甲膜穿刺咽喉部表面麻醉。患者头高脚低位,吸氧去氮, 诱导药物:眯达唑仑0.05~0.1 mg/kg,芬太尼1~3 g/kg, ASAⅢ~Ⅳ,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142例,单纯闭合性颅脑 损伤98例,大面积脑梗死并脑疝46例;伴高血压史174例, ・116・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年2月第l8卷第3期Chinese Journa1 of Practica1 Nervous DiseaseS Feb.2015,Vo1.18 N。.3 维库溴铵0.08~0.1 mg/kg,异丙酚0.5~2.0 mg/kg,诱导 完善后行气管插管,间歇正压通气控制呼吸。机械通气参 数:潮气量8~12 mL/kg,呼吸频率12~14次/min,吸呼比 1:2,维持PaCO2 25~40 mmHg(1 mmHg一0.133 kPa), SPO 98 以上。术中微量泵注入异丙酚3~8 rag/(kg・h) 维持麻醉,芬太尼、维库溴铵间断静脉注射,根据手术进程及 病情调整药量。液体输注晶体与胶体2:1,必要时输注3 氯化钠液、输血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同时给予给予冰袋四 肢大动脉冷敷,控制血糖低于8.1 mmol/L。术毕包扎头部 前常规静注利多卡因1.5 mg/kg,肌松控制在头部包扎完毕 及气管、口腔内充分吸引后,维持有效的镇静镇痛状态,常规 待患者呼吸频率、潮气量恢复正常,SPO 93 以上,血流动 力学稳定后带管返病房监护室,同时术后积极给予镇静镇痛 及呼吸支持,加强后继治疗以平稳度过苏醒期。 2 结果 本组患者麻醉诱导较平稳,无明显插管应激反应、严重 低血压及心律失常,插管顺利,麻醉效果满意,无麻醉意外及 并发症。8例(2.8O )死于手术期间呼吸循环衰竭,278例 带气管导管安返病房监护室。术后72 h,根据患者情况拔出 气管导管或行气管切开。经治疗,86例(30.07 )临床治愈 出院,108例(37.76 )轻残,49例(17.13 )重残,35例 (12.24 )死于术后并发症。 3讨论 基层医院肩负着当地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是当地居民 急危重患者首选医疗救治地,担负着大量急危重患者的救治 工作,但其医疗条件有限,救治压力较大。本组人选患者包 括高血压性脑出血、单纯闭合性颅脑损伤、大面积脑梗死并 脑疝均为神经外科常见病,所有患者均处于不同程度昏迷伴 颅内高压,呼吸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且多数为中老 年患者伴有基础疾病史,临床表现复杂,病情重,需尽快接受 急诊手术治疗。患者无术前充分准备,对麻醉要求高,难度 大,麻醉处理棘手,麻醉风险极高,围术期病死率高。麻醉医 生应与患者家属、手术医生充分沟通,减少潜在的医疗纠纷。 麻醉诱导前应全面评估病情,充分做好应急准备。麻醉 医生必须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特别注意意识和昏迷程度; 通气障碍程度:包括呼吸道阻塞、舌后坠、呕吐、误吸等,应保 持呼吸道通畅;循环障碍情况;脑疝征象。因患者多有不同 程度意识障碍,颅内压高易引发呕吐,术前禁食不充分,全部 视为“饱胃”患者,充分做好吸引及急救药物准备。选择麻醉 诱导平稳,对心血管功能抑制轻和无明显气管插管反应的麻 醉方案及麻醉药物非常重要。我们采用麻醉慢诱导,全凭静 脉复合麻醉诱导及维持,所用药物异丙酚、咪唑安定、芬太尼 和维库溴铵已被证实用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安全、有效、经 济_1 ]。诱导前,用2 利多卡因行环甲膜穿刺咽喉部表面麻 醉,减轻气管插管反应,患者头高脚低位,吸氧去氮,避免因 增加腹压而引起胃内容物的反流,个体化用药诱导力争平稳 完善后,行气管插管。 围手术期麻醉处理原则是抑制应激反应,降低颅内压, 维持循环稳定,加强脑保护,防治并发症。整个手术过程中, 插管、切皮、锯颅骨、关头皮等操作对机体刺激强,而在颅内 操作时刺激弱,麻醉维持应随手术的进程及时调整,为手术 提供一种多层次的镇痛、镇静、肌肉松弛相适宜的麻醉深度, 有效抑制应激反应;切开硬脑膜前静脉滴注甘露醇、呋塞米、 地塞米松,同时维持患者头高脚低位,避免头部过度扭曲影 响静脉血液回流,监测动脉血气并采取间断适宜过度通气维 持PaCO 25~40 mmHg等措施降低颅内压,保证足够的脑 血流灌注,防止继发性脑损伤;在脱水利尿降低颅内压同时 不应过分限制液体的输注,晶胶比例为2:1,要及时输注胶 体液和血液,必要时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输注3 高渗氯 化钠溶液形成适当高渗状态,复苏期间使用3 高渗氯化钠 溶液能维持机体血压而不升高颅内压[4 ,必须维持有效的循 环容量。术中顽固性低血压及脑膨出是围术期患者死亡高 危因素,应积极有效控制。我们在选用合适的麻醉药物,维 持适当的麻醉深度,维持有效的血容量,有效降低颅内压,保 证足够的脑血流灌注的同时,给予冰袋冷敷低温治疗,控制 血糖低于8.1 mmol/I ,给予胃黏膜保护剂预防上消化道出 血等措施加强脑保护,防治并发症。 术后麻醉平稳恢复,术毕包扎头部前常规静注利多卡因 1.5 mg/kg,可有效预防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尤其适用于术 后需避免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及呛咳反应的神经外 科手术患者 ]。肌松控制在头部包扎完毕及气管、口腔内充 分吸引后,维持有效的镇静镇痛状态,不用药物催醒。因患 者术前处于昏迷状态,其苏醒时间不可预知,我们常规待患 者呼吸频率、潮气量恢复正常,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带管返病 房监护室,同时术后积极给予镇静镇痛及呼吸支持加强后继 治疗以平稳度过苏醒期。 总之,基层医院麻醉医生在面对神经外科急诊手术的危 重患者时,及时全面评估病情,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制定适 合自己的麻醉处理流程,选用合适的麻醉药物及麻醉方式, 保持手术期麻醉平稳,注重脑保护,积极防治并发症,提高手 术成功率,加强术后镇静镇痛及呼吸支持治疗,积极参与患 者术后后继治疗。 4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3:1 108—1 11 7. [2] 郭亮.重型颅脑损伤37例麻醉处理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 病杂志,2011,14(7):67—68. [3]邵刘佳子,王保国.高渗盐水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O12,33(9):634—637. [4]李运强,刘敬臣.不同方法预防神经外科全麻拔管反应的比较 [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4):354—355. (收稿2014—04—12) 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徐守仕 田 福 山西朔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朔州036002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逐步控制减压;脑膨出;颅内迟发血肿 【中图分类-WI R651.1 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可达30%~6O r。弥漫型脑肿 胀、术中急性脑膨出与术后脑梗死是影响其预后的最主要原 因。近年来,采用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快速减压手术治疗取得 定疗效,但一旦术中出现脑膨出或术后大面积脑梗死,病 死率和致残率明显提高,可达5O%~70%。我科对142例重 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治疗效果理想, 一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14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男70例, 女10例;平均年龄42.3岁;车祸伤60例,高处坠落伤11例, 打击伤5例,其他4例;术前单侧瞳孔散大48例双侧瞳孔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