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基础与综合
制冷剂编号方法和安全性分类 GB/T 7778—2001 冷冻机油絮凝点测定GB/T 12577—1990 冷冻机油GB/T 16630—1996 冷暖通风设备术语JB/T 4303—1995 制冷和空调设备噪声的测定JB/T 4330—1999 制冷设备术语JB/T 7249—1994
制冷和空调设备名义工况一般规定JB/T 7666—1995 制冷用图形符号JB/T 7965—1995 制冷用板式换热器JB 8701—1998 制冷设备清洁度测定方法JB/T 9058—1999 二、 安全要求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GB 4706.1—199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电冰箱、食品冷冻箱和制冰机的特殊要求GB 4706.13—199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电动机—压缩机的特殊要求GB 4706.17—1996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GB 4706.32—1996
家用电器安装、使用、检修安全要求GB 8877—1988 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 安全要求GB 9237—2001
空调用通风机安全要求GB 10080—2001 空气处理机组 安全要求GB 10891—1989 房间空气调节器安装规范GB 17790—1999
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安全要求GB 18361—2001 容积式和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 安全要求JB 8654—1997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安全要求JB 8655—1997 房间风机盘管空调器安全要求JB 9063—1999 三、压缩机与压缩冷凝机组
容积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GB/T 5773—1986 活塞式单级制冷压缩机GB/T 10079—2001
封闭式制冷压缩机用三相异步电动机 通用技术条件GB/T 13500—1992
封闭式制冷压缩机用电动机绝缘耐氟试验方法GB/T 13501—1992 房间空气调节器用全封闭型电动机—压缩机GB/T 15765—1995 全封闭涡旋式制冷压缩机GB/T 18429—2001
喷油螺杆式单级制冷压缩冷凝机组 形式与基本参数JB/T 5145.1—1991
喷油螺杆式单级制冷压缩冷凝机组 技术条件JB/T 5145.2—1991 喷油螺杆式单级制冷压缩冷凝机组 试验方法JB/T 5145.3—1991 活塞式单机双级制冷压缩机JB/T 5446—1999 喷油螺杆式单级制冷压缩机JB/T 6906—1993 汽车空调用制冷压缩机 试验方法JB/T 6915—1993
容积式制冷压缩冷凝机组JB/T 9056—1999 四、冷水(热泵)机组
容积式和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 性能试验方法GB/T 10870—2001 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GB/T 18362—2001
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 工商业用和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GB/T 18430.1—2001
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 户用和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GB/T 18430.2—2001
蒸汽和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GB/T 18431—2001 复合热源热泵型螺杆式冷水机组JB/T 7227—1994 五、 冷暖通风设备
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噪声限值GB/T 13326—1991 小型贯流式通风机GB/T 13933—1992 盘管 技术条件JB/T 4292—1991
冷暖通风设备型号编制方法JB/T 4302—1991 热水型暖风机 型式与基本参数JB/T 5147—1991 变风量末端装置 试验方法JB/T 5148—1991
空调通风用空气—空气热回收装置 型式与基本参数JB/T 5151—1991
暖通、空调用轴流通风机JB/T 6411—1992 排风柜JB/T 6412—1992
进风加热机组 型式与基本参数JB/T 6413—1992
热盘管 型式与基本参数JB/T 6414—1992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组用双进风离心通风机JB/T 7221—1994 进风加热机组 技术条件JB/T 7224—1994 暖风机JB/T 7225—1994
冷暖通风设备外观质量JB/T 7246—1994 风机箱JB/T 8932—199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备 涂装技术条件JB/T 9062—1999 盘管 耐压试验与密封性检查JB/T 9064—1999 冷暖通风设备包装 通用技术条件JB/T 9065—1999 空气幕JB/T 9067—1999
前向多翼离心通风机JB/T 9068—1999 屋顶通风机JB/T 9069—2000 空调用风机 平衡精度JB/T 9070—1999 六、 空气调节
房间空气调节器GB/T 7725—1996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节能评定值GB/T 12021.3—2000 组合式空调机组GB/T 14294—1993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GB/T 17758—1999 风机盘管机组JB/T 4283—1991
空调设备用加湿器 型式与基本参数JB/T 5146.1—1991 空调设备用加湿器 性能试验方法JB/T 5146.3—1991 立柱式风机盘管机组JB/T 6415—1992
空调用空气过滤器JB/T 6417—1992 单元式列车空调机组JB/T 6420—1992 汽车空调器性能试验方法JB/T 6914—1993 除湿机JB/T 7769—1995
屋顶式风冷空调(热泵)机组JB/T 8702—1998 整体式机电一体化空调机组JB/T 8544—1997 柜式风机盘管机组JB/T 9066—1999 七、冷冻与冷藏设备
家用制冷器具 冷藏箱GB/T 8059.1—1995 家用制冷器具 冷藏冷冻箱GB/T 8059.2—1995 家用制冷器具 冷冻箱GB/T 8059.3—1995
家用制冷器具 无霜冷藏箱、无霜冷藏冷冻箱、无霜冷冻食品储藏箱和无霜食品冷冻箱GB/T 8059.4—1993
组合冷库用隔热夹芯板 技术条件JB/T 6527—1992 卧式平板冻结机JB/T 7216—1994 大型氨制冰设备JB/T 7222—1994 食品冷柜JB/T 7244—1994 谷物冷却机JB/T 8889—1999 组合冷库JB/T 9061—1999
食品真空冷冻干燥设备JB/T 10285—2001 八、 辅助设备与控制元器件
空调与制冷用无缝铜管GB/T 17791—1999
制冷用R12、R22、R502热力膨胀阀JB/T 3548—1991 制冷用电磁阀JB/T 4119—1991
制冷用金属与玻璃烧结液位计和视镜JB/T 6918—1993 风量调节阀JB/T 7228—1994
热泵用四通电磁换向阀JB/T 7230—1994 制冷装置用截止阀JB/T 7245—1994
氨制冷装置用淋水式冷凝器JB/T 7658.1—1995 氨制冷装置用油分离器JB/T 7658.2—1995 氨制冷装置用立式蒸发器JB/T 7658.3—1995 氨制冷装置用卧式蒸发器JB/T 7658.4—1995 氨制冷装置用蒸发式冷凝器JB/T 7658.5—1995 氨制冷装置用空气冷却器JB/T 7658.6—1995 氨制冷装置用搅拌机JB/T 7658.7—1995 氨制冷装置用贮液器JB/T 7658.8—1995 氨制冷装置用低压循环贮液器JB/T 7658.9—1995 氨制冷装置用集油器JB/T 7658.10—1995 氨制冷装置用中间冷却器JB/T 7658.11—1995 氨制冷装置用紧急泄氨器JB/T 7658.12—1995 氨制冷装置用空气分离器JB/T 7658.13—1995 氨制冷装置用氨液分离器JB/T 7658.14—1995 氨制冷装置用氨气过滤器JB/T 7658.15—1995 氨制冷装置用氨液过滤器JB/T 7658.16—1995
氨制冷装置用立式冷凝器JB/T 7658.17—1995 氨制冷装置用卧式冷凝器JB/T 7658.18—1995 氟利昂制冷装置用贮液器JB/T 7659.1—1995 氟利昂制冷装置用水冷冷凝器JB/T 7659.2—1995 氟利昂制冷装置用吊顶式空气冷却器JB/T 7659.3—1995 氟利昂制冷装置用干式蒸发器JB/T 7659.4—1995 氟利昂制冷装置用翅片式换热器JB/T 7659.5—1995 制冷用压力、压差控制器JB/T 7961—1995 制冷空调用直动式电子膨胀阀JB/T 10212—2000 汽车空调用暖风水阀JB/T 10284—2001 九、 常用相关标准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91—2000 防潮包装GB/T 5048—1999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T 6388—1986 防水包装GB/T 7350—1999 标牌GB/T 13306—1991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13384—1992 通风空调风口JG/T 14—1999
暖通空调一般标准规范
1 GBJ19-87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2 GB50028-93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3 GB50176-9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4 GB50189-93 旅游宾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 5 GB50264-97 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6 JGJ26-95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7 CJJ34-90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8 GB4272-92 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 9 GB8175-87 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 10 GB11790-89 设备及管道保冷技术通则
国家发改委等出台三项空调能效国家标准(最新空调标准) 1,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国家标准 2,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国家标准 3,冷水机组能效国家标准
在电力供应趋紧的今天,国家出台了3项空调能效标准,占城镇夏季用电高峰负荷40%的空调成为国家实施能效标识制度的首批产品之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6日联合发布了房间空气调节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冷水机组能效国家标准。按照能效比将空调能源效率标识为1到5级,1级最节能,5级能效最低,低于5级的产品不允许上市销售。
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这3项空调能效国家标准将于明年3月1日正式生效。空调企业需要在产品上加贴能效标识,告知消费者
其能效水平等级,以引导消费者选择、购买节能空调。
根据发展改革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测算,这次公布的房间空调器能效标准,能效平均提高了15%。采用这个标准,明年全国可降低高峰负荷几十万千瓦,平均每台家用空调可节电80度左右,到2020年,全国可降低高峰负荷3600万千瓦。
这3项空调能效国家标准由发展改革委和标准委提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天津大学等单位共同起草,规定了房间空气调节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冷水机组的能效限定值、节能评价值、能效等级以及超前能效限定值。其中,能效限定值是强制性要求,是空调产品在能效领域的市场准入标准。
部分标准
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4-88
第一章 总则
执行本规定时,尚应遵守《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 风管、部件制作与安装工程
第一节 金属风管制作工程
(I)保证项目
检验方法:尺量和观察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验方法:灯光及观察检查。
检验方法:白绸布擦拭检查。 (II)基本项目
合格:折角平直,圆弧均匀,两端面平行,无明显翘角,表面凹凸不大于10MM;风管与法兰连接牢固,翻边平整,宽度不小于6MM,紧贴法兰。
检验方法:拉线、尺量和观察检查。
合格:法兰的孔距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焊接牢固,焊缝处不设置螺孔。
优良:在合格的基础上,螺孔具备互换性。 检验方法:尺量和观察检查。
合格:加固牢固可靠。
优良:加固牢固可靠、整齐、间距适宜、均匀对称。 检验方法:观察和手扳检查。
合格:不锈钢板和铝板风管表面无明显刻痕、复合钢板风管表面无破损。
优良:不锈钢板和铝板风管表面无刻痕、划痕、凹穴等缺陷、复合钢板风管表面无损伤。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III)允许偏差项目
风管及法兰制作尺寸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1 圆形风管外径 ф<=300mm 0
-1 用尺量互成90o的直径 ф>300mm 0 -2
2 矩形风管大边 <=300mm 0 -1 尺量检查 >300mm 0 -2
3 圆形法兰直径 +2 0 用尺量互成90o的直径 4 矩形法兰边长 +2 0 用尺量四边
5 矩形法兰两对角线之差 3 尺量检查 6 法兰平整度 2 法兰放要平台上,用塞尺检查 7 法兰焊缝对接处的平整度 1 第二节 硬聚氯乙烯风管的制作工程
(I)保证项目
检验方法:尺量和观察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II)基本项目
合格:表面基本平整,圆弧均匀,拼缝饱满,焊接处无明显凹凸,两端面平行,无明显扭曲和翘角,焊缝饱满,焊条排列整齐。 检验方法:接线、尺量和观察检查。
合格:加固牢固可靠。
优良:加固牢固可靠,整齐美观,风管与法兰连接处的三角支撑间距适宜,均匀对称。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III)允许偏差项目
风管制作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2.2.6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圆形风管外径 ф〈=630mm 0 -1 用尺量互成90o的直径 ф〉630mm 0 -2
2 矩形风管大边 〈630mm 0 -1 尺量检查
〉630mm 0 -2
检查数量:按数量抽查10%,但不少于5件。防火阀逐个检查。
(I)保证项目
检验方法:尺量和观察检查。
检验方法:尺量、观察和操作检查。
检验方法:操作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II)基本项目
合格:连接牢固,活动件灵活可靠。
优良:连接严密、牢固、活动灵活可靠、松紧适度。 检验方法:手扳和观察检查。
合格:格、孔、片、扩散圈间距一致,边框和叶片平直整齐。
优良:在合格的基础上,外形光滑、美观。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合格:有启闭标记。多叶阀叶片贴合,搭接一致辞,轴距偏差不大于2mm。
优良:罩口尺寸偏差每米不大于4mm,连接处牢固,无尖锐的边缘。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合格:尺寸偏差每米不大于4mm,形状规整,旋转风帽重心平衡。
优良:尺寸偏差每米不大于2mm,形状规整,旋转风帽重心平衡。
(III)允许偏差项目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外形尺寸 2 尺量检查
2 圆形最大与最小直径之差 2 尺量互成90的直径 3 矩形两对角线之差 3 尺量检查
第四节 风管及部件安装工程
检查数量:按不同材质、用途各抽查20%,但不少于1个系统,其中水平、垂直风管的管段在
5段以内各抽查1段;5段以上各抽查2段。 (I)保证项目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和手扳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和泼水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验方法:白绸布擦拭或观察检查。 (II)基本项目
合格:输送产生凝结水或含有潮湿空气的风管安装坡度符合设计要求,底部的接缝均做密封处理。
优良:在合格的基础上接缝表面平整、美观。 检查数量:逐条检查 检验方法:尺量和观察检查。
合格:对接平行、严密,螺栓露出长度适宜一致,同一管段的法兰螺母均在同一铡。
检验方法:扳手拧试和观察检查。
合格:位置正确,外露部分平整。
优良:位置正确,同一房间内标高一致辞,排列整齐,外露部分平整美观。
检查数量:按系统抽查20%,但不少于两个房间的风口。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合格:松紧适度,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无开裂和明显扭曲现象。
优良:在合格的基础上无扭曲现象。 检查数量:逐个检查。 检验方法:尺量和观察检查。
合格:位置正确,牢固可靠。
优良:位置正确,排列整齐,牢固可靠。 检查数量:按抽查系统达个检查。 检验方法:尺量和观察检查。 允许偏差项目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风管 水平度 每米 3 拉线、液体连通器和尺量检查 总偏差 20
2 垂直度 每米 2 吊线和尺量检查 总偏差 20
3 风口 水平度 5 拉线、液体连通器和尺量检 垂直度 2 吊线和尺量检查
第三章 空气处理设备制作与安装工程
第一节 空气处理室制作与安装工程
(I)保证项目
检验方法:焊缝处理涂煤矿或灌水作渗漏试验,其它观察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合格证或试验报告。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试验记录。
装后必须保证内壁清洁,无浮尘、油污、锈蚀及杂物等。 检验方法:观察或白绸布擦拭检查。 (II)基本项目
合格:折角及间距符合设计要求,折线平直,间距偏差不于2mm,与处理室板壁接触处设水,框架牢固。 优良:在合格的基础上,框架平正。
检查数量:逐个检查
检验方法: 尺量和观察检查。
合格:喷嘴的排列及方向正确,间距偏差不大于10mm。 优良:喷嘴的排列及方向正确,间距偏差不大于5mm。
合格:门及门框平正、牢固,无滴漏,开关无明显滞凝结水的引流管(槽)畅通。
优良:在合格的基础上,无渗漏;开关灵活 。 检查数量:逐个检查。 检验方法:尺量和观察检查。
合格 :框架平正、牢固;安装平稳,热交换器的安装之间和热交换器与围护结构四周无明显缝隙。
优良:在合格的基本上,热交换器之间和热交换器与围扩结构四周缝隙封严。
合格:框架平正、牢固;过滤器下框架、框架与围护结构之间无明显缝隙。
优良:在合格的基本上缝隙封严,过滤器便于拆卸。 检查数量:逐个检查。 检验方法:手扳和观察检查。
合格:固定牢固,遮阳、防雨、措施不阻挡冷凝器排风; 凝结水盘应有坡度,与四周缝隙封闭。
优良:在合格的基础上,正面横平竖直,与四周缝隙封严,与室内协调美观。
检查数量 按数量抽查10%,但不少于3台。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第二节 消声器制作与安装工程 (I)保证项目
检验方法:尺量和观察检查。
检验方法:尺量和观察检查。
检验方法:手扳和观察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II)基本项目
合格:片状材料粘牢固、基本平整;散状材料充填均匀,无明显下沉。
优良:复面材料顺气流方向拼接,拼接整齐。无损坏;穿孔
板无毛刺,孔距排列均匀。 检查数量:逐个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第三节 除尘器制作与安装工程 (I)保证项目
检验方法:尺量观察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触摸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和触摸检查。
进出口方向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牢固平稳。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和灌水检查。 (II)基本项目
合格:内表面平整、无明显凹凸,圆弧均匀,拼缝错开,焊
缝表面无裂纹、夹渣、明显砂眼、气孔等缺陷。
优良:内表面平整、无凹凸,圆弧均匀,拼缝错开,焊缝表面无裂纹、夹渣、砂眼、气孔等缺 陷。 检查数量:逐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
合格:无明显滞涩。 优良:灵活可靠,松紧适度。 检查数量:逐台检查。 检验方法:手扳动检查。 (III)允许偏差项目
除尘器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3.3.8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平面位移 10 用经纬仪或拉线、尺量检查
2 标高 ±10 用水准仪或水平仪、直尺、拄细和尺量检查 3 垂直度 每米 2 吊线和尺量检查 总偏差 10
第四节 通风机安装工程
(I)保证项目
检验方法:盘动叶轮检查。
检验方法:小锤轻击、扳手拧试和观察检查。
℃,最高温度不超过70℃滚动轴承温升不超过40℃,最高温度不超过30℃。
检验方法:检查试运转记录或试车检查。 (II)允许偏差项目
检查数量级:逐台检查。
通风机安装的允许 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3.4.6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中心线的平面位移 10mm 经纬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2 标高 ±10mm 水准仪或水平仪、直尺、拉线和尺量检查
3 皮带轮轮宽中心平面位移 1mm 在主、从动皮带轮端面拉线索 和尺量检查
4 传动轴水平度 0.2/1000 在轴或皮带轮0°和180°的两个位置上,用水平仪检查
5 联轴器同心度 径向位移 0.05mm 在联轴器互相垂
直的四个位置上,用百分表检查 轴向倾斜 0.2/1000
采暖通风设计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室内外计算参数 第一节 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一、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宜采用16-20℃; 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 轻作业 不应低于15℃ 中作业 不应低于12℃ 重作业 不应低于10℃
注:(1)作业各类的划分,应按国家现行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执行。
(2)当每名工人占用较大面积(50-100m2)时,轻工业可低至10℃;中作业可低至 7℃,重作业可低至5℃。 三、辅助建筑及辅助用室,不应低于下列数值: 浴室 25℃ 更衣室 23℃
托儿所、幼儿园、医务室 20℃ 办公用室 16-18℃ 食堂 14℃
盥洗室、厕所 12℃
注:当工艺或使用条件有特殊要求时,各类建筑物的室内温度,可参照有关专业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一、民用建筑及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不宜大于0.3m/s; 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当室内散热量小于
23W/m3[20kcal/(m3·h)]时,不宜大于0.3m/s;当室内散热量天于或等于23W/m3时,不宜大于0.5m/s。
夏季工作地点(℃)表2.1.4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22 23 24 25 26 27 28 29-32 ≥33 允许温差 10 9 8 7 6 5 4 3 2
工作地点温度 ≤32 32 32-25 35
注:如受条件限制,在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后仍不能达到本表要求时,允许温差可加大1-2℃。
一、舒适性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 温度 应采用24-28℃ 相对湿度 应采用40%-65% 风速 不应大于0.3m/s
二、工艺性空气调节室内温度基数及其允许波动范围,应根据工艺需要并考虑必要的卫生条件
确定;工作区的风速,宜采用0.2-0.5m/s,当室内温度高于30℃时,可大于0.5m/s。
第二节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第2.2.1 条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注:本条及本节其他文中所谓\"不保证\"。系针对室外空气温度状况而言,\"历年平均不保证\",系针对累年不保证总天数或小时数的历年平均值而言。
注:统计干温球温度时,宜采用当地气象台站每天4次的定时温度记录,并以每次记录值代表6h的温度值核算。
式中:tsh---室外计算逐时温度(℃)
twp---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Δtr---夏季室外计算平均日较差,应按下式计算: 室外温度逐时变化系数 时刻 β 1 -0.35 2
-0.38 3 -0.42 4 -0.42 5 -0.47 6 -0.41 时刻 β 7 -0.28 8 -0.12 9 0.03 10 0.16 11 0.29 12 0.40 时刻 β 13 0.48 14 0.52 15 0.51 16
0.43 17 0.39 18 0.28 时刻 β 19 0.14 20 0.00 21 -0.10 22 -0.17 23 -0.23 24 -0.26
式中:Δtr---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夏季室外平均风速,应采用累年最热三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夏季最多风向及其频率,应采用累年最热三个月的最多风向及其平均频率。
年最多风向及其频率,应采用累年最多风向及其平均频率。
采暖室外临界温度的选取,一般民用建筑和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宜采用5℃。
注:本条中所谓\"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采暖室外临界温度\系指室外连续5天的滑动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采暖室外临界温度。
对于本规范附录二未列入的城市及台站,应按本节的规定进行统计确定。对于冬夏两季各种室外计算温度,亦可按本规范附录三所列的简化统计方法确定。 第三节 夏季太阳辐射照度
大气透明度等级 表 2.3.4 附录六标定的透明
度等级 下列大气压力(hPa)(mbar)时的透明度等级 650 700 750 800 850 900 950 1000
1 1 1 1 1 1 1 1 1 2 1 1 1 1 1 2 2 2 3 1 2 2 2 2 3 3 3 4 2 2 3 3 3 4 4 4 5 2 3 4 4 4 4 5 5 6 4 4 4 5 5 5 6 6 第三章 采暖 第一节 一般规定
℃以上,而利用房间蓄热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按5℃设置值班采暖。 注:当工艺或使用条件有特殊要求时,可根据需要另行确定值班采暖所需维持的室内温度。
式中:Ro·min ---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m2·℃/W)(m2·h·℃/kcal);
tn---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tw---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
围护结构特征 a
外墙、屋顶、地面及室外相通的楼板等 1.00
闷顶与室外空气相通的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等 0.90 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外墙上有窗时 0.75
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外墙上无窗且位于室外地坪以上时 0.60
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外墙上无窗且位于室外地坪以下时 0.40
与有外门窗的非采暖房间相邻的隔墙 0.70 与列外门窗的非采暖房间相邻的隔墙 0.40 伸缩缝缩、沉降缝墙 0.30 防震缝墙 0.70
Δty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允许温差(℃
αn---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W/(m2·℃)][kcal/(m2·h·℃)] Rn---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阻(m2·℃/W) 注:(1)本条不适用于窗、阳台门和天窗。
(3)外门(阳台门除外)的最小传热阻,不应小于按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所确 定的外墙最小传热阻的60%。
(4)当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10℃时,内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亦应通过计算确定。
(5)当居住建筑、医院及幼儿园等建筑物采用轻型结构时,其外墙最小传热阻,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的要求。
许温差Δty值(℃
建筑及房间类别 外墙 屋顶 居住建筑、医院和幼儿园等 6.0 4.0 办公建筑、学校和门诊等 6.0 4.5
公共建筑(上述指明者除外)和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潮湿的房间除外) 7.0 5.5
室内空气干燥的生产厂房 10.0 8.0 室内空气潮湿正常的生产厂房 8.0 7.0
室内空气潮湿的公共建筑、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 当不允许墙和顶棚内表面结露时 当仅不允许顶棚内表面结露时 tn-tl 0.8(tn-tl) 7.0 0.9(tn-tl)
室内空气潮湿且具有腐蚀性介质的生产厂房 tn-tl tn-tl 室内散热量大于23W/m3,且计算相对温度不大于50%的生产厂房 12.0 12.0
(2)与室外空气相通的楼板和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其允许温差Δty值,可采用2.5℃。
tl---在室内计算温度和相对温度状况下的露点温度(℃)。
围护结构内表面特征 an W/(m2·℃)
[kcal/(m2·h·℃)] Rn (m2·℃)/W (m2·h·℃)/kcal
墙、地面、表面平整或有肋状突出物的顶棚,当h/s≤0.3时 8.7(7.5) 0.115(0.133)
有 肋状突出物的顶棚,当h/s<0.3时 7.6(6.5) 0.132(0.154) 注:表中 h-肋高(m); s-肋间净距(m)。
类别 温度(℃) ≤12 13~24 >24 相对湿度(%) 干燥 ≤60 ≤50 ≤40 正常 61~75 51~60 41~50 较温 >75 61~75 51~60 潮湿 - >75 >50
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 表3.1.5 围护结构类型 热惰性指标 tw的取值(℃) Ⅰ >6.0 tw=twn
Ⅱ 4.1~6.0 tw=0.6twn+0.4tp·min Ⅲ 1.6~4.0 tw=0.3twn+0.7tp·min Ⅳ ≤1.5 tw=tp·min
注:(1)表中twn和tp·min---分别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和累
年最低日平均温度(℃),按本规范附录-采用。
(2)D≤4的实心砖墙,计算温度tw,应按Ⅱ型围护结构取值。
式中:Ro---围护结构的传热阻(m2·℃/W);
aw ---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系数[W/(m2·℃)],按表3.16采用;
Rw---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系数(m2·℃/W),按表3.16采用;
Rj---围护结构本体(包括单层或多层结构材料层及封闭的空气间层)的热阻 (m2·℃/W)。 换热系数和换热阻值 表3.1.6 围护结构内表面特征 aw W/(m2·℃)
[kcal/(m2h·℃)] Rw (m2·℃)/W (m2·h·℃/kcal)
外墙和屋顶 23(20) 0.04(0.05)
与室外空气相通的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 17(15) 0.06(0.07) 闷顶和外墙上有窗的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 12(10) 0.08(0.10)
墙上无窗的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 6(5) 0.17(0.20)
窗 、阳台门和天窗层数 表3.1.7
建筑物及房间类别 室内外温度(℃) 层数 外窗 阳台门 天窗
建筑物及房间类别 民用建筑(潮湿的公共建筑除外) <33 ≥33 单层 双层 单层 双层 - -
干燥或正常湿度状况的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 <36 ≥36 单层 双层 - - 单层 单层
潮湿的公共建筑、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 <31 ≥31 单层 双层 - - 单层 单层
散热量大于23W/m3,且室内计算相对湿度不大于50%的生产厂房 不限 单层 - 单层
注:(1)表中所列的室内外温差,系指冬季内计算温度和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之差。
(2)高级民用建筑,以及其他经技术经济比较设置双层窗合理的建筑物,可不受本条规定的限制。
注:民用建筑的窗墙面积比,应按国家现行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执行。
一、民用建筑应采用热水作热媒;
二、 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当厂区只有采暖用热或以采暖用热不主时,宜采用高温水作热媒;当厂区供热以工艺用蒸汽为主,在不违反卫生、技术和节能要求的条件,可采用蒸汽作热媒。 注:(1)利用余热或天然热源采暖时,采暖热媒及其参数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辐射采暖的热媒,应符合本章第四节的有关规定。
一、高级居住建筑、办公建筑和医辽卫生及托幼建筑等,热水温度宜采用95℃;其他民用建筑,热水温度不应高于130℃; 二、放散棉、毛纤维和木屑等有机物质的生产厂房,热水温度不应高于130℃,蒸汽温度不应高于110℃;
三、放散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的生产厂房,热媒温度不应高于上述物质自燃点的80%,且热水温度不应高于130℃,蒸汽温度不应高于110℃。
注:有根据时,经主管部门批准,可不受本条规定的限制。
第二节 热负荷
一、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二、加热油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 三、加热油门、孔洞及相邻房间侵入的冷空气的耗热量; 四、水分蒸发的耗热量;
五、加热由外部运入的冷物料和运输工具的耗热量; 六、通风耗热量;
七、最小负荷班的工艺设备散热量; 八、热管道及其他热表面的散热量; 九、热物料的散热量;
十、通过其他途径散失或获得的热量。 注:(1)不经常的散热量,可不计算。
(2)经常而不稳定的散热量,应采用小时平均值。
式中:Q---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kcal/h); F---围护结构的面积(m2); K---围护结构的传统系数[W/(m2·℃)][kcal/(m2·h·℃)];
twn---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一、地面,应采用工作地点的温度; 二、墙、窗和门、应采用室内平均温度; 三、屋顶和天窗,应采用屋顶下的温度。 注:(1)屋顶下的温度,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td---屋顶下的温度(℃) tg---工作地点温度(℃〕 ΔtH---温度梯度(℃/m); H---房间高度(m)
(2)室内平均温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tnp ---室内平均温度(℃);
℃时,应计算通过隔墙或楼板等的传热量。
一、朝向修正率:
北、东北、西北 0%~10% 东、西-5%
东南、西南-10%~-15% 南 -15%~-30%
注:(1)选用修正率时,应考虑当地冬季日照率、辐射度、建筑物使用和被遮挡等情况。
(2)冬季日照率小于35%的地区,东南、西南和南向的修正率,宜采用-10%~0%, 东、西向可不修正。
二、风力附加率:建筑在不避风的高地、河边、海岸、旷野
上的建筑物,以及城镇、厂区内特别高出的建筑物,垂直的外围护结构附加5%~10%。 三、外门附加率:
当建筑物的楼层数为n时: 一道门65n%
两道门(有一个门斗)80n% 三道门(有两个门斗)60n%
公共建筑和生产厂房的主要出入口:500%
注:(1)外门附加率,只适用于短时间开启的,无热风幕的热门。
(2)阳台门不应考虑外门附加。
注:高度附加率,应附加于围护的基本耗量和其他附加耗热量上。
第三节 散热器采暖
一、热媒为热水时,各种类型的散热器,应按制造厂的规定选用;
二、热媒为蒸气,铸铁柱型和 长翼型散热器,不应高于200KPa(2kgf/cm2);铸铁圆翼型散热器,不应高于40KPa(4kg/cm2)。
一、民用建筑宜采用外形美观,易于清扫的散热器; 二、放散粉尘或防尘要求较高的生产厂房,应采用易于清扫的散热器;
三、具有腐蚀性气体的生产厂房或相对湿度较大的房间,宜采用铸铁散热器;
四、热水采暖系统采用钢制散热器时,应采取必要的防腐措施;蒸气采暖系统不应采用钢制柱型、板型和扁管等散热器。
一、散热器宜安装在外墙窗台下; 二、两道外门之间,不应设置散热器;
三、楼梯间的散热器,应尽量分配在底层或按一定比例分配在下部各层。
柱型(M132)20片 柱型(细柱)25片 长翼型 7片
一、热媒为热水时,多层和高层建筑物宜采用单管系统; 注:(1)设计时,应计算热媒在管道中的温降。 (2)水平单管串联系统,必须采取有利于管道伸缩的措施 。
二、热媒为蒸时,宜采用上行下给式双管系统 。
注:当疏水器集中设置时,高压蒸气采暖系统宜用同程式。
一、建筑物高度超过50m时,宜竖向分区供热; 二、一个垂直单管采暖系统所供层数,不宜大于12层。
注 :热水采暖系统两组散热器串联时,可采用同侧连接,但上、下串联管直径应与散热器接口直径相同。
注:露天作业时,表中数值应增加一倍。
注:辐射装置不应布置在对热敏感的设备附近。 第四节 辐射采暖
一、应采用热作为热媒;
二、不应导致建筑构件龟裂和破损;
三、辐射表面平均温度,宜采用下列数值: 经常有人停留的地面 24-26°C 短期有人停留的地面 28-30°C 无人停留的地面 35-40°C
房间高度为2.5~3m的顶棚 35~40°C 房间高度为3.1~4m的顶棚 33~36°C 距地面1m以下的墙面 35°C
距地面1m以上至3.5m以下的墙面 45°C
注:(1)居住建筑、幼儿园和游泳馆中,加热管轴心处的地面温度,不应高于85°C。
(2)混凝土地板辐射采暖的供水温度,宜采用45~60°C,供回水温差宜采用5~10°C。
金属辐射板的最低安装高度(m) 表3.4.4 热媒平均温度(℃) 水平安装
( 水平面夹角) 水平安装 倾斜安装 (与水平面夹角) 垂直安装 30° 45° 60°
110 3.2 2.8 2.7 2.5 2.3 120 3.4 3.0 2.8 2.7 2.4 130 3.6 3.1 2.9 2.8 2.5 140 3.9 3.2 3.0 2.9 2.6 150 4.2 3.3 3.2 3.0 2.8 160 4.5 3.4 3.3 3.1 2.9 170 4.8 3.5 3.4 3.1 2.9
注:(1)表中安装高度系指地面到板中心的垂直距离。 (2)表中数值适用于站着 工作且工作地点固定的场合,当坐着工作或工作地点不固定时,可比本表的数值降低0.3m。
注:当热媒为蒸气时,辐射板支管上不宜装设阀门。
注:采用煤气红外线辐射采暖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当煤气红外线辐射器用于局部工作地点采暖时,其数量不应少于两个,且应安装在人体的侧上方。
采暖区面积与房间总面积比 0.55 0.40 0.25 附加系数 1.30 1.35 1.50
周围空气温度 (℃) 辐射照度
W/m2[kcal/(m2·h)] 周围空气温度 (℃) 辐射照度 W/m2[kcal(m2·h)] 16 81(70) -6 529(455) 14 122(105) -8 570(490) 12 163(140) -10 611(525) 10 204(175) -12 651(560) 8 244(210) -14 692(595) 6 285(245) -16 733(630) 4 326(280) -18 773(665) 2 366(315) -20 814(700) 0 407(350) -22 855(735) -2 448(385) -24 896(770) -4 488(420)
注:露天作业时,表中数值应增加一倍。
注:辐射装置不应布置在对热敏感的设备附近。 第五节 热风采暖与热风幕
一、能与机械送风系统合并时; 二、利用循环空气采暖经济合理时;
三、由于防火、防爆和卫生要求,必须采用全新风的热风采暖时。
注:(1)对于公共建筑和一班制的生产厂房,应对热风采暖和机械送风合并的合理性提出充分根据。 ℃。
注: 大型暖风机不宜布置在开启频繁的外门附近。
一、室内空气循环次数,每小时不宜小于1.5次; 注:值班采暖可不受此限。
二、暖风机的安装高度,当出口风速小于或等于5m/s时,宜采用3~3.5m;当出口风速大于5m/s时,宜采用4~5.5m;
三、暖风机的送风温度,宜采用35~50℃。
℃,不得高于70℃。
房间高度或集中送风温度较高时,送风口处宜设置向下倾斜的导流板。
一、位于严寒地区的公共建筑和外门开启时间长短,当生产或使用要求不允许降低室内温度,且又不可能设置门斗或前室,且每班的开启时间超过40min;
二、不论是否位于严寒地区和外门开启时间长短,当生产或使用要求不允许降低室内温度,且又不可能设置门斗或前室时; 三、位于非严寒地区的公共建筑和生产厂房,经技术经济比较设置热风幕合理时。
注:侧面送风时,严禁外门向内开启。 ℃;对于高大的外门,不应高于7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