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对象:对全程参与培训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和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资料、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经历、对培训的评价、对基层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态度、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形式及培训评价等。共发放问卷131份,收回完整有效问卷124份,有效回收率为94.65%。所得资料采用Excel电子表格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逻辑检测。使用SPSS17.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被调查者一般情况:二级医院80人,一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共44人。被调查医生平均年龄38.57岁,45.96%(57/124)为女性,54.04%(67/124)为男性。28.23%(35/124)的基层医务人员具有大学本科学历,62.90%(78/124)为大专学历,8.87%(11/124)是中专学历,不同级别医院的医生学历构成有明显差异(P<0.01)。在基层医院中的医生中,高级职称占2.42%(3/124),中级职称占43.55%(54/124),有54.03%(67/124)是初级职称,不同级别医院的医生职称构成也存在明显差异(P<0.01)。调查对象曾经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情况:在参与调查的124人中,曾经接受过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者有53人,占42.74%;其中二级医院为45人,占56.25%;。被调查者对培训效果的评价:在全部被调查者中,表示收到很好培训效果者91人,占73.39%,选择培训效果好者33人,占26.61%。本项调查在不同级别医院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对在基层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态度:124名被调查者中,有120人选择希望继续在基层进行继续医学教育,其中二级医院为76人,占61.29%;。对培训内容的评价:在参与调查者中,91人认为通过本次学习收获很大,占73.39%;33人认为通过本次学习收获较大,占26.61%;对授课教师教授内容很满意者95人,占76.61%,对授课教师教授内容满意者29人,占23.39%;对本次教学计划安排感到很满意者91人,占73.39%,对本次教学计划安排感到满意者33人,占26.61%。
3讨论
继续医学教育(CME)是指完成基础医学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之后进行的在职进修教育。其目的是使卫生人员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不断学习同本专业有关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适应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更好、更安全的为广大患者服务。。
3.1在基层举办继续医学教育的必要性
基层医生是农村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生力军,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常见疾病的诊治和农村的基本预防保健问题,为广大农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社会进步,医学快速发展,医务人员面临服务手段、服务方式、知识结构、工作技能等方面的转变,基层在职医务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将显著改善该地区的医疗环境。。
3.2对于在基层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态度
随着继续教育观念的逐步深入,基层医务人员无论出于提高自身医疗水平或是晋升职称等目的,对继续医学教育抱有积极态度,但现有继续医学教育特别是高级别继续医学教育从体制上不能满足基层医务人员的需求。。。在基层举办继续医学教育可以解决基层医务人员的上述实际困难。
3.3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
在本次继续医学教育前期筹备过程中,我们参考了以往对于基层医务人员学历构成及培训经验,立足于使本次继续医学教育更加贴近基层实际需要,能够达到使基层医务人员听得懂、用得上的效果。在课程设置上不能按照通常继续医学教育的教育思路,应以突出当地常见病的诊治为原则,兼顾学历提高和执业资格的培训,以该疾病最新指南和成熟的诊疗技术为课程重点,辅助以相应三基知识,注重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新知识的传授。调查结果显示本次继续医学教育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得到了基层医务人员的一致好评。
3.4进行基层继续医学教育的措施
。。
①将县医院从原来被动参与培训转变为主动承办,使该地区的医疗机构优先获得培训便利,减轻参加培训的隐形支出,另外将培训时间、地点安排在工作日和医院内部会议室,可使参与培训人员兼顾临床工作。
②转变培训理念。常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地点一般选择在省级或地级的中心城市,通过信函或学会通知形式进行培训信息传递,培训人员在培训会场“等待”学员的到来。对此我们的思路是———通过培训人员的流动达到送知识下基层的目的,使基层医务人员花费最少的时间、经费并且在对工作影响最小的前提下完成知识更新。
该系统设有统计管理模块,具有对加分项的参与情况和得分情况根据时间、科室进行统计的功能,统计结果能以列表、柱状图、饼状图的形式呈现给用户。由于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种类不同,各类加分项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录入数据存在准确性问题以及审核效率等方面原因,导致系统数据统计汇总功能效果体现不明显,存在不同类别人员统计汇总界面显示混乱、统计数据不准确等现象。
2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改进完善具体措施
针对该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上述问题,笔者进行了细致讨论分析,并研究相应对策,通过与信息科合作,对系统的功能进行了有效地改进完善。
2.1对数据录入模块进行优化,确保信息数据的有效性
2.1.1统一思想认识
提高录入效果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工作由手工录入模式转入信息化管理模式是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发展必然经历的改革阶段,是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有力推手。通过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会议,强调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多次组织对全院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系统操作使用的培训讲解,以此确保系统数据录入的质量效果。
2.1.2简化录入程序内容
避免重复操作将录入项目中科室讲座、教学查房等8个内容由原来的个人录入转化为科室管理员或机关管理员统一登记录入。对部分个人录入项目的界面进行了优化调整,用户只需填写题目和时间,学分类别、分数等由系统自动生成供管理员审核。2.1.3改善数据录入方式,减少人为误差改善数据录入打字填写方式,尽可能用下拉框选择录入内容的方式来代替,一方面节省录入时间、提高效率,更主要的是减少了录入信息的人为误差,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2对系统审核功能进行完善,确保质量效率并重
2.2.1减少人为审核操作
优化程序步骤按照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规定》相关要求,调整系统审核组织形式,分为人工审核和系统自动审核两个类别,其中自动审核主要是系统依据学分计分办法对不需要管理员进行细致判别的学分申请项目进行评定,并合理赋予学分,以此减少人为操作,一方面避免了误差,同时减少了管理员审核工作量。
2.2.2强化科室管理效能
提高审核效果充分发挥层级管理的作用,在系统改进后,提高了科室管理人员的审核权限,强化了科室管理人员的职责,机关管理员可以集中精力主要对科室管理员的审核操作行为进行监督审查,提高审核质量效果。
2.2.3严格审核管理纪律
确保工作质量制定严格的审核管理规定,增设系统查错纠错功能,对任何不合理分配学分的行为进行标注公示,并依据规定进行严肃处罚,以此确保审核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2.3对系统统计模块进行改进,实现实时、全面、准确
2.3.1增强分类汇总管理
提高统计质量系统改进后,能够对全院各类别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类统计,根据各类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项目特点制定统计表格,实现各类别统计项目的统一规范,从而有效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根据各自情况机关可对教育项目等进行及时调整。对科室人员进行分类统计,根据专业类别制定包含共同教育项目和特殊教育项目的统计表格,以便科室领导能够更好地掌握科室各类人员教育情况,合理安排教育计划。
2.3.2强化加分项统计功能
增强统计效果掌握各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情况对管理人员有针对性的调整教育项目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依据,系统改进后,强化了各类别加分项统计职能,特别是对科室、个人参与及得分情况进行实时汇总分析,以此全面细致的呈现各类教育项目的开展落实情况。
2.3.3增设审核统计模块
拓展统计能力在强化系统审核功能的基础上,增设了审核操作统计模块,每一次审核行为都被实时记录在数据库当中,并可随时查阅。系统能够从审核及时度、准确度等方面对每次审核进行评价,对不规范的审核行为进行及时标注公示。该模块还能实现对科室管理员工作效能的评价分析,以便机关能够及时发现科室管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指正、调整。
3应用体会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按照文件规定的撰写要求及格式规范认真完成。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严格把关。
一、。电子版毕业论文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应与印刷本一致,不得省略;毕业设计(论文)必须整合为一个Word文档,毕业设计(论文)文件名格式:姓名+学号(如:张三0511112299)。
二、毕业设计(论文)文本规范化要求
。其中工程设计说明书、实验数据、图表、外文译文等项目是否要求由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字数要求:文、经、管、法类一般6000字左右,理、工、医类一般5000字左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有特别要求的除外)。
3、页面设置:纸张大小:A4打印纸,页边距:左3cm(装订),上、下、右:各2cm;页眉:1.5cm,页脚:0.75cm;
4、页脚格式:正文必须从正面开始,并设置为第1页。页码在页末居中打印,其他要求同正文(如正文第2页格式为“―2―”)。
5、题目:应能准确概括整个论文的核心内容,简明扼要、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汉字,可用小标题加以说明。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一、成人学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成人教育学习者的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成人学习者为在职人员,大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工作经验,对提高业务有较强烈的要求,愿意接受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能,但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处在基层单位的一线,承担着繁忙的工作任务。成年学习者还承担着家庭重担,工学矛盾和家学矛盾十分突出,同时年龄大、专业基础欠缺、记忆力差等劣势也给成人学习者带来了很大的学习困难。
成人教育通常每周为学生安排2~3次的集中课堂面授,其他时间则以自学为主。传统的课堂面授教学主要是利用集中学习时间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讲解教材,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解答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集中面授成为实施整个教学计划的关键和主要形式。成人教育的集中面授教学模式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同时成人教育在办学过程中也面临许多问题:一是在教学上,有些教师讲课方法单一、欠生动,不善于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且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二是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不足,只注重考试结果不注重过程学习,存在着想混文凭的现象;三是部分学生经常缺课,到课率低;四是校外教学点管理水平、办学条件参差不齐,主办学校对整体教育质量难以控制;五是考场纪律不尽人意,考生作弊行为屡有发生,等等。
成人教育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成人教育管理手段滞后,新技术应用缺乏,学习资源、教学手段单一,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人教育的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和固定的教室提供教学的成人教育集中面授模式难以化解成人学习者工学矛盾突出和记忆力差等劣势。很显然,成人教育如果仅仅采用单一的集中面授模式,已不能满足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也不能针对成人学习者的特点有效地组织教学,对成人教育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显得十分迫切。
(二)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发文倡导成人教育教学改革方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对继续教育管理,并采用远程教育手段开展继续教育活动,创建各类成人教育的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各类成人优质资源共享,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确立起开放的学习观念,掌握利用现代化手段继续学习的能力。传统成人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终身学习的需要,也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
。
上述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了相关文件为成人教育教学改革指出了方向。
二、植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是成人学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一)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及其优势
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数字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知识传输和教学的新型教育形式。。远程教育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采用多种方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方便有效的网上交流,让教师和学生能够进行多种形式的网上教学辅导答疑等活动。因此,远程学生可以在家或单位进行自主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远程教育采用的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能满足学生个别化学习需求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十分适合于在职成人教育。
(二)移植远程教育现代化手段,弥补传统成人教育教学模式的不足
现代远程教育的课件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共享性等技术特点,成人教育可以借此从量上吸纳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按需选择学习内容的需求;从质上吸纳精品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以解决教学资源单一匮乏的局限。
现代远程教育所提供的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按需学习的模式可有效地缓解成人学生工学矛盾,通过反复点播多媒体课件学习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成人学生记忆力差等问题。
传统成人教育的统一性(包括时间、地点、个人的基础等)导致了成人学生学习的局限性,成人教育课程内容的单一性导致了成人教育的不适应性。而成人教育教学模式移植远程教育现代化手段,吸取现代远程教育之长,可有效地化解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弥补自身的不足。
三、成人学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许多成人教育机构在教学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寻求突破之道。东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是国内较早既开展成人教育又开展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教育部直属高校,该校大胆改变传统成人集中面授的教学模式,率先在成人教育中运用远程教育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平台建设、特色专业和优质资源建设、优质资源共享等关键事项上狠下力气,创建了成人教育教学“集中面授+点播网络课件自主学习+现代远程辅助学习支持服务”的新模式,为成人教学改革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一)着力打造教学支撑服务平台,为成人教育提供优质学习支持服务
从多年来从事成人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积累的经验出发,东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为单元的大型教学支撑服务体系――即数字化教学平台。它将各种教学应用系统如课件学习系统、实时答疑系统、管理系统等进行高效整合,集网上教学、学习辅导、教务管理为一体。学生通过平台可以进行课程学习、参与问题讨论、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提交毕业设计(论文);学生通过平台还可以实现浏览教学计划、查看学院通知公告、自助缴费、选课、选教材、申请免修免考、预约考试、查询成绩等其他与教学相关的所有操作。。
在课程设置上,该院对部分专业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基础课和学位课程在平台上开通网络课程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学生可以进行网上答疑、讨论、提交作业,所有这些教学活动计1/3课时,排课时集中面授约占总课时2/3。由于开设的网络课程所聘请的教师均为校本部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任教,使教学点特别是校外教学点的学生通过网上教学平台直接受益于“精品课”的学习,同时又能与教学点的课堂面授教学形成“互补”,既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又使部分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解决了工学矛盾。
实施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从师生反映和取得的效果来看都较为满意,今后将逐步加大改革力度,扩大专业和课程范围,使成人教育教学在保持其自身的“面授”优势的同时,让成人学生特别是校外教学点的学生更多地共享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和便捷的学习支持服务。
(二)加强特色专业和资源建设,为成人学习者提供能够满足其需求的优质学习资源
提高成人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特色和课程建设水平。东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加大投入,着力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该院制定资源建设规划,建立有效的资源建设机制和奖励措施,采取建设立项、奖励评优、成果认可等措施吸引和鼓励更多教学经验丰富并热心成人教育的优秀教师参与优质资源建设。通过持续推进资源建设创新,培育系列优秀成果,积累一批体现学校资源建设水平和办学水平的标志性建设成果,为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奠定基础。同时通过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示范效应,带动课程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提高总体办学质量和水平,形成了成人教育专业和课程建设的良性循环,努力为成人学生提供能够满足其学习需求、形式多样的丰富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
(三)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近年来,国家、地方、各级办学单位对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已形成共识。东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经过多年的现代远程办学已积累了许多优质资源。他们通过组织、参加院内、校内、校际和国内等不同范围的多种形式的资源共建共享协议和联盟,吸纳社会、其他高校等院外丰富的优质资源为己所用,同时也把自己的优质资源提供给其他高校和更广泛的社会学习者选择使用。
东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首先实施院内远程教育资源向成人教育开放,又促成校内精品课程为校内各类学生共享。
在院内、校内开放共享的基础上,该院积极推进校际合作,2012年,东南大学与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共同签定了《共建继续教育立交桥、实施学分银行制度合作协议》,《协议》指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优质成人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国家级省级成教和网络精品课程、优秀文化素质课程等资源为核心,通过建设具有支持跨校选课、网络教学、师生互动、考核评价、教务管理、资源管理等功能的教学管理与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实现三校(多校)课程互选与学分互认。现在上述校际共享合作事项正在有序进行。
关键词:继续教育;高职院校;三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1—045-03
继续教育是教育终身化、学习社会化不可缺少的主角,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的重要战略方面,更是起着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末,在我国已从教育体系的边缘逐步进入到教育的核心,在国家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对于个人而言,继续教育是个人进行知识更新、素质提升、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也将是21世纪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因此,继续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强盛、社会兴旺、地区繁荣、个人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时强调:“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南。
一、更新继续教育办学理念
成人教育学院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不仅仅是名称上的更换,要正确理解其深刻内涵,真正将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和终身教育的理念融入其中。改变以往简单地将成人教育视为学校办学的补充和创收的主要渠道,重新认识西部高校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的重要性。秉承继续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在高校中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继续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协调发展,学校才能稳步前进。学校在教育中,要加大继续教育的改革力度,继续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在教学投入、教师选配、教学设备的使用、学生管理等方面必须同等对待。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由陕西省交通厅交通职工培训中心、成人教育部、北京交通大学远程教育陕西教学中心、重庆大学远程教育陕西教学中心、陕西省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交通特殊工种技能鉴定站、院属汽车驾驶培训学校、陕西省交通教育研究会等教育培训机构组成,成人继续教育学院年培训规模达到10000人次;成人学历教育在册学生规模达到4000人;每年为陕西省中职学校培训骨干师资150人;每年完成交通行业职业资格考试5000人次以上,成为西部社会培训的重要阵地,为社会服务新模式的创建提供经验。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改造和建设
启动“4+2”乃至“2+4”模式等教学模式,“4+2”模式即理论基础教学及校内实践教学共4学期,校外实训基地的顶岗培训2学期,“2+4”模式即理论基础教学2学期,企业培训、基地培训和企业顶岗实习4学期等,逐渐完成向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过渡,为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继续教育要充分挖掘学校内部潜力,加强新专业的申报、建设和旧专业的改造;校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联合办学,教师教育与非教师教育相结合、学历补偿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传统教育与远程教育并举,本校培养与联合办学并进,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办学,形成了函授、夜大、脱产、自学考试、成人专科。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充分挖掘校内办学潜力,加强专业建设,调整与优化专业设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增设新专业;另外。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素质、重技能”的原则,注重对原有专业的改造和提升。注意拓宽专业领域,推动学科之间的融合、交叉和渗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专业设置的调整与优化,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针对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修订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设置,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继续教育要根据社会需求和成人教育的特点,针对以往成人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对传统的专业的改造工作,突出教育特色,强化技能和实践环节培养,以符合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的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原则。改革传统的公共课、专业课和选修课课程体系,设计通识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和技能类课程等三个模块,规定了各模块课程所占的比例。在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中,重点解决专科与本科课程重复设置、有机衔接、实践课设置不足等问题。在通识类和技能类模块课程设置中,改革以往公共课只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提出重视学生文化修养和技能教育为主的建设工作,组织修订和调整函授、夜大学、脱产和自学考试等不同形式的本、专科专业的教学计划。形成符合成人学习特点、体现时代要求、突出教师教育特色、提高成人学生综合素质和从师技能培养的课程方案,构建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自主灵活而富有弹性的课程体系。
三、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思想是:根据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原则,突出成人教育的职业定向和职业针对性,着力改变现行继续教育本专科简单移植、模仿或照搬普通本专科教育课程体系的倾向,构建以教师教育为重点的、体现成人教育特点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探索适应成人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改革和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开发和形成适应性较强的继续教育教材体系。注重“强化基础,突出成人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增强适应能力”。调整规范课程教学大纲,制定课程标准,确保培养规格与质量。高度重视课程建设。积极开展继续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提高继续教育教学水平。继续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综合了学科、教师队伍、教材、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各环节等方面,集优秀师资、优质教材、教学改革成果于一体,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真正达到了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继续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在全国高校中是一个创新。在近年来全国继续教育经验交流会上,产生了极大影响。规范教材管理,加强教材建设。结合学校和地方基础教育实际研发符合成人学习特点、针对性强的系列教材。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探索教育新的教学途径,改革继续教育的教学组织方式与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针对占全校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总数近40%函授形式的学生,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续教育学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把传统的函授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相结合,对传统的函授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改变过去继续教育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本位的“单向注入式”的教育教学方法,针对成人学生具有较强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导向能力,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其他工作经验,不同的个人和专业发展需求等特点,探索并实践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参与式、研讨式、开放式、整合式继续教育教学模式。鼓励教师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考核方法:集中面授辅导与平时自学(含自学到作业和自学检测)相结合;面授理论课重点讲解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相结合;热点、难点和学科前沿问题的专题讲座与专业课的实验演示相结合;巡回辅导、答疑与网络化自主学习相结合;笔试、口试、设计、小论文、考察报告等灵活多样教学、考核方法综合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继续教育教队伍
目前,我国的高校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够,简单视其为创收的主要途径,导致教师轻视继续教育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教师承担继续教育教学任务只是上课付酬,缺乏聘任标准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之校内外继续教育的课题少,支持力度小,广大教师缺乏参与继续教育教学及研究的积极性,教学质量不高和研究成果较少的现象非常普遍。坚持继续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如同鸟之两翼,推动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规范化管理。随着学校教师队伍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的整体改善,各学院在选派继续教育师资上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教学水平高的知名教授和中青年骨干积极承担继续教育教学任务,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继续教育队伍,树立教学质量是继续教育生命线的理念,改革和完善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结合成人学生自主性较强的特点,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学校继续教育委员会、继续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继续教育学院、各教学单位、教师以及学生共同参与的继续教育评价体系。形成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教师互评、教学督导委员会、管理部门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立体型、多渠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信息反馈系统,教学督导委员、教师、管理干部每年听课、巡视、检查,保证成人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五、加强教学和学生管理。形成适合成人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和学生管理体系
建立了强有力的领导与管理系统。应设有专门负责继续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副院长和办公室,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使继续教育工作形成了一个高效、有序的运行机制。继续教育学院、各专业学院还专门成立了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选派优秀、有责任心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和辅导员,各教学班均设有班委会和团支部,形成了一个立体交叉、纵横交错、系统完整的管理体系,确保培养工作高质量地完成。要以建立学习型学院,推行“首问责任制”,“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队伍建设。学院根据成人学生的实际状况,提出了“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学习上坚持标准、纪律上严格要求”的原则,坚持不懈,保证培养质量。以正面教育为主,在校园营造一种团结进取、文明和谐、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良好氛围。因材施教,注重教书育人相结合,加强教学和学生的常规管理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学校在深化教学改革的同时,重视和加强常规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入学教育、开学、期中、期末教学检查;统考、抽考,自学检测;教师选派、教学督导、教材选用;班主任和辅导员的管理等管理制度。实行“教学日志”和“学生考勤月报”制度,对教师、学生出勤情况及教学事故及时通报制度,进一步严明教学纪律。坚持继续教育教学督导和学院领导、相关人员深入学生课堂听课制度,每学期按时组织期中教学检查,通过听课、检查、考试测评、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各教学单位在执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管理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并加大校内、外教学各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了学生考勤和学籍管理制度,学生出勤率有很大的提高。早晨校园里听到了更多读书声,晚上教室里看到了更多上自习的身影。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闭卷笔试、闭卷口试、开卷考试、实践方案设计,现场演示、撰写研究论文等多种方式,加大平时学习状况的考核力度及在成绩评定中的比重。狠抓考风考纪建设、加大考场巡视检查力度。
六、发挥行业协会和相关中介机构的作用
充分发挥各级继续教育协会在培训服务、理论研究、参谋咨询、学术交流、国际合作和行业自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统筹规划,成立跨部门继续教育协调机构,统筹指导继续教育发展。行业主管部门或协会负责制定行业继续教育规划和组织实施办法。将继续教育纳入各行业、各地区总体发展规划。加快继续教育法制建设,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鼓励个人以多种形式接受继续教育,支持用人单位为从业人员提供继续教育。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逐步推行成人高等教育注册入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扩大开考专业和各类非学历证书的覆盖面。改革成人学历教育与普通教育趋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改革试点。加强继续教育监管和评估。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继续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具有投入小、周期短、形式活、见效快的特点,是加快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首先,继续教育本身有着特定的内涵,它是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面对世界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兴的教育领域,具有内容新、信息量大、周期短、收效快的优点;其次,继续教育是与经济建设结合最紧密。的培训教育,是连接科技与生产的纽带和生长点;最后,继续教育是一种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的追加教育,使在职人员能及时、自觉地了解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熟悉及掌握本专业、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信息、新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发创造力和创造思维,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造能力和职业知识水平。
高校肩负着为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责任,继续教育是服务的重要载体和途径。目前,高校继续教育正在从服务个体向服务行业转型,从学历提升教育向更新知识、拓展技能、提高素质转型,从单一教育模式向融合型教育模式转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进入新常态,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学习型社会建设,以及终身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人们的学习愿望被不断激发。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继续教育领域的推广应用,使教育供给侧发生了结构性变化,高校继续教育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继续教育模式,才能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
模式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传统上,从培养目标角度而言,我国继续教育模式可以分为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两类;依照学习形式划分,则主要有脱产、业余、函授、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电视大学等。目前,社会成员多样化、个性化、泛在化、终身化的学习需求日益凸显,继续教育被认定为一种“学习服务”或“学习体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间的壁垒逐渐模糊,各种学习形式交替融合,相得益彰。改革创新继续教育办学与管理体制,建立继续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机制,探索形成具有特色的继续教育服务新模式,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对继续教育事业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新形势下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高校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值得研究探讨的重大问题。
一、继续教育基地服务模式
继续教育基地模式是一种由政府或行业管理部门主导并批准设立,依托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开展集约化、规模化、多样化的教育培训的形式。基地的设立有严格的准入标准,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机构及专职工作人员、完善的管理制度、固定的教学场所及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足够的培训教材或讲义、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明确的发展目标等基本条件,一般采取高校或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按照规范和程序自主申报,政府或行业组织专家进行资质论证、现场考察和评审的形式。在规定的建设周期之后,政府、行业或受委托的第三方机构会对获批的基地进行检查考核、综合评价,并进行取舍,对示范性基地的成功经验进行辐射推广。该模式有利于政、产、学、研一体化,能促进各创新要素的有效集聚和有机结合。通过继续教育基地的共建和共享,能够避免教育培训资源的重复建设,降低成本,高校通过基地的建设,在服务地方及行业中争取发展空间,在贡献地方及行业中获得发展资源。
二、会员制继续教育服务模式
会员制继续教育服务模式是指采取自愿申请,交费加盟入会或企业与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入会的方式,为会员企业团体客户及个人客户提供通用的及专属的教育服务,如开展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的培训,新入职人员的岗前培训等。该模式更适合中小微企业。
实施该模式,高校需结合行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制定培养方案,建设“培训课程超市”,制作专业化、特色化的课程培训菜单,设立模块化的课程平台体系,会员企业的职工按照自己的爱好、需求选择学习内容,作为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和强化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基于E-learning、MOOC、C-SPOCs等理念开发网络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对高级别会员还可量身打造服务内容与服务形式。通过建立会员企业职工详细信息及学习档案,并将学习者个人学习后积累的学分与行业所属企业人力资源的考核评价紧密结合,在全行业实施科学的、统一的学分积累及学分转化认证评价体系,使个人的提高与满足行业所属企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充分体现“会员制”开展行业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显然,“会员制”服务模式易于在高校继续教育机构与行业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契约关系,利于保障开展行业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利于促进高校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使会员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大大提升。。
三、项目制继续教育服务模式
项目制继续教育服务模式就是基于项目管理的思路,以继续教育工作预期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为考核内容,并根据考核结果对项目负责人及项目团队予以评价和奖惩,以项目形式针对行业企业或地方某些培训需求集中开展的一种继续教育活动。继续教育实行项目管理,突破了原有行政管理体制的束缚,项目负责人组建项目实施团队,对项目的执行进行组织、协调、领导、沟通和控制,拥有一定范围的人、财、物管理支配权,同时对项目实施的进程、结果等承担责任,能充分调动项目负责人及其项目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极大地激发项目团队的使命感、责任心、成就感。继续教育项目制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奖惩机制, 从而提高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继续教育服务的质量和满意度。
四、开放型继续教育服务模式
开放型继续教育服务模式是高校适应国家“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战略规划,主动面向社会, 充分开放自有教育资源, 以服务社会为目标,尽可能满足行业及地方各种需求的一种服务模式。开放、灵活、公益性是这种模式的显著特点。
学员的年龄、学历、身份等不受限制,通过实行学分制与弹性学制,满足不同学员的求学需求,发挥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以人为本”。通过构建不同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与学分互认机制,实现开放式学习和学历教育、培训、职业资格证书等需求间的互通,基于学员的品牌认知,可以把社会不同职业、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员纳入继续教育的服务对象,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教育结构体系。
这种模式对社会在职人士需解决岗位实际问题、转岗培训、社区教育等有着重要价值。为确保服务质量及可持续性,政府需统筹规划,跟踪监管,公正评价,并给予一定的教育补贴。
五、联盟型(战略合作关系)继续教育服务模式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引?Р糠值胤狡胀ū究聘咝O顸a title="应用论文" target="_blank">应用型?变的指导意见》指出:全面深化校地、校企合作,行业特点明显的高校可以与行业部门、行业组织、大型企业实行共建共管或共同组建教育集团,专业门类较多的高校可以与行业企业共建共管二级学院或专业集群,采取多种形式组建或参加教育集团。因此,可以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协同发展、借力发展,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已是当今社会的共识。
联盟型(战略合作关系)继续教育服务模式正是上述政策与认识环境下的产物。它是一种基于高度信任,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为原则, 共享竞争优势和利益的长期性、战略性的协同发展服务模式关系,最终实现社会和经济利益的共赢。以服务行业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校企联盟”,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校地联盟”,以整合各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为主要目标的“校校联盟”就是这种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
六、西安航空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的探索与实践
西安航空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成立以来,主动适应行业及地方经济发展战略,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坚持以服务促管理、以创新谋发展、以特色创优势,依托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设立了“中航工业西安航空学院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几年来,基地以体制机制、培训体系、硬件环境、师资队伍、网络平台建设、理念文化、服务行业能力等为建设内容(见表1),以打造符合行业标准的特色教育品牌为目标,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先导,以健全培训体系为基础,坚持工学结合、按需施教的原则,构建了涵盖培训项目选定、培训课程研发、师资队伍优化、培训方式创新、培训质量评估“五位一体”,衔接顺畅、相互协调、规范有序、管控有力的培训基地运行模式。
充分利用学校地处阎良航空产业基地的地缘优势,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先后与中航集团公司及其下属企事业单位、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等多家单位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探索建立与行业企业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协同人才创新培养新机制,建立校企联合专业指导委员会,吸纳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建设、教材编写、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实习基地共建等。学校为企业在员工学历提升和非学历教育培训、科技服务、投融资咨询等领域提供服务。双方开放实验室、研究室(所)与技术中心,共享科研仪器设备,联合进行技术攻关、项目申报、市场开发等,联合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实现优势教育资源与和服务网系互利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
继续教育学院在发挥服务窗口和桥梁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已成为中航工业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成为服务行业和地方的重要平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