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紫藤萝瀑布》是1 9 9 9年的高考试卷, 文章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行文很美,属于修身养性之篇。一看 后面的题目,难度不小。感觉学生很难理解宗璞在文中表达 的情感。时隔八年,我第二次见到这篇文章,自己已转型当 上了正式的初一语文教师,重新拿来仔细品读,文质兼美, 的确是篇好文章。我请教了姜宝华、陈建鹏、王斌、张延玲 等老师,她们都耐心地帮我出主意,主要就教材分析及课堂 设计方面。大家的统一口径就是文章不是很好讲。我就想再 难的文章如果缺少学生的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理解, 老师的讲解都只能是抓标不抓本,我必须在教学突破口、问 题设计和教学思路上下功夫!
本单元中《在山的那边》和《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两 课的教学我自认为上得比较细致到位,而本文的难度应该是 介于二者之间,于是决定不妨让学生多读、 多想,老师少说, 我想我先要找好符合初一学生认知规律的突破口,于是我决 定从他们比较熟悉的修辞及写作手法入手,这不是“走一步 再走一步”吗?正好还可以温故知新,这不就是“探究”的 开始吗?。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调动”学 生学以致用!
记得去年丰际萍老师来我校视导评课时,提出教师一定 要作为一个“学习者”出现在课堂上,面对文本,教师必须 有一种“初读”时的新鲜感。只有这样,才能容许学生的阅 读活动作为一种“真实的阅读”来发生,而不是教学程序的 一个点缀。教师只有是“学习者”、“初读者”,才会遭遇真 问题,在问题面前发愁伤脑筋, 从而为学生提供切实的帮助。 在整堂课中,我一直就站在学生的身边, 他们不时地提醒我, 他们所在的位置在哪里,我鼓励他们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 走。比如今天在课堂上周子煜提到的通感,便是活学活用, 因为我头一天刚给学生们讲了这一不常见的修辞手法。那一 刻,我感到很欣慰,为了学生这丁点的进步。我用《在山的 那边》中的原句修辞,引导学生怎样去分析《紫藤萝瀑布》 中的修辞,让他们体会到知识的前勾后连。另外我进行了文 本拓展,设计了两个仿写训练,教给他们答题的方法,我先 做示范,然后让他们模仿学习。因为学生们仍需对付考试! 为了突出我们语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我课堂最后设计一个 练笔环节,并且要求学生必须用上今天课堂上学到的修辞及 写作手法(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通过梅花、竹子、松树 等图片的战士,很好得调动了学生们的想象力,他们等着跃
跃欲试站起来口头作文,但很遗憾,下课时间到了一一虽然 课上得不是很流畅,但我觉得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不时变换教 学方法,我将与我的学生走得更加和谐坚定!
王瑞华老师给我的课做了点评,在这里我只讲自己需要 改进的地方:第一、作为散文,让学生读得偏少。第二、小 组合作的利用还没发挥到极致。课堂缺少小组之间的碰撞, 没有真正完全地动起来。第三、个别环节(比如检查字词预 习最好放在前面刚开始上课)安排不是很科学。
张国忠局长也实在地点评了这堂课,我也只说说自己有 待改进的方面:第一:课堂用威灵顿将军的故事导入不错, 但没岔开去,完全可以随着学生的感悟,拓开去谈“万物都 可以给人启迪”,建议进一步把握教育机智,及时的进行点 拨。第二、课堂上学生的。在课堂上老师一定不能说“给大 家几分钟,完成——”第三、合理科学地用好工具书。 第四、 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老师在教室的巡回务必转到四个角。第 五、因材施教,鉴于孩子不同的个性,允许学生保持沉默。 第六、语文课堂一定是打开的。
尽管算是有了点教学经验的老师,但我深知,自己跟优 秀教师的差距,学海无涯,教海更无涯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