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党课的材料
高擎理性爱国主义大旗
爱国主义似乎是个不言而喻、不证自明、不可辩驳的真理。爱国被长期视为一种美德,同时也是一种义务,一种天职。然而,随着对历史和现实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对爱国主义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困惑。
让我困惑的,是对于爱国主义的不同论断。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而塞缪尔?约翰逊却说,“爱国主义是无赖最后的避难所”。让我困惑的,是对于爱国主义的不同诠释。半个世纪前,有个爱国的人在美国学习了最尖端的航空技术,之后又跨越千山万水,冲破千难万险,回国后在荒芜的大西北开启了中国的两弹一星奇迹,让中国人民享受了半个世纪的和平,这个人叫钱学森;而在一年前,一个自认为爱国的人,为了表达对日本的愤怒,用铁锁砸向自己的同胞,这个人叫蔡洋;让我困惑的,是对于爱国主义的不同结局。在风雨飘摇的晚清,有个人终其一生试图富国强兵、力挽狂澜,堪称民族的脊梁,却被世人骂作清朝最大的卖国贼,至今仍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个人叫李鸿章;而同时代骂李鸿章骂得最凶的人,伪造“血衣带诏”在海外以爱国之名募集资金,满足自己荒淫无度的生活,却头顶圣人的光环,至今仍鲜有人揭穿其虚伪、卑劣的嘴脸,这个人叫康有为。 我不禁思考,到底什么是爱国主义?我们应当如何去爱这个国家?
我今天的党课主要分两大块,第一部分是谈谈关于爱国主义的常见误区,第二部分是谈谈我所理解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的常见误区
爱国主义的第一个误区是把“两个凡是”等同于爱国。凡是美国支持的,我们一律反对;凡是同美国作对的,都是我们的朋友。这些年来,由于美国奉献单边主义政策,充当世界警察,因此一直是我国大多数民众心目中的头号敌人。尤其是经过1999年的驻南大使馆被炸事件以及XX年撞机事件后,中国民众对于美帝国主义的霸权主义行径达到了深恶痛绝的程度,也由此在很多人心中形成了“两个凡是”的观念。我还清楚得记得,XX年事件发生时,我正在上高中,当时全班同学包括我自己在内,无不倍感激动,欢心鼓舞,拍手叫好。当时,我们把本拉灯视为头号的大英雄、大偶像,感谢他为苦难的中国出了这口气。类似的,近年来日本发生地震、核辐射,美国发生飓风,我国的各大论坛无不是一片叫好,幸灾乐祸。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雅安地震后,苍井空等众多日本AV女星纷纷发表微博,为雅安祈
英国诗人约翰堂恩:“谁都不是一座孤岛,可以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不要天真地以为恐怖分子只对美国下手,对我们则会存在浪漫的温情。西方有一句非常着名的谚语:“当初他们(纳粹)杀共产党,我没有作声,因为我不是共产党;后来他们杀犹太人,我没有作声,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再接下来他们杀天主教徒,我仍然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天主教徒;最后,当他们开始对付我时,已经没有人为我讲话了……”同样的,当我们默许甚至赞美恐怖主义的时候,下一个受害的,必然是我们自己。
从本质上而言,“两个凡是”并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而是一种非常狭隘的冷战思维,丧失了起码的人道主义,放弃了基本的价值判断。而这种思维如此普遍,这来源于政府的长期灌输。在我们的国民教育以及媒体宣传中,满篇的是阶级,是革命,是意识形态,否认普世价值,缺乏人文关怀,缺少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这也直接导致我们今天的社会,人人自私、冷漠,没有道德底线。我们每一个人既是受害者,又是责任者。
真正的爱国者是爱人类的——马铁丁。
爱国主义的第二个误区是把强硬好战等同于爱国。
1900年,在刚毅、徐桐等爱国人士的强硬主张下,清政府同时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等11个个国家宣战,这在世界战争上都堪称一朵奇葩。八国联军分分钟就占领了北京,把慈禧赶紧逃到了西安。李鸿章为了避免亡国的危险,置慈禧的诏书于不顾,与张之洞、刘坤一等人督抚联合达成了东南互保协议,避免大部分省份卷入战争。这才是真正的爱国,已经超出了狭隘的忠君。然而,在战败之后,最后还得由78岁的李鸿章拖着垂死的病体,与列强谈判,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着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从而被牢牢地订在了卖国贼的耻辱柱上。
很多人总是认为我们的政府太软弱了,面对外来的挑衅就只会发明严正声明、提出强烈抗议,而且说来说去总是那几句老话。在各大军事论坛上,总有无数的爱国人士群情激愤,高呼武力收复台湾、武力解决钓鱼岛、武力解决南海问题。今天对美国宣战,明天对日本宣战,今天骂国防部,明天骂外交部。美国我们打不赢,难道小日本还打不过吗?不打小日本也算了,连一个小小的菲律宾都欺负我们,是可忍孰不可忍?
对于这些好战的声音,我认为应当区别看待,这里面有的是发自内心地爱国,希望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尊严与领土完整,也有的是属于闲得蛋疼,和平日子过久了,想找点刺激,还有的是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还有的更是唯恐天下不乱,希望在战乱中发泄对社会的不满。通过理性的分析,对于当前之中国,战争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第一,战争对于经济和民生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尤其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都是沿海地区,而一旦交战又是战争的最前线,残酷的战争将使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毁于一旦。有人满
脸核辐射的自豪表情打出“宁肯大陆长满草,也要收回钓鱼岛”,在这样的爱国人士面前,我深感自己的卑微与渺小。
第二,轻易发动战争正好中了“中国威胁论”的圈套。今年在北京参加培训的时候,曾担任外交部发言人的章启月给我们上课,她就说到:“老百姓总觉得外交部发言人很不给力,你看人家普京多给力。那是因为中国现在的国际地位提升了,所以表态更需要慎重。要说给力的话,朝鲜最给力,因为他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爱国主义的第三个误区是把盲目排外等同于爱国。
盲目排外的表现之一是拒绝向对手学习。把矮化、丑化敌人作为爱国的表现,把客观承认对方的优势、长处视为卖国,把向对手学习视为卖国。晚清的清议派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他们永远以天朝大国自居,称外国为蛮夷,斥国外先进科技为“奇技淫巧”,猛烈抨击办实业的洋务派。他们占据道德上的至高点,什么都不用做,不用冒任何风险,却永远正确、一贯正确,因而被费正清称为“安乐椅上的战略家”。而当时的驻英大使郭嵩涛,由于向清政府介绍在英国的所见所闻,却被当作是卖国贼,最后被免去大使的资格。
真正的爱国,是 “去向那个打你的人去学习,直到你变得比他更强!”近代中国历史最优秀的中华儿女很多都有过出国留学的经历,如容闳、詹天佑、邓小平、钱学森等等。他们利用在国外学到的先进理念、科技,归国后为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做出了巨大贡献。
盲目排外的表现之一是抵制外国商品。XX年中日关系由于钓鱼岛问题恶化,全国发生了大规模的抵制日货运动。
个人认为,抵制洋货可以作为一种个人选择,但并不能强求他人,把不抵制洋货的人就扣
上汉奸的帽子。理由如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经济都处于深深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之中,其联系必将越来越紧密,这一趋势不可阻挡。抵制外国商品,事实上也就是在抵制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行为。虽然中日关系在政治上一直比较冷,但经济上却一直非常热,日本是中国的第二大出口国,山东的蔬菜、苹果,贵州的山货主要出口地都是日本。秦山核电站2期工程是和三菱重工签的,反应堆压力容器和冷却泵都是日货,向中国出口第三代核电技术的西屋公司也是东芝持股。有人说,我们宁愿不发展经济,也要抵制日货。也有人说,我一辈子不用日货,生活也不受任何影响。但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据了解,
iPhone不是日货,但它的闪存来自东芝,图像传感器则是索尼。国产小米手机,它的显示屏也是来自夏普。还有众所周知,很多不同品牌的汽车都是使用日本的发动机。
再说,既然抵制日货,那么就没有理由不抵制一直在台湾问题上插手的美国,更没有理由不抵制侵占了我们一百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俄罗斯,同样还要抵制两个最先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并火烧圆明园的两个流氓,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同样我们还要抵制曾经侵犯过我们的德意志、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荷兰、比利时。难道我们要抵制全世界吗?真正的抵制,应该是韩国三星那样,从模仿到超越,提升民族品牌的竞争力。
抵制日货的极端形式,是打砸出售日本商品的中国店铺、打砸国人购买的日本产品。XX年,打砸之风遍及全国各地。很多日系车主上路都是提心吊胆。这已经不是爱国不爱国的问题了,而是假爱国之名发泄对社会的不满,披着爱国的外衣行犯罪之实。后来发现竟然有个带头去砸的竟然是日本人,我们才发现上了鬼子的当。在这场闹剧中,日本利用中国民众强烈的反日情绪夸大中国的威胁,向美国施压要求解除无核化限制,美国则借机进一步重返亚太。可见,任何国际关系的背后,都是国家利益的博弈。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总结一下,上面所说的爱国主义的常见误区有一些共性的特点:一是把爱国主义的内涵片面限定在对外交往上;二是简单的非黑即白、非敌即友的二元思维;三是偏重感情用事,缺少理性分析,偏重口舌之快,缺少实际行动。
二、我所理解的爱国主义
亨利?詹姆斯说:“我认为爱国主义就如慈善——它是从家庭里开始的。”其实国家就是十三亿人民共同的家,在逻辑上,爱这个大家,与爱自己的小家,只有范围上的大小,而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
1. 理性爱国需要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
我认为,理性的爱国主义,应当为这个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