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对于Excel运算符主要掌握算术运算符的使用。探究“公式中用单元格地址和用具体数值的区别”要作为重点内容,为后面公式构建和公式复制打下重要的基础,为学生理解Excel强大的计算功能做好铺垫。对于在计算中会用到的工具按钮,如“减少小数位数”等,要引导学生展开协作学习,鼓励学生自己去尝试和摸索。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公式是数据计算中经常用到的。举例说明算术运算符号在Excel电子表格中的使用(Excel中运算符号的输入.xls)。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0页的案例分析,展开一次“看谁是计算能手”的比赛。 问题1:请用最快的速度计算出中国的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表扬计算既对又快的同学) 问题2:请用最快的速度计算出其他四国的人口密度。(因为计算量较大,当有一部分学生完成后,感悟案例, 就可公布答案,并宣布计算能手) 问题3:如果有43个国家需要揭示目标 计算人口密度,你认为需要多少时间?(国土面积与人口密度.xls) 师:同学们,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半分钟。 打开含有43个国家的人口和国土面积表,熟练地完成人口密度的计算。(老师讲解“国土面积与人口密度.xls”中中国人口密度的算法和操作) 揭示学习目标:使用公式计算。 绝大部分学生用以前学过数学知识来计算,花费的时间较多。(完成“2010年东亚各国国土面积与人口密度统计表.xls”) 老师使用Excel的公式计算方式又快又准确地计算出43个国家的人口密度,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起来了。(学生完成“国土面积与人口密度.xls”的算法和操作) 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体验用数学公式计算问题。 感悟面对同性质的问题时,手工计算的耗时是比较多的,与快捷的公式复制形成对比。 感悟问题的复杂性和对自己水平的怀疑。 激发学生解决新问题的兴趣,并对新知识学习产生期待。 明确解决新问题的方法,认清学习的目标。 通过探究在对比中看到差异,这样理解会更深刻。 突破重点和难点,为后面的应用打下基础。 协助学生理解数据背后的实质,同时掌握检查计算中错误的方法。 识别算符:见教材第20页,重学生们开始了解公点放在算术运算符。 式使用的方式方法。但公式构成:先输入等于号“=”。 不够熟练。 探究:见教材第21页。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组织学生识别算符, 在全班交流探究结果。 构造公式 重点讲解:公式中用单元格地址的意义,公式复制的方法。 技术提示:数据表中所有公式显示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22页的“做中学”、第23页的“马上行动”, Excel 10道题。 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实践操作, 指导,对出现的问题即时点拨。 检验所学 教师做课堂小结。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天气日报表.xls”中求温差,最低温度平均值,最低温度平均值)通过实践操(计算“降水统计.xls”作,检验对构造公每个城市的“全年降水”式掌握的情况。 总量和“平均降水量”),Excel 10道题,巩固新知。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 使用公式计算 一、算术运算符为: + - * / % ^ 乘 除 乘方 二、使用公式计算: 判断是否引用单元格 读懂题意选中单元格输入 公式 自动填充完成 输入“=” 鼠标指针黑十字状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对简单的自定义+ - * / % ^运算基本上掌握,但对“公式中用单元格地址和用具体数值的区别”应用不够熟悉。 教学反思 学生对“公式中用单元格地址和用具体数值的区别”应用不够熟悉,还要着重探究“公式中用单元格地址和用具体数值的区别”以及根据具体情况引用单元格来进行计算的实践操作。 首先,我根据教材实例构建一个数据计算、分析实际应用的情景,让学进入一个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这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有了良好的氛围,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一个科学的、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协作学习。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组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教学内容后。学生在已经掌握Excel单元格操作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如何在Excel中使用公式计算。同时碰到问题,鼓励学生利用课本、网络等自行解决,或小组内、小组间共同协作解决。 第三是课中讲解恰当、精当不含糊。有人说“教是为了不教”,对于操作性、实践性强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而言,精当的讲解显得更为至关重要。学生只有在掌握了方法技巧后才有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教师紧紧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利用教师演示,让学生在教师精当的讲解中第一时间内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要点,从而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 第四是任务驱动难易适中,符合认知规律。任务驱动是计算机应用课常用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法能让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掌握、巩固操作技巧并内化为能力,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兴趣。 第五是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22页的“做中学”、第23页的“马上行动”,Excel 10道题。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体现了学习的实用性,这一点儿更符合中专生的学情。学生也会在体验知识的实用性中增强学习计算机这门课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