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安全风险评价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建立规范、有效的安全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避免事故发生,保障公司生产安全稳定运行,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有关办法,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科室。 第三条 术语
(一)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三)风险:发生特定危险事件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四)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接受范围的过程。
(五)事故: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环境破坏、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六)固有风险:指装置、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等,本身即存在的危害性较严重的危险、有害因素,在管控措施失效的情况下,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而且能量或危险物质危害性严重、数量大,其风险度并不随着管控措施的多与少,好与坏而改变,是
- 1 -
装置或设备固有的风险。公司固有风险评价范围主要包括化工工艺、仓库和储罐区、建构筑物及其他四类。
(七)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
第二章 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 公司成立安全风险评价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组织开展风险评价领导工作,审定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确定风险评价目的、范围、评价方法、等级、准则及工作要求等;审核公司重大风险并督促落实安全控制措施;督促、指导各科室开展岗位风险评价和控制。
组 长:经理 副组长:副经理 成 员:各科室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环保科,负责风险管理日常工作监督检查和指导。
第五条 评价小组各成员职责 (一)组长职责
负责督促各科室开展安全风险评价工作,审批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督促相关责任科室制定重大、较大风险管控措施并落实整改;审批风险评价报告。
(二)副组长职责
- 2 -
协助组长并具体负责开展各项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评价方法及准则;负责对安全风险管控实施监督、管理、考核。
(三)各成员职责
在风险评价小组的领导下负责组织本科室各级人员开展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
第六条 安全环保科职责
负责起草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评价方法、评价准则和监督考核等;指导和督促各科室开展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工作;组织开展风险管理知识及分析结果进行培训教育;负责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直接判定法(针对固有风险)使用规定及相关标准,重点对各类危险性作业和设备设施等进行风险分析和控制;组织对各科室风险管控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第七条 生产技术科职责
(一)负责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保护层分析(LOPA)、故障假设的使用要求及其技术标准;组织相关科室进行过程风险分析及分析结果进行培训教育;组建过程风险分析团队,组织对各工艺过程进行系统、全面风险评价和控制。
(二)成立科室级安全风险评价工作小组(科室级小组成员应包括岗位操作人员代表),根据每种风险分析方法特点和要求,建立风险分析小组;组织本科室各级人员开展风险管理知识及分
- 3 -
析结果进行培训教育;组织对生产、运行及检维修过程中工艺、设备、作业活动等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评价和控制;组织开展风险警示、告知工作;建立健全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等分析清单、评价记录、数据库、风险分布图及风险评价报告;建立本科室重大、较大风险清单及治理方案;对各类风险实施分级管控。
第八条 设备管理科职责
(一)负责安全检查表法(SCL)、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的使用要求及其技术标准;组建过程风险分析团队,组织对设备设施进行系统、全面风险评价和控制。同时负责新、改、扩建项目规划、设计、建设阶段及拆除、处置过程的风险分析和管控工作;组织相关科室对专业内风险分析及分析结果进行培训教育。
(二)成立科室级安全风险评价工作小组(科室级小组成员应包括岗位操作人员代表),根据每种风险分析方法特点和要求,建立风险分析小组;组织本科室各级人员开展风险管理知识及分析结果进行培训教育;组织对生产、运行及检维修过程中工艺、设备、作业活动等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评价和控制;组织开展风险警示、告知工作;建立健全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等分析清单、评价记录、数据库、风险分布图及风险评价报告;建立本科室重大、较大风险清单及治理方案;对各类风险实施分级管控。
第九条 综合管理科职责
- 4 -
负责对人员变更等开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后勤设施维护等开展工作危害分析(JHA),加强人员及后勤管理。
第三章 风险评价管理内容
第十条 风险评价程序
由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评估、控制等环节组成,辨识的危险、有害因素应参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确定,并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方面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考虑。事故后果应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确定,并重点考虑以下事故后果: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疾病、财产损失、停工、工作环境破坏、水、空气、土壤、地下水污染及噪声、粉尘、高温等有害因素造成的伤害。
第十一条 风险评价范围
(一)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二)常规和异常活动。 (三)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四)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五)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六)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七)人为因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 5 -
(八)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九)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十)变更(人员、管理、工艺、过程、技术、设施、原料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
(十一)固有风险。 (十二)企业周围环境。
各科室应根据上述范围辨识各类评价对象并选用适用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估。
第十二条 风险评价准则
风险评价准则的实质是确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和事故严重性(S)及其对应的风险度(R)。因此规定,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分析(SCL)、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保护层分析(LOPA)、故障假设和安全检查表分析、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的风险度由“R= L×S”判定。
第十三条 风险评价方法 (一)工作危害分析(JHA)
主要用于分析设备设施、作业场所涉及员工不安全行为隐患等动态活动。将每项作业活动中每一步骤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充分识别,并经过分析、等级评定等过程,最终提出消除危险、有害因素的安全控制措施,评价采用5*5风险评价准则。
(二)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 6 -
主要用于识别与工艺、设备和操作规程等有关的已知类型的设计缺陷、事故隐患等危险、有害因素的静态对象,根据查找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确定检查项目并逐项列表,再进行风险评价,评价采用5*5风险评价准则。
(三)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主要用于查找危险化工工艺及关键设备、工艺过程和操作过程的偏差,后进一步分析造成该变化的原因及可能的后果,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评价采用8*8风险评价准则。
(四)保护层分析(LOPA)
用于确定发现的危险场景的危险程度,定量计算危害发生的概率、已有保护层的保护能力及失效概率,计算出需要的保护措施的等级,确定安全功能仪表(SIF)的完整性等级,评价采用8*8风险评价准则。
(五)故障假设和安全检查表分析
故障假设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What—if)主要用于生产过程或工艺过程的分析方法,来发现可能和潜在的事故隐患从而对系统进行彻底检查的一种方法,评价采用8*8风险评价准则。
(六)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
用于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通过对工艺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检查,识别影响系统性能、产生重大后果的故障,实现对整个工艺系统性调研的方法。对每一组成部分进行检查是为了确认是否会出现故障,如何出现故障以及故障的类型和后果严重程度,
- 7 -
判明其对系统的影响和发生概率,评价采用8*8风险评价准则。
(七)直接判定法
适用于对固有风险的等级判定,按照给定的评价标准直接进行固有风险等级判定。
每种风险分析方法的使用原理、方法及要求参照公司制定的相关技术标准执行。
第四章 风险评价实施
第十四条 各专业化管理科室应明确每种风险评价方法分析人员的要求,如层级、专业、人数、工作经验等,督促和指导各科室建立各种风险分析小组并培训合格。
第十五条 常规风险的风险评价工作至少一年组织一次,由各科室安全风险评价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开展;异常风险的风险评价工作应适时进行,由项目负责人组织进行,并保留分析记录。
第十六条 各科室应根据风险评价范围进行风险识别并建立本科室的作业活动、设备设施风险清单,安全风险数据库,风险分级管控责任和措施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分布图,编制风险评价报告。
第十七条 各科室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和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等内容。生产现场张贴的四色风险分布图应为固有风险分布图。
第十八条 各科室必须对分析出的各类风险制定管控措施,
- 8 -
措施应由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措施等组成。
第十九条 各科室应制定风险管理知识培训教育计划,每年至少对各级人员组织进行一次风险评价培训教育,确保各级人员熟悉风险管理制度、本岗位风险及控制措施等内容,并做好培训记录。
第二十条 各科室专业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或参与业务范围内的风险评价工作,各岗位人员应参与本岗位的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
第二十一条 各科室应根据业务、专业等建立相应的变更管理制度,当发生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变化时,要严格履行变更程序(申请、审批、实施、验收),并对变更过程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
第二十二条 各科室应在发生下列情形下及时进行风险评价并更新风险评价记录:
(一)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二)操作有变化或工艺改变。
(三)设备、设施运行周期、状态及能力发生变化。 (四)有新项目、加工过程或产品。
(五)有因事故、事件或其他来源的新认识和理解。 (六)人员和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第五章 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
- 9 -
第二十三条 风险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较大、一般和低四个等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重大风险用红色标示,较大风险用橙色标示,一般风险用黄色标示,低风险用蓝色标示。
第二十四条 各专业管理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履行科室职责,落实安全责任,认真做好本科室业务和专业管理范围内安全风险控制工作。
第二十五条 各科室要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制定本科室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按照“上一级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进行管控”的原则,逐一落实各层级的管控责任。
第二十六条 各科室要结合本科室实际,对作业过程复杂、出现频次高及后果严重的作业活动进行风险管控,作业前由项目负责人或作业负责人组织对作业过程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和落实管控措施,对作业过程中需要落实的管控措施,要安排专人负责,实时检查确认,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第二十七条 各科室对动态重大、较大风险要建立清单,重大风险应按优先控制顺序排列,同时制定管控方案和措施,落实责任人限期实施完成,方案实施完成后必须进行二次风险评价,确保将重大、较大风险等级降低在可接受的范围,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和告知牌。
第二十八条 各科室对检查出的隐患,应下达隐患整改通知,
- 10 -
严格按照“五落实”原则进行整改。
第二十九条 各科室应结合公司安全管控体系和全面风险管控要求,制定风险管控常态化运行内容,每月对运行情况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和考核。
第六章 监督考核
第三十条 按照《公司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办法》对未履职或履职不到位的情况进行考核。
(一)未履职的情况
1.未按要求成立各级安全风险评价工作小组开展业务范围内风险评价工作的。
2.未制定较大、重大风险防范措施的。
3.未设置风险公告栏和岗位安全风险点告知卡。 4.未及时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5.未组织开展风险评价培训教育。
6.未建立重大、较大风险清单,未制定整改方案及限期整改完成的。
7.未对作业步骤复杂、频次高、及后果严重的关键性操作、危险性作业、重要检维修项目等进行风险预控票管理,或各类作业活动未落实安全措施而进行作业的。
8.未对变更项目进行风险评价。 9.未编制本科室风险评价报告。
10.未建立风险数据库和绘制“红橙黄蓝”风险空间分布图。
- 11 -
11.未制定过程风险管理制度及相关技术标准的。
12.未按风险分析结果,修订完善各层级安全检查表和岗位 隐患排查标准的。
(二)履职不到位的情况
1.未按规定期限和频次开展风险评价工作。
2.员工未参与本岗位风险评价工作或不清楚风险管理制度、本岗位风险和控制措施等内容,或不熟悉各种方法分析原理及不会使用的。
3.未将重大、较大风险(不含固有风险)降低到可接受风险范围的。
4.风险评价工作指导、检查、督促和考核不到位。 5.重大风险整改方案未经审批的。 6.风险取值偏离或防范措施不具体的。 7.风险发生变化未及时进行重新评价的。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安全环保科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20年5月1日起生效。
附件:1.风险评价工作程序
2.作业活动清单 2.作业活动清单 3.设备设施清单
- 12 -
4.5*5风险评价准则 5.固有风险评价准则 6.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 7.安全检查表(SCL)分析记录 8.风险信息数据表 9.重大风险清单
10.动态风险(重大、较大)管控方案11.风险分级管控责任和措施清单 12.安全风险点告知卡 13.8*8风险评价准则
- 13 -
附件1
风险评价工作管理程序
是否可接受风险
各科室 分公司审核 确定评价范围 科室组织风险点辨识形成清单 组织评价与分级 各层级、各专业人员参与评价 集团、分公司 审核评价结果 否 否 制定控 措施 制改进措施和方案 落实 进行二次风险评价 是否可接受风险 是 是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责任和措施清单 编制各层级、各专业风险管控检查表和岗位隐患排查标准 定期检查 分级管控 - 14 -
附件2
作业活动清单
单位: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工段 岗位 作业活动 备注 - 15 -
附件3
设备设施清单
单位: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科室 工段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设备类型 数量 单位 备注 - 16 -
附件4
5*5风险评价准则
事故后果的严重性(S)判别准则
等级 5 法律、法规及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程度 其他要求 (万元) 违法 潜在不符合 法律法规要求 死亡 ≥100 停 车 环境污染 影响范围 全系统停车 造成一级事故 县内影响 4 重伤 30~100 二级工艺 工业区内 造成二级事故 (包括30) 事故 影响 3~30(包括3) 一般装置 公司周边区造成三级事故 停车 域影响 不符合上级 3 单位的方针、规章 不符合公司的2 操作规程、管理办法 1 完全符合 轻伤 轻微伤 部分设备停装置范围内 公司内一定0.3~3 运,受影响 局部污染 范围影响 不大 <0.3 未停车 无污染 无影响 无伤害
- 17 -
表2危险、有害因素发生的可能性(L)判别准则
取值 事件或事故发生频率 员工胜任程度 检测、保护、控操作规程 制措施 安全检查 5 每天、每次作业发生 不胜任(无任何培训、无任何 无任何检测、保无操作规程 经验、未持证 护、控制措施 上岗) 从不按标准 检查 4 每月发生 有,但操作无检测系统,事不够胜任(持证很少按标准检规程不完故发生不易被上岗,但未经有查、检查手段善,或偶尔发现,或控制措效培训) 单一 执行 施未有效执行 一般胜任(持证有,规程比保护措施不完经常不按标准上岗、有培训,较完善,但善,或事故发生检查、检查手但经验不足,多部分执行 容易被发现 段一般 次出差错) 防范控制措施偶尔不按标准有完善的操有效运行,事故胜任,但偶然出检查、检查手作规程,但一旦发生能及差错 段较先进、充偶尔不执行 时发现,并定期分、全面 进行检测 按检查标准检高度胜任,安全有完善的操有充分、有效的查、检查手段意识相当高,从作规程且严防范、控制、检先进、充分、未出差错 格执行 测保护措施 全面 3 每季度或每半年发生 2 每年发生 1 每十年或以上发生 - 18 -
表3 5*5风险矩阵
严重性 可能性 1 1 2 3 4 5 1 2 3 4 5 2 2 4 6 8 10 3 3 6 9 12 15 4 4 8 12 16 20 5 5 10 15 20 25
- 19 -
表4风险等级判定准则、控制措施及整改期限
风险度(R) 等 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有害因素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整改期限 20-25 重大风险 立刻 15-16 较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立即或近期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整改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 1年内治理 沟通。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有条件、有经查。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费时治理 8-12 一般 1-6 低风险
- 20 -
附件5
固有风险评价准则
等级 类别 重大 较大 一般 低 构成一级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装化工工艺 置。 储罐区 仓库 构成一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库区、储罐区。 厂外剧毒化学品输送管道。 其他 其它工艺。 涉及易燃易爆物质、高温装置及其他重要生国家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构成二、三、四(污水处理、产装置和工艺,电力生产装置。 级重大危险源的其他生产装置和工艺. (热电水处理、燃运、检修厂房、变电站、公用循环水 配电室、发电机组、锅炉) 等) 其他非危险构成二、三、四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其他危险化学品仓库、罐区。 化学品产品化学品库区、储罐区及其他重点设备设施。 (酸碱罐区、危险化学品仓库、脱硝厂房、仓库、罐区。 煤筒仓及堆场等) (热电液氨储存区和柴油罐区) 1.非正常工况的操作(停水、停电、停气、停风、停厂外非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 止进料的处理,设备故障处理); 无 2.同一爆炸危险区域内,现场作业人员10人以 上的。 - 21 -
附件6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
单 位: 工作岗位: 工作任务: 分析人员:
危险、有害 因素 日 期:
风险评价 主要后果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可能性严重性风险度L 1 2 3 4 5 6 7 8 S R 等级 建议改进 措施 序号 工作步骤 - 22 -
附件7
安全检查表(SCL)分析记录
单位: 工序:
装置/设备/设施:
不符合标准的 主要后果
分析人员:
日 期: 风险评价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可能性严重性风险度L S R 等级 建议改进 措施 序号 检查项目 标准 1 2 3 4 5 6 7 8
- 23 -
附件8
风险信息数据表
日期: 年 月 日
风险等级 低 一般 较大 重大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单位 合计 9 - 24 -
附件9
重大风险清单
序号 单位 部门/装置/工艺/设施 危险有害因素 主要 后果 风险等级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操作/ 技术/ 财务建议改/ 人力资源需求/进措施 限制/评估限制 评估 管控人员 层级 1 2 3 4 - 25 -
附件10
动态风险(重大、较大)管控方案
序号 单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风险点 主要风险描述 风险 管控层级 等级 管控方案 责任单位 责任人 完成 期限 资金预完成情况 算(元) 注:“风险点”填写为:XX设备设施、XX作业活动等。“管控方案”指为降低风险拟采取的方案及措施。
- 26 -
附件11
风险分级管控责任和措施清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单位 风险点 主要风险描述 现有管控措施 风险管控层级 等级 管控 管控 责任单位 责任人 备注 - 27 -
附件12
安全风险点告知卡
风险点区域 风险点 工艺 危险有害因素 风险等级 危害后果 详细位置 控制措施 风险点基设备 本情况 作业 应急处置措施 公司内部应急报警电话 社会应急救援电话 - 28 -
附件13
8*8风险评价准则
表1 可能性(Likelihood)定义
取值 8 7 6 5 4 3 2 可能性分类 非常频繁的 在设施中通常发生(至少每年发生) 经常的 可能在设施的使用寿命中发生多次 预期发生频率 >1 1~10-1 10~10 10-2~10-3 10-3~10-4 10-4~10-5 10-5~10-6 10-6~10-7 -1-2非常可能的 可能在设施的使用寿命中发生一次或者两次 可能的 也许的 稀少的 很稀少的 类似的事件已经发生过,或者可能在10个类似设施的使用寿命中发生 在集团内的某些地方曾经发生的类似事件 在行业(氯碱、电力、电石、建材)的某些地方曾经发生的类似事件 类似的事件还没有在行业中发生 1 类似的事件还没有在行业中发生并且发生的可极不可能的 能性极小
29
表2 严重性(Severity)分类表
取值 人员 财产 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 8 1.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外部人员5万人以上的。 2.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10亿元以30人以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上直接经济上死亡 3.因环境污染造成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损失 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4.造成重大跨国境影响的境内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外部人员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10-30人1-10亿元2.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该区域国死亡,以上直接经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100人以济损失 3.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上重伤 中断的。 4.造成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外部人员5000以上1万人以3-9死5000万元亡,50以上1亿元人以上以下直接经100人以济损失 下重伤 下的。 2.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市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4.造成省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7 6 1-2人死5 亡, 102.因环境污染造成省级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以上5000人以上坏的。 万元以下直50人以3.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接经济损失 下重伤 中断的。 4.造成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1000万元1.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1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的。 30
4 1.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1000人以下的。 100万元以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性上1000万群体影响的。 3-10人元以下直接3.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重伤 经济损失的剂量限值的照射的。 事故 4.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尚未达到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级别的。 1.因有毒有害气体泄漏造成公司10人以上至30人以30万元以1-2人 下疏散转移的。 上100万元重伤 2.被县级环保部门挂牌督办的。 以下 3.引起当地媒体的报道。 1.因有毒有害气体泄漏造成公司10人以下疏散转移3 2 轻伤 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 的。 2.被镇政府挂牌督办的。 3.对当地公共设施的日常运行造成干扰(如导致某道路在 24小时内无法正常通行)。 能够引起周围社区少数居民短期内不满、抱怨或投诉(如抱怨设施噪声超标)。 1 轻微伤 <10万元以下 备注:1.事故造成的急性工业中毒的人数,也属于重伤的范围。2.“以上”包括本数。
31
表3 8X8风险评估矩阵(Risk Matrix)
可能性 风险评估 1 1 2 3 4 严重性 5 6 7 8 5 6 7 8 10 12 14 16 15 18 21 24 20 24 28 32 25 30 35 40 30 36 42 48 35 42 49 56 40 48 56 64 1 2 3 4 2 2 4 6 8 3 3 6 9 12 4 4 8 12 16 5 5 10 15 20 6 6 12 18 24 7 7 14 21 28 8 8 16 24 32 表4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控制措施及整改期限
风险度(R)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整改期限 35-64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有害因素前,不能继续作业,对重大风险 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8-32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立即或近期较大风险 查、测量及评估。 整改 一般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1年内治理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无有条件、有经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费时治理 7-16 1-6 低风险 32
表5 可容忍风险目标
人员可容忍目标频率(/year) -- -- ≦10-6 ≦10-5 ≦10-4 ≦10-3 ≦10-2 ≦10-1 财产可容忍目标频率(/year) -- -- ≦10-5 ≦10-4 ≦10-3 ≦10-2 ≦10-1 1 环境可容忍目标频率(/year) -- -- ≦10-6 ≦10-5 ≦10-4 ≦10-3 ≦10-2 ≦10-1 严重性取值 8 7 6 5 4 3 2 1
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