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道德心理与大学德育

2020-12-28 来源:花图问答
2013年1月 武陵学刊 Jan.2013 第38卷第1期 Joum ̄of Wuling V0I|38 No.1 论道德心理与大学德育 彭道林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摘要: 大学德育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德育,即道德教育,所涉及的是道德问题.研究道德问遍的学问是伦 理学。大学德育的实施首先需要了解道德心理,道德心理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践行四个方面。 此外,还需要了解道德与哲学、道德与法律、道德与经济和道德与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道德;道德心理;大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014(2013)O1—0140—02 科学是评判真伪的,道德是评判善恶的,美学 问,人们称之为伦理学,实际上即道德学。最早将伦 是评判美丑的。真善美三个字确实高度概括了人间 理学作为一门学问研究的,应该是17世纪的荷兰 真谛,求真、求善、求美也就成了人间普遍的取向。 哲学家斯宾诺莎。而作为一门学问来看待,就有对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真善美的含意也在 道德的各种认识问题。这就属于道德认知的范畴。 丰富着、发展着。 但道德不只是认知的问题。例如,有人说“人是 比如说,真就不只是弄清楚事实真相,还要弄 能红脸的动物”,做了亏心事,心跳加快,血液循环 清楚事实后面潜藏着的原理、原因。有时,还需要把 加速,脸就红了。这就属于道德感的范畴。做了坏事 蒙在事实面上的一层雾纱揭开。科学史表明,人类 不再脸红了,这就是道德感的丧失。 求真探真的道路并不平坦,不只是艰辛,还有困苦, 还有道德意志问题。一直都对人诚实,偶尔一 不只是曲折,还有坎坷。美也在发展变化着。美似是 次撒谎了,但立即忏悔,仍然坚持诚实,这就需要意 显于形的,可是,也有了无形的美、心灵的美。美与 志。甚至在某种利益的诱惑下,仍坚持诚实待人,这 真、美与善也密切联系起来了。这样,美学也成为一 就是道德意志的表现。他人的财物,一千次不去占 大学问。在中国,最早将美学引人大学并亲自开设 有,一万次不去染指,但第一万零一次动心了,这就 美学课程的是蔡元培先生。善,可能与环境,与社会 是道德意志的缺失。 条件的关系更密切了,但是,也有一些方面是有普 有些堕于腐败的人,并不在于他不再懂得他人 遍性。以自己的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去帮助他人, 的、国家的利益不可侵占,他在五年、十年甚至更长 就普遍被认为是善的,而伤害他人则是不善的。 的时间里,都能做到公私分明;一千次、一万次站在 真与伪相对,美与丑相对,善与恶相对。真善美 河边仍未湿鞋。然而,再下一次,他伸手了,他湿鞋 概括了人间的是非曲直的基本方面。这里,我们着 了,这就是意志的崩溃,是道德意志的动摇。 重讨论善的问题,也就是道德问题。 道德是要践行的,在践行中养成道德习惯,这 就是道德践行。 以上四个方面,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 科学是学问,美学是学问,道德问题也构成学 和道德践行,都属于道德心理。 收稿日期:2012—09—28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自由知识与命题教学——自由教育在大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形态研究”(BIA120057)。 作者简介:彭道林,男,湖北天门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基础理论。 2013年第1期 彭道林论道德心理与大学德育 141 道德一般被解释为“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 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 范的总和,也指那些与此相关的行为、活动”[1]。 道德可以是一种观念,一种意识形态。此时,道 进人法律的视野。有些可不必进人法律的,就由道 德来影响或规范。例如,在公共场合吸烟,当人们的 道德水平较差,并且被动吸烟的后果特别严重,而 社会为之付出的损失特别巨大,就不得不通过一定 的程序来形成法律手段。 道德和法律是一个健全社会的两大支柱,缺一 德主要建立在认知基础上。将道德作为一种行为和 活动看待时,那就必然与践行联系在一起,与此同 时,也受到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影响。 不可。也可以说,道德与法律是相辅相成的,它们构 成社会文化。这是由软性和刚性构成的社会文化。 它们与物质文明一起形成整个社会文明。 对人的研究是哲学最基本的内容。人性又是人 学研究的基本方面之一。人本善还是人本恶,就是 四 不同的出发点。这涉及对人的本性的根本观念。由 在经济领域,是讲成本、讲利润的,经济是功利 此而影响到哲学、法学、伦理学等众多领域。 的。经济也似乎是利己的,而道德似乎是利他的。这 可以说,伦理学探讨的是人生哲学。这是伦理 两方面看似是相互排斥的。 学归属于哲学的基本原因。 事实上,生产者、经营者只有在真正为消费者 道德是随着人的发展而发展的。有所谓道德发 着想时,他们才可能兴旺起来;他们越是体贴人微 展阶段论。一种阶段论把道德发展分为三段,即前 地为消费者着想,他们走向繁荣兴旺的可能性才越 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的、自主的或原则的 大。也就是说,他们越有道德,越可能成功。换句话 水平。 说,资本家也只有在利他的条件下才可能更好地利 道德可分为道与德,这构成了一个哲学范畴。这 己。何况现代资本家们已超越了一般人的想象。比 一观念出现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孔子主张:‘志于 尔・盖茨、巴菲特等人,他们将自己几乎全部财产奉 道,据于德。’(《论语・述而》)这里的‘道’指理想的人 献给了公众。 格或社会图景,‘德’指立身根据和行为准则。”闼 另一方面,道德似乎只是利他的,实际上,道德 实际上,我们一直都面临着道德理论与道德实 也完善了自己,道德也是利己的,利己与利他并不 践的关系问题。虽然伦理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出现在 总是相互排斥的。亚当・斯密是一个有代表意义的 17世纪,可是,无论是中国古代哲学还是古希腊哲 人物。他既是“一位经济学大师”,又“是一位杰出的 学中,伦理都被被高度关注着。中国古代哲学,我们 伦理学家”。似乎他就“是伦理学上的利他主义者, 提到了孔子。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观念,亦发展 经济学上的利己主义者。”亚当・斯密有两部影响极 了伦理思想。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从 广的著作,《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前者是基于 理性思维和灵魂中引伸出道德[2】l586,亚里士多德则 利己主义而后者是基于利他主义的。其实,这样一 说“善实为一至高原理”嘲。道德是哲学的一部分,而 段话代表了他思想的真谛:“无论人们会认为某人 且是最古老的一部分。 怎样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 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 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幸 道德是观念,是民间约定俗成的准则,是各个生 福而感到高兴之外,一无所得。” 这似是“人之初, 活领域里人与人的关系的规范。对于道德,在某个特 性本善”的哲学。 定的人群或社会,可能有明文界定,但一般来说,道 五 德主要依靠的是人的观念、感悟、体验,道德主要靠 规劝、引导。因而,道德可称为一种软性文化。 经济、经营、生产,早已不只是存在于物质领域 法律则具有刚性,是要强制实施的,违法、犯法 了。产品在进入流通时,就成了商品。也就是说,人 要受到追究或惩处。 类社会早已有了精神产品,知识生产或信息生产, 道德与法律有各自的边界,但也彼此关联。可 有了相应的产品,当精神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时,也 以说,法律约束着道德的底线,而道德在更高档次 已成了商品。“无商不奸”的观念可能是封建制度下 上维护了法律。有些道德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可能 的产物。商中依然有道德。尤其,(下转第144页) 144 武陵学刊 第38卷 文化的特点是潜移默化地构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 值认同而自觉地接受和仿效。学生文化的形成比来 精神氛围,促使学生自觉地或不知不觉地产生心理 自课堂教育的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具有更大的自 变化,通过微妙的方式植人学生的大脑深处,使学 我选择性。教师的文化修养、治学态度、生活方式,以 生下意识地形成稳定、健康向上的文化意识。在这 及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对形成 种环境和氛围下,自然地在身处的环境中接受陶 和发展健康向上的学生文化所起的作用,是灌输式、 冶,通过效仿到反思,进而到批判、改进、吸收,学生 教条式的教育指导所无法企及的,它甚至比直接的 的世界观、人生观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得以提 教育指导起更大的和更有效的作用。 升。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可习得性。 校园文化渗透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 参考文献: 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 [1]‘‘文化”词条[EB/OL].[2012-06—15].http://www.baike.baidu.conr. 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校园文化是一种 [2 RICHARD 2】P.&L.SAMOVAR.Approach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 对师生员工进行教育和实施影响的“隐陛”课程,它 cation[M |Samovar and Poaer(eds).Intercuhural Communication:A Reader.Wadswoah Publishing Co.1988:19. 以“浸润”的形式“出现”,较之于相对枯燥无味的灌 [3】‘‘校园文化”词条【EB/OL].[2012—06—151.http://www.baike.bmdu.toni. 输说教,更加容易被接受,影响更深远、更长久,因 【4】厉爱民.营造人文取向的校园文化【J】.教学与管理,2008(8):8—10. 而效果更好。 【5]GEERT H_Culture and Organization:Sotfware of the [M].Mc- 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的应有责任,而要讲求实 Graw—Hill Co.1991:4. 效,就要贯穿于文化中,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变成 [6]吴丽娟.大学校园文化的社会学分析【JJ.沧桑,2008(4):186—187. 师生的信念。21世纪,校园单靠行政命令、规章制度 【7】陈洪林,辛彬.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Ⅱ】.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1):149—151. 和组织纪律的强制性约束是万万不行的,必须有优 [8】王家年.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J】.社会科学家,2006(1): 秀的校园文化Is]。正确的、高尚的教师文化和员工文 262—263. 化是一种强大的潜在教育力,它容易使学生产生价 (责任编辑:刘英玲) (上接第141页) 当知识产品成为交流对象时,它亦具有了商品的性 中小学里,事实上并没有脱离教学而孤立存在 质。难道知识分子从事自己的知识生产并从中获取 的德育。公民课、法律课与伦理课还不是一回事。大 利益时,必然是没有道德的吗? 学可设立专门的伦理学课程,关于道德认知、道德情 知识分子从事知识生产的途径和门类很多,例 感、道德意志、道德践行等构成的道德心理学也可以 如,从事专业的写作(成为专业作家),从事新闻出 进入课程。 版事业,从事艺术创作等,当然还有从事教育工作, 大学德育除了应建立在较高认知水平上之外, 并且在这些事业中自己得到成长、充实和发展,也 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学生已进人成人阶段,他们也 获得物质上的利益。这些活动都可以而且应当伴随 就会更多地思考人生;二是,学生已处在进入社会的 着道德,并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使自己的道德得到升 前夕,他们也就会更多地思考未来和社会,并与德育 华,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都成为更富有的人。学生 问题紧密相连。 在学校里成长,对学生所进行的教育不也是为了他 当然,这也就为大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时 们未来多方面的发展和富有吗7 候,不仅课程的影响很大,而且,教师的热情、态度、 学识及思维特点,都可能产生很大影响,乃至于整个 .1. ,、 大学就是一部教科书,它教人做事,教人做人。 在所有的教育阶段,都会贯穿道德教育。但是, 在中小学一般都是穿插于教学之中。中小学不太可 参考文献: 能开设属于哲学范畴的伦理学课程,但大学有了可 [1]中国大百科全书:第3 ̄V1].1L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854. 能。有些可作为必修课程,有些可作为选修课程出 【2]冯契,主编.哲学大辞典【G】.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现。这是因为大学生有了相对较高的认知水平,同 【3】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261. 【4】亚当・斯密j苴德隋操论 蒋自强,等,译 E京:商务印书馆,1997:5. 时,其道德心理也发展到了较高的层次。 (责任编辑:刘英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