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不是药神》:双眼所望之处,就是你的世界

2024-12-21 来源:花图问答

几千年前,上帝对一个小部落说道:“我将生死、福祸陈明在你面前——而你选择了生。”

这也是我们的选择。

——艾里希·弗洛姆

1、我们还缺一点悲悯之心

看《药神》之前,恰好经历了这么一件事情:

在暴晒的午后坐在吹冷气的书店里,本来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但是那天突然变天下雨,一时间书店多了好多暂时躲雨的人。两三米处来了一个中年人,带着两个孩子,一男一女。看着也就七八岁。

女孩儿还好,坐在那里很安静,男孩儿却一直发出有些怪异的叫声,坐着也不安生。可是没想到中年人却走开买东西去了。足足有十多分钟,都不见中年人来管束一下自己的孩子。

自己向来很讨厌在公众场合吵闹的行为,心想孩子不懂事儿至少做父亲的应该管管,甚至严厉训斥几句也不为过。心里的火气越来越大,几乎马上就要去找中年人要指责他的管教不严了。

这时候中年人回来了,拿着买好的东西。我瞥了几眼那个男孩儿,才发现这个男孩那些声音和动作似乎完全不受自己控制。我是医学的外行,但多少猜的出男孩有着先天性的智力障碍或者儿童多动症之类的疾病。

因为我还看到,男孩手里拿的那张纸已经被他撕得稀巴烂,浸着杯中洒落的水,乱七八糟的粘在桌子上。

那一刻,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大概是在庆幸,还好没有因为一时的冲动,去指责这个父亲的不是。否则,我又会因为自己一时的不满,给这个中年父亲心里带来一些伤痛,又或者,会不会给这个女孩带来心里上的不好受?

有一种思绪涌上我的心头,当愤怒占据了我的大脑,悲悯之心全无

听朋友说,他有一次坐火车,对面也是坐着一家子,丈夫妻子和一个小孩子。

过程中那个小孩子一直在给旁边的人要东西吃,就是那种完全自我的喊着要吃的那种。被要吃的乘客也是很诧异,但是看在对方是个小孩子,也没多想,就给了孩子一些。

而孩子的父母一边表示歉意,一边训斥着自己的孩子。可根本没有用,孩子似乎完全不理会父母,依旧继续要着别人的食物。这一下反而引来了更多人的注意。被要吃的乘客也只当是孩子不懂事,便顾着自己的事儿了。

直到快要下站的时候,孩子的父母才跟朋友和对面乘客低声说了一句:“一路上不好意思啊,孩子的脑子生下来有点不太好······”

天底下有哪一个父母愿意说自己的孩子“智商低”、“脑子不好使”呢?这种满怀歉意的语气下,经历了多少异样的目光,又藏着多少辛酸和苦楚。

某种程度上,新时代成长起来的人,不缺乏聪慧的头脑,不缺乏健康的体格,不缺乏赚钱的能力,不缺乏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却唯独缺少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这不是对错的问题,只关乎选择。就像整部《药神》里的角色,没有谁是错的。

2、双脚所到之处,就是你的世界

世界很大,人海茫茫,在这个世界上很多看不到没走过的地方,发生着很多令人痛苦又无奈的事,它们看上去那么遥远,却是如此真实。

远到中东的难民区,非洲的贫民窟,撒哈拉的大沙漠,近到医院的ICU,地震后的废墟里,偏远的山区中,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幕幕地堪称惨状的真实,只不过在远隔万里的人们,足未到达,眼未关注,过着自己五尺之内的另一种真实生活。

因为无法感同身受,后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偏见和愚昧慢慢累积。

3、重要的是你相信什么

可是了解并感受这样一种伤痛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也许是,当我多明白,多知道一份这样的真实,多体会这样的一份感受,就会在一生中不自觉地对生命、对世界多一些敬畏和悲悯之心,用更多的平静代替戾气,用更自觉地友善代替冷漠。

可能有人要鄙视这种圣母心态了。但如果这种心态能让我们成长,为何不欣赏接受,而是嗤之以鼻呢?

在一本叫做《天才假象》的书里,它告诉我,在宗教里,并非每个人都发自内心地相信上地和佛祖的存在的。但作者告诉我,真实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相信。就像很多中途放弃宗教信仰的人,也不得不承认,那些年因为内心的相信,而给他们心态带来的积极意义。

信念的力量是强大的。这种强大的力量并非是表现在世界和他人会变成你信念中的样子,而是表现在你自己因为相信而产生的自我改变。

换句话说,你选择相信什么,最终成全的是你自己。

4、除非经由记忆之处,人不能抵达纵深

看完电影,在写点什么之前,也许是为了写得更有深度,拜读了好几篇别人的文章,选题有别,观点不同。

在90%以上的正向之外,也有10%左右的反向评论。当然几乎所有人一致肯定,和同期档的电影相比《药神》是最优秀的。

专业影评人从电影的手法和结构上有过分析,资深的影迷也大多数好评如潮。各类自媒体变着法的从各种角度入手,洋洋洒洒下笔有神。

结果,在我接受了很多不同角度的观点,了解得更加全面之后,却突然无从下笔。因为我发现,作为一个观众的我,为了刻意追求“深度”而丢掉了“真实”,竟丝毫没有了表达的兴致。

而我全部的真实,就是被那些隐藏在阳光下,不被众人所知的伤痛所触动。

《药神》里的程勇,也正是亲身经历了这一暮暮身边之人的惨状,而本质性地发生转变。这正是触动我的地方:除非经由记忆之处,人不能抵达纵深。

除此之外,最后白血病人送程勇的情景,一面是经历过绝望和心死之人才能体会到的希望幻灭的悲伤,一面是正义和善良所掩饰不住的生命之光。

这让我唯一落泪的一幕,告诉我最简单质朴的道理,也是一个从小到大任何一本书、任何一个老师、任何一次远行的所见所得:要活得有价值。

5、越接近真实,就越是荒诞

影片的结尾,告诉我们会变得越来越好。

可矛盾是永存的,个体总是指望着国家、政府、制度的改善来让自己变的更好,那是不现实的。

人生来本就不易。生老病死天灾人祸,本属正常。哪里有那么多为什么。生活中总是有很多人在问:为什么是我?

有句歌词说得好:“人再有本事,也难敌得过命运的不仁慈。这道理再简单不过,接不接受另一回事。”

所以,在我们足够幸运的日子里,多奋斗,多挣钱,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得到改善。至少,有钱,可以增强对不确定性风险和意外的可控性。

虽然,还要承认另一个事实:有几个人的财富不是包括健康在内的条件换来的呢?所以有时候总觉得,不同人的一生,幸运和不幸的总量基本上是差不太多的。

但我仍然想要做一个探讨性的结尾: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希·弗洛姆在他的著作《健全的社会》中,用统计数据告诉我们,越是当时世界上最民主、最和平、最繁荣的国家,越是有着更严重的精神障碍症状。而这些国家所有发展的目标都是:舒适的物质生活、相对平均的财富分配、稳定的民主和持久的和平。

他在书里写到:“这些数字本身并不能证明什么,但至少它们是令人吃惊的。这些资料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关于我们的生活方式及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否存在某些根本性的错误?”

如果集体太过遥远与宏大,那么,我们自己呢?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