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流行一个词——复盘。好象还有一本专门的书籍也叫复盘
可到底
1,什么是复盘?
2,怎么复盘?
3,什么时候复盘?
今天我们一起来共同学习,并且回顾2017,复盘2017,计划2018,起航2018!
第一部分,定义及探索
复盘精髓:质疑与反思
一件事情做完后无论成功与否,坐一个下来把当时预先的想法、中间出现的问题、为什么没达成目标等因素整理一遍,在下次做同样的事时,自然就能吸取上次的经验教训。这就是复盘。
——柳传志
二,个人案例及分析
深夜两点,心跳如雷,睡不着。在2018年的第三天,持续失眠。
买买买之后,心灵仍然空虚。
2018,我们要怎样奋斗?
怎样复盘?
深夜,仍在思考。
柳传志是中国商界教父级的人物,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很多,每当有人问柳老这些年联想成功的奥秘是什么,他总要提到一个词——复盘。
他说,联想有复盘的习惯:做一件事情,失败或成功,重新演练一遍。大到战略,小到具体问题,原来目标是什么,当时怎么做,边界条件是什么,回过头做完了看,做的正确不正确,边界条件是否有变化,要重新演练一遍。
事实上,不仅对于企业发展,就是对个人成长而言,复盘也是极其重要的能力,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项能力。
杨澜曾经说过一句话:“你可以不成功,但你不可以不成长。”
2017年,完成了全家人第一次出国游,收房,帮老股东完成一次重要的招商会据说融资4000万,参加深圳技术学院的创业大赛并有幸担任评委,分享二次公开课,完成4个主题的荔枝微课试讲,完成2次微信讲课,传播公司企业文化及企业形象,组织并迎接紫荆供应链协会的企业考察。最好的朋友兼伙伴移民美国,看了两个楼盘的别墅,帮助亲爱的小妹制订个人成长计划,接触拆书帮完成2个主题的21天共42天的坚持学习,转载及发布24篇简书。职级提升到副总经理,设计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风控体系,公司业绩实现30%增长。帮助2位HR伙伴成长……
然而,并不满足。
2018,在失眠中拉开序幕。
人生,需要复盘。
做一件事情,失败或成功,重新演练一遍。
2017,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大到战略,小到具体问题,原来目标是什么,当时怎么做,边界条件是什么,回过头做完了看,做的正确不正确,边界条件是否有变化,要重新演练一遍。
复盘之后,我们是否可以做的更好?
2018,我们要怎么做?
2017,我们怎样复盘?
首先,对2017发生的场景通过总结重现。
比如2017我们怎样做的更好?从这些最终结局来回看、评估此前的工作,其中有哪些成功之处值得总结,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等等。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炼成功,做好复盘。
在股市上,“复盘”就是股市收盘后再静态的看一遍市场全貌。而在围棋比赛中,对弈结束后,选手会重新将棋局推演一遍,分析局中招法的优劣和得失。通过复盘找出双方攻守的漏洞,减少今后博弈中的失误,提升博弈水平和获胜率。棋坛高手往往都运用这一方法来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棋艺。因此,及时复盘,长于复盘,对于工作十分重要。对于HR的各项工作来说当然也不例外。
工作中,勤于复盘,才能不断自我完善,让未来的类似工作更加完美。如具体工作的某一项复盘,比如,公开课的分享,海外游的策划,年度目标的制订等等,更需要及时复盘,回溯此前发生的全部过程,从中找出得失要点,以便用于改进日后的工作。
相比于上面所讲的各类事务及结果,我们的日常工作就更需要经常复盘了。
而事实上,对于每天发生的工作行为及事件,不仅需要事后复盘,更需要在事前做好必要的计划、模拟、推演,执行细节的思考,优化的反思,以工作全程拥有优秀的表现,来最大化体现日常工作的作用和价值。
对于工作来说,每一个事件就相当于一场战役,一场战役的胜负固然重要,但从长远来看,比一场胜负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从成功、失败总结经验和汲取教训,让做的好地方更加优化,做的不足之处尽可能更小乃至避免。
因此,经常性及时对工作及工作中的关键事件复盘,才能有效提高个人工作能力。复盘的结果,不仅可以为后续工作提供充分的准备和养分,还可以为未来类似的工作中具有更加出色的表现做好注脚。
当然,除了具体活动以外,对所有工作所有过程进行复盘,总结是否完全实现了工作目标,是否真正发挥了个人应有的作用,是否可以结合具体工作总结出有规律的成果,等等。因此,复盘尤显重要。
说到复盘,和君咨询高级合伙人丁建泽在一次讲座中这样总结道:“小事及时复盘、大事阶段性复盘、事后全面复盘”。不无道理。
无疑,复盘对于让工作更趋完美已有“千般好”。然而,如何进行复盘呢?
这是某位知名律师分享的复盘“五步”工作法:
第一,事前做好功课;
第二,回放情境再现;
第三,评估目标完成情况;
第四,查找问题原因;
第五,提出改进措施。
简单来说,PDCA,计划,执行,检查(复盘),改进。
第三部分,什么时复盘?
前不久柳传志先生写了一篇文章,文中其中一个小标题就是“做事的时候要善于复盘”。文中提到,做人做事,都要勤于复盘,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就停下来,花些时间把所有的工作梳理一遍,看清楚方向,也想清楚这是不是正确的路径,这也是复盘。
看来,复盘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工作需要,做事需要,人生路上也同样时常需要。经常复盘才能不断更新。让我们热爱复盘,因为它会让一切更美好。
第四部分,释疑与扩展阅读
引用与节选:
杨澜曾经说过一句话:“你可以不成功,但你不可以不成长。”关于“成长”的定义,对我触动最大的是罗振宇在奇葩说上讲的——我们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有条沟,你掉进去了叫挫折,爬出来了叫成长。
所以,当你对运营工作纠结迷茫的时候,不妨停下来,问问自己:我的进阶方式出了什么问题?我过去的工作方式是有效的么?我应该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呢?
所谓抓问题抓本质,要解决主要矛盾。复盘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式。当然不用这个方法论的运营大咖也大有人在,并不是说不复盘就不能成长。我只想强调一个观点,复盘没有任何损失,而且能加速成长。这里所说的复盘,大到一个运营项目,小到一次用户的访谈沟通。根据自己的能力范围,不一定非要将所有的运营工作都复盘书面化,但每做完一件事都要有相应的回顾、思考和总结。
复盘的好处:
1、磨练自己,了解团队
复盘是在知道结果的情况下再做一次过程的重新推演,里面的细节环环相扣,导致了最终的结果。我们要找出亮点和不尽如人意的点,分析原因是主观还是客观,避免错误重犯,为下一个阶段的运营工作做更好的指导。如果能发现一些之前没有注意到的坑,对自己而言就是更大的收获。
同时在过程中如果分析总结出团队每个人的强弱项以及性格,就会更好的实现合理分工,促进彼此间的融合,达到团队效益的最大化。
2、建立系统化思考的思维方式
很多运营同行的痛点:平时只有碎片化的学习,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系统化的思考。碎片化学习没有问题,但是仅有碎片知识的学习,注定是低效率的。
平实的碎片化学习是一个不断丰富知识体系的过程。而系统化思考的本质呢?是打通碎片化知识,让知识点之间建立连接,完善知识体系的过程。两者结合起来你会对每一个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并通过完整的知识体系来进行全局思考。这样我们在做每一项工作、每一个决策的时候才会做到目的明确、目标清晰。
比如大部分新媒体编辑都看过几十篇上百篇编辑运营干货,碎片化的知识、思考比较多。但对整个新媒体生态、新媒体运营缺乏一个清晰的系统化认知,工作中就无法全盘思考。
分析一下打开率,可能你能想到的就是:标题好不好,选题好不好,写的好不好?
真正的系统化思考是这样的:
通过公众号会话打开看标题和选题,
通过分享看选题和内容质量,
通过对比近期阅读量和标题、选题的关系看用户预期,
通过选题和阅读量对比重新审视内容定位,
通过打开和分享的对比重新思考标题的意义,
通过留言质量看用户的思考质量与选题内容的关系。
等等。任何一件事情发生的背后,都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各种因素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复盘是一个结构化的过程----根据时间节点将事情发生的所有细节重新审视。通过复盘,我们可以将实践经验与知识体系相结合,加深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总结出自己的方法论。
但是,经过生物进化,人类天然形成了强大的自我安慰能力。当我们忙完一天,终于躺下来的时候,会常给自己这样一种错觉——“今天做了很多事,过的好充实啊”。其实多数情况下,我们认真总结之后就会发现“虽然花了不少时间,但有成效的事情不多”。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做事的价值和效率,就要从每天的复盘开始。
三、如何复盘
完整详细的复盘可分为回顾目标,叙述过程分析原因,评估结果,总结规律,自我剖析五部分。建议利用表格,写文章,思维导图等方法做成日记的形式,内容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但每个过程一定要准确客观,加入个人情感因素的复盘是没任何意义的。自我剖析不用多说,我简要描述下其他几项。
1、回顾目标:要回答两个问题,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的里程碑有哪些?
“我们的目标是不顾一切的拿下这个项目。”这个目标很含糊,因为“不顾一切”无法有效定义!准确、客观的描述是:“我们要在6个月内,涨100万粉丝”。那里程碑呢?我们的里程碑:第1个月涨粉10万,第三个月涨粉40万,第六个月达成100万。这才是回顾目标。
2、评估结果:描述结果,找到与目标之间好的差异和坏的差异。
那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我们在6月中旬成功涨粉100万完成目标,但成本超出预期10%。因此,好的差异是:我们成功获得100万用户;坏的差异是:预算超10%。
评估结果、描述差异时要注意:不要忍不住分析原因,甚至提出解决方案,更不要忍不住指责、抱怨。
3、叙述过程:从 人,钱,事,物、时间五个方面来描述,我举些栗子。
在“人”方面:人本身的能力是否存在问题?人员的分工是否明确?成员之间是否做到有效的配合?
在“钱”方面:预算是否不足?或者说在预算合理的情况下,预算资金有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做运营追求的是ROI最大化,但也不意味着事事空手套白狼。
在“事” (策略和手段)方面:考虑的维度有两个:主观(可控)和客观(不可控)。如渠道的选择和组合可控,但最终效果不可控。
在“物”方面:资源是否做到最大化的利用?是否还可申请到更好的资源?
在“时间”方面: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按照原定计划进行?
如果我们在这五个方面都做到有效的利用和最优的组合,仍然完不成目标,那就要考虑我们做这件事的方向是否存在问题,目标设定是否合理。
分析原因:是什么导致了好的差异,和坏的差异。特别注意:成功主要看客观原因;失败主要看主观原因。
4、总结规律:要把“隐形知识显性化”。假如你复盘后提炼出三条规律,那么你还要基于这三点进一步确立-----我要开始做什么,停止做什么,继续做什么?把开始做,停止做的每件事,都启动单独的PDCA循环。你会觉得,自己的能力值,又提升了200点。
有了详细的运营记录,你会看到有些运营动作对于用户的影响是长期的,有些用户行为的变化也有可能是你不经意的一个改变带来的。相信时间的力量,你会比没有记录的人拥有更多经验。而且记载自己点滴成长的日记本,绝对是运营工作最有价值的纪念!
PS:可以总结出自己的复盘模板,复盘时直接打开填空可以省时间。每天都要及时写哦~
复盘过程中还要特别强调三点:
1、我们要思考每一项工作的本质
你的老板一定给过你这样的任务:月底给我一份这个月公众号的运营数据。你吭哧吭哧花了半天扒数据,又吭哧吭哧花了半天做了几十张 PPT,各种数据详尽、清晰、有条理,但最后被老板骂了一顿。为什么?因为你在拼命干活儿之前没有搞明白:老板跟我要这个运营数据的目的是什么?目的都没有搞清楚就开干,注定是瞎忙。这叫无效工作。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做大量的无效工作:每天硬逼着自己看完 10 篇文章,不管有没有状态,也不管看完有没有学到什么,忘了自己当初定这个计划的本质是为了学习新知识。纯碎为了看而看。
优秀的人会先思考一项工作的本质是什么,然后目的导向、结果导向的去完成这项工作,而不是直接完任务。
因此复盘的同时,也要思考每一项工作的本质,带着明确的目的和目标工作,扎扎实实的解决每一个真问题。
2、别只盯着牛人的风光,学会复盘他们的过去
互联网行业永远都不缺一夜暴富、一夜爆火的故事。除了别人的风光,你还能看到什么?
很运营人都知道:咪蒙一篇《致贱人:我凭什么要帮你?!》,阅读量3天破 300万,一篇吸粉20万;咪蒙一年吸粉600万,现在已经突破1000万用户,头条广告报价65万+,助理月薪5万+ 等等。
但有多少人知道:
咪蒙是山东大学的文学硕士;
咪蒙读书时主攻的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毕业论文是《阮籍诗歌与玄学本体论》;
咪蒙在南方都市报做过12年编辑;
咪蒙凭借《好疼的金圣叹》登上过韩寒《独唱团》的创刊号;
咪蒙做公众号之前在微博上就有107万粉丝;
咪蒙每周必须要看完两本书,不管多忙都必须做到;
咪蒙说她从来不相信灵感,写作一定要靠方法论;
等等。
比起咪蒙千万用户、天价头条、高薪助理,我们更要关心的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咪蒙。而那些,才是真正对我们有价值的。
要永远都相信:所有的去处,都跟来路有关。
所以,少盯着牛人风光的那一面看,坚持用复盘这种思维方式去拆解你喜欢的每一个大号、去深扒你佩服的每一个大牛写手,并从中找到一些真正有价值的启示。
此外,平常多体验其他产品,让自己更多地以用户角度思考,学习他人产品运营的技巧、思路,体验收获产品价值和动作行为之间的关系。可以激发不少用在自己产品上的思考和想法。
3、多看数据,少点意淫,保持客观
一个真正的运营高手,一定是一个数据控。再看咪蒙,因为她太典型了。
咪蒙写作不相信灵感,但坚信数据。她每天会和团队开会看数据,自己埋的包袱是否好笑、用户对什么话题最感兴趣等,她都要用数据来确认,她坚信,用户的反应,数据表现的是最准确的。
你看,尽管咪蒙是一个做过 12 年编辑的老司机,她依然选择相信数据,而非自己的敏感度和判断力。而事实证明,她的做法是正确的。
我只是想表明,工作中处处有数据,少用“我觉得怎样怎样”这样的表述,多看市场是怎样的,多看数据是怎样的。这样才能保持复盘的客观性。
可能出现的误区:
复盘的本质是根据产生结果的原因,对整个过程进行分析和校正。不是自我批评,而是自我救赎。同时复盘的结果也可以选择一部分与别人分享、论证,从而获得不一样的理解。
如果是做汇报,切忌写成悔过书,把所有的问题揽在自己身上。切忌表述上的套路。我们复盘的时候需要做到:思路的系统性、分析的客观性,所有的结论都要有事实依据和数据来证明。否则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复盘的引申
上述所说的复盘都是利于当下回顾过去,但你还可以站在未来做“复盘”。虽说互联网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但万事万物也有不变的规律:
当我意识到,将来自己身体会变差,我会强迫自己每天锻炼身体。
当我明白,将来会成为别人的老板,我会主动学习老板是如何管理,如何做事,如何沟通。
当我确信,将来的收入是今天的10倍、100倍,我不会为没时间学习而烦恼。
每个人都对自己有美好的期许,不如假装你已到达了未来,站在那时问自己:
有什么是我要准备的?
有什么是我要体验的?
有什是我要放弃的?
然后用这样的结论,帮助自己思考,辅助自己决策,推动自己前行,到达那个自己想要的未来。
四、行动
这两年,特别流行“刷认知”这个词,一堆自媒体账号每天都帮你刷好几遍认知,刷的很多人飘飘欲仙。罗辑思维一直在帮年轻人刷认知,很容易就让人产生快感,好像认知刷新了,就得到了。所以,罗振宇又做了“得到”,开始收费帮年轻人刷认知,但你真正得到了么?
我不是在黑罗振宇,这是如今知识经济的现象。我也喜欢刷认知,但我明白,很多所谓的刷认知,其中一大部分都是在提醒我“那些我已经忘记了的常识”。
我给自己提个醒,然后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行动中。因为升级认知的最终目的,就是行动。
再回到新媒体编辑上,比如标题技巧,如果你看的干货足够多,你会发现那些文章翻来覆去就是在讲那些东西。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是你愿不愿意每个技巧找 100 个标题死磕一遍,是你愿不愿意每次写文章都用那些技巧改上几十遍、上百遍标题。
李笑来曾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他说:“我的方法很简单,就是靠朴素的思考、朴素的行动、朴素的方法论——不朴素的东西我也真的不会——你真的相信吗?或者说,你真的敢相信吗?”
你注意李笑来的用词,他用的“敢”这个字,为什么?因为其实很多人都明白,只是“不敢相信”,而一旦相信了,就相当于接受这个世界没有捷径可走。这是他们不愿意相信的,因为这样太不够酷了,也太够残酷了。
把 1% 的认知付诸于 100% 的行动,远胜于把 100%的认知付诸于 1% 的行动。真功夫都要经历量变到质变,起初你只会看到一棵树,后来你看到了森林,再后来看到了森林上面的天空。
上面所提到的所有思路和想法大家一定要进行批判性的吸收,希望你能从中得到哪怕一点启发。
第五部分,反思及计划
2018,起航!奋进!
HR的小资生活之24——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