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最主流的当然是儒家文化。君子与小人的概念,已经深深种植于国家文化基因中了。记初中的时候,有一个女同学夸赞一个男同学,说他有君子的感觉。
君子在先秦指的是士,是国君之子。后来,孔老夫子发扬,后世仰慕,便逐渐演化成了一个人格概念。
说实话,那个男同学并不符合君子的要求,此处不细表。这说明了一个现象,现在社会,对于很多文化概念有着似是而非的理解。当然,这并不是一种错误。君子的概念,了解了也不见得成为君子。
君子到底有什么衡量标准呢?首先君子是人,不是禽兽。也就是说,君子有四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羞恶之心,懂廉耻;恻隐之心,懂同情;辞让之心,懂谦逊;是非之心,知进退。当然,人无完人,没有具体化的标准。
那么,做君子有什么用?这是个很功利的想法,却是我们现在社会对于一件事最切要的评判标准。这没有什么错,有些以教化人心为己任的师傅们老是在批判这种功利性倾向,其实,没必要去批判。凡事存在就有用。法拉第发现磁感线时候,妇女问他有什么用,法拉第回答说初生的婴儿有什么用。扯远了。做君子是有用的,以君子为准则去做人,就会显得有人情味,就行的说法就是,情商会显得高。民国时期,上海有三大亨,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黄金荣有钱,张啸林能打,杜月笙会做人。结果是,杜月笙一统天下。从厚黑学角度来说,君子就是要会做人。当然,这么理解就狭隘了,方家看到定会说我胡扯。
君子最重要的是德。曾子临死,弟子指出他所卧的卧席是大夫所用,曾子立马要求换过,弟子谏说等天明再换,曾子抛出一句“君子之爱人也以德,小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结果,没等换完卧席,曾子就去世了。德,是个很抽象的概念,但是,一个人有德没德,大家大概是可以判断出来的。我觉得,德还是与理性有关的。德首先得有是非之心,是非之心就是理性,会判断。
现在我们周围有很多小情侣,两人沉浸在爱情中难以自拔。有些人会有一种“溺爱”的心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觉得自己的爱人做一切都是对的。这种心理是不理性的,一来不利于对方的长远发展,很可能会养成对方目中无人的恶习。二来,将来有了孩子,也会溺爱,那么就对下一代的培养出问题了。
理性是君子之德的前提,恻隐之心则是君子之德的核心。恻隐可以用平等意识来代替。一个有德性的人,不会盛气凌人,会给人一种很温和的感觉。因为有德的君子,是以平等心来待人接物,以己心换君心。前几天清明节,去秦皇岛玩。遇到了一群人,自称是某著名报社记者,要我一个同学帮忙拍照。我同学很热心地帮人家拍了几张照片,人家很不满意,颐指气使,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口吻,说拍得不好。同时,他旁边的人凑趣说,这是某某报社记者。然而,我们并不觉得某某报社记者就有凌人之上的资格,人人生来平等,某某报社记者也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我相信,这种人在社会上是很多的。而且,我感觉这种人将来的下场不会太舒服。盛气凌人的人,带官僚气的人,倚仗的是权力,是别人的势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不知不觉得罪很多人。不要瞧不起小人物,历史上,干成大事的都是小人物。所以,手握权力,更应有德行,一来是为自己将来能得善终,再幸运些还可以名留青史。二来是为了能更好地行使权力。
君子之德,以是非之心(理性)为前提,以恻隐(平等)之心为核心。于己有益,于人有利,天下大同,也不是不可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