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戴衍一
武汉,华中第一城,众所周知,武汉市79所大学,130万在校大学生,潜力无限,比教育,武汉是不虚任何一所城市的。
然而,江城培养出的的“美女”做了北上广的媳妇,武汉成了人才输出基地。蚂蚁金服曾基于互联网做过一次人才报告。最爱远距离迁移的大学生,武汉首当其冲,武汉分别占取了第一名(武汉到深圳)、第二名(武汉到北京)及第五名(武汉到广州)。
这是让武汉市政府无比汗颜的一件事,其实,政府在留人才上不能说不作为,而是动作颇多:成立“招才局”,聘请陈东升、雷军等知名企业家为“招才大使”,放宽大学生落户条件等等。
一
尽管如此,但效果并不见效,大学生依然不买账。
人,一定会寻找对自己最有利的环境和平台做事情、谋发展,仅靠优惠政策留住人才、吸纳人才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你给人才能提供什么样的创业和发展环境。
就拿深圳来说,华为吸纳了很多华科大的高材生,坊间有传闻:“华科是华为的娘家,华为是华科的东家”。
改革开放至今,深圳的辉煌、武汉的失落形成很鲜明的对比,无论是政策支持还是基础设施水平,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武汉已不同往日,经过近十年的“满城挖”城市战略,武汉的基础设施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
武汉这次是否能如愿崛起呢?
众所周知,建国前,上海与武汉双双入选“世界十大城市”,汉口武昌合并之前,两个城市的GDP也都名列前列。武汉要崛起,恢复名副其实的“大武汉”,就得留住人才。个人建议不妨来学学张之洞和休斯顿。
二
1889年,张之洞开始督鄂。
张之洞先从教育开始,改书院、兴学堂、倡游学,一大批的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先后建立,其中著名的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也是在这个时期。此战略,一时让无学堂的武汉成为发展近代教育的先驱者,一时人才济济,连孙中山都表示,武汉能够革命成功,离不开张之洞的根基。
仅仅有教育改革是不够的,不然,一样留不下人才,更需要企业经济的支撑。张之洞督鄂前,武汉竟没创办一家官办企业,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等,发展交通运输业,一跃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国际贸易商埠,引进银行,武汉成为内陆地区的金融中心。
据统计,至1911年,武汉有较大型的官办、民办企业28家,资本额达1724万元,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居第二位。毫无疑问,那时的武汉,是全国吸引人才最多的地方。
现今的武汉,依然是一个基于重工业发展的城市,与北上广的互联网及高科技产业相比,还是存在不小差距的。
新的事业或社会经济的新发展,必须要有新的机制予以保证。
张之洞督鄂,开始大力推行“效西法图富强”的新政。据统计,张之洞设置各类新机构36个,其中25%是按清廷的指示而设,75%是出于工作需要而设,新机构的设置,既是张之洞锐意创新的标志,也是张之洞推行“新政”的重要手段。
三
无独有偶,在美国,也出现过类似情况。武汉在地理位置被称为“东方的芝加哥”,但在吸纳人才方面,可以学学休斯顿。
最近20年美国的人口流动出现新迹象,东部的纽约与西部的加州在人口增长上表现平平,南部的得州成为人口增长表现最好的州,越来越多的纽约人和加州人选择到德州居住,该州最大城市休斯顿也趁机超越芝加哥成为全美第三大城市。
原因何在?经常看NBA的男同事可能早有耳闻,德州税收低且房价低。虽然没有洛杉矶及纽约发达,没有众多的闪光灯,却依靠税收一半的政策,吸引了很多全明星球员加盟,导致德州球队一直处在联盟的前列。
在钱与房价的面前,美国人比中国人可要务实,哪里的成本低他们就涌向哪里。
同样,武汉的房价均价还未过两万,与北上广比,还有很大的洼地效应,这是武汉的机遇,2016年,房价的大幅上涨,导致很多成家年龄的青年离开北上广。
四
可能是武汉人的原因,我一直坚持武汉是可以雄起的。拿深圳来说,这座城市的教育短板实在太多。尽管深圳市政府与北大、清华、武大等多所名校合作,但历史的沉淀不是年轻的深圳那么容易追赶的。
如今的商业浪潮,人才的短缺越来越明显,尽管人才涌入的上海,多个岗位依旧是供不应求。高新技术行业的蓬勃发展,人才争夺是重中之重。武汉这个时候喊出留住百万大学生,是对自己核心优势的深刻理解,也是对时势的准确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