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们总是刻意去追求那些本该顺其自然的事儿

2024-12-14 来源:花图问答

徐坤的小说《爱之路》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离婚的白领女子在屡遭感情创伤之后,简直患了“厌男症”,整日陷入开车——上班——回家,然后再倒转过来的单调麻木之生活中。后来女子在自备车多次进修理厂修理的过程中,渐渐与厂长互生好感,美满的姻缘水到渠成。

这个故事分成前后两部分,前面的部分简单叙述了女主人公感情方面的创伤:和有着十年感情经历的丈夫离婚,生活迅速变得灰暗和疲倦,于是为了逃脱这种灰暗和疲倦,开始寻找新的感情;离婚后第一段感情看似美满可靠,结果在某次缠绵过后无意中发现了对方手机中新收到的几条打情骂俏的短信:

不经意一按,一下子按出来至少五条打情骂俏的信息,是女人写的,浪声浪气,专门为他而作,而不是信息公司普遍散发的那种一般性黄段子,但是比那还要黄,除了表示想念之外,主要是记叙和夸赞他在床上的神勇动作。

于是这段感情不了了之。
第二段就更狗血了,男人是个骗子,女主人公还是在看电视时才发现那个男的因为行骗已经被抓了,更让人崩溃的,是这个男人接受采访时说的话:

那人竟然恬不知耻地说:第一是因为这些单身老女人感情脆弱,容易上当;二是她们普遍性压抑,性要求强烈,只要在床上把她们伺候好了,基本上要什么给什么,不会起疑心,也不会遭到拒绝。

有了这样三次灰头土脸的感情经历,患了所谓的“厌男症”也可以理解。为了让生活不再那么晦气,女主人公卖掉房子,换了工作,住在了僻静的郊区修身养性去了。可不要小看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改变,她的人生坎坷路算是没有尽头了;正是在这个改变之后,在她对男人对感情已经不抱什么幻想的时候,在新工作和新家之间的那段路上,机缘巧合地遇到了她的白马王子,重新找到了她的幸福,美满姻缘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到来了。
这个小说,说得时髦一点,应该是属于“治愈系”一类的,结局完美,看完之后让人对美好新生活又充满了向往和憧憬,尤其是对身处困境(如果这种困境是因为感情伤造成就更该读一读)的人,治愈或者安慰作用更大。
读完之后,本来也没怎么触动我坚硬的神经,可是在翻篇的瞬间,脑子里有个东西一闪而过,等读到另一篇小说的第二段时,这个想法终于清晰地浮现出来了,就是题目上我说的那一句话:

我们总是刻意去追求那些本该顺其自然的事儿。

其实这句话老早就在我脑海里飘荡了,之所以读完这篇小说之后才蹦出来,可能是因为感情这个东西最是不应该刻意去追求而我们却总是要刻意追求,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么。这篇小说正好写感情,对应关系也很恰当:当女主人公不断刻意去追求她的美好爱情时,不是被玩儿就是被骗;她死心了失望了,不再刻意去寻找什么了,于是那个东西反而到来了。
写到这里我先跑个野马,说一点别的。
记得以前看到一种说法:很多人去追求一样东西,拼命去追,追得废寝忘食,终于得手了,又不稀罕了,不珍惜了。基于此于是得出一条“普适价值”说“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一旦得到了,那个东西就没有价值了”。我一直觉得这个道理很对,简直就是真理,但慢慢慢慢地发现,不对啊,有很多人在得到他所希望得到的那个东西之后,仍然很稀罕,仍然像宝一样对待啊,这又怎么解释呢?
比如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喜欢的不得了,运用各种办法各种资源挖空心思去追求,最后假设终于追到了,结果追到之后就变得不如之前用心了。如果用之前的“普适价值”去解释,那就是“得到的就不好了,得不到的才觉得好”。
后来我终于想通了,其实并不是什么得到得不到的问题,而是我在前面说的那个问题,不管是作为当事人,还是旁观者,我们想问题、看问题的角度从一开始就是错的。错在哪里呢?就错在,对于很多本应该顺其自然的事儿,我们总是刻意去追求。比如刚刚所举的那个例子,作为当事人,如果他在追求一个女孩子时,是奔着爱情去的,觉得只要追到手,自己的爱情就降临了,就能幸福美满一辈子,这就错了,因为这根本不可能啊,爱情、幸福这些东西,岂会那么简单?美满的爱情、婚姻,从根本上就是顺其自然你情我愿的,虽然开始的时候会有主动的一方,但是这种不平衡会比较短暂,很快就变成双方互相依靠互相扶持了,根本不用其中一方长时间地、刻意地、勉强地去维持;那么作为旁观者,又错在哪里呢?错在判断基点找错了,所以得出“得到就不珍惜”这样的观点自然是错的。判断基点为什么会错呢?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习惯于从表面现象直接去得出结论,而不是深入观察思考之后,比如看到一个男生追求一个女孩子,那么热烈那么拼命,直接就得出结论那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是真爱,值得托付,结果发现自己判断错了,结婚之后那个男的变的那么坏,如果之前我们就能理性地去看问题,就不会得出什么"得到了就不珍惜了",而是会说,从一开始就有问题,双方根本就不适合在一起嘛。
所以,我们很少真正从本质上去看问题,比如俩人是否合适,是否出于真情等等,而从本质上看问题,其实就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刻意追求则是从表面现象直接寻求结论,目的性很强。
不只是感情,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小时候语文考试,只要是我刻意去讨好老师的作文,大部分时候都是低分;现在写文章,我觉得某一篇肯定会大受编辑和读者喜欢,因为我在其中故意用了一些契合他们心理诉求的小伎俩,结果这些文章往往最不受待见。
深层次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呢?前面我说过,刻意追求一样东西,总是目的性太强,目的性过强往往是因为我们把追求的那个东西想像的太过美好甚至完美,于是我们只愿意接受这样两个东西,一是那个完美的结果,一是逐渐靠近那个完美结果的过程中拥有的强烈快感和成就感。
但是很显然,没有哪一个结果会如你想像的那般美好,完美更无从谈起;至于追求过程中的快感和成就感,我更愿意认为,那只是虚荣心作祟,仅此而已。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