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31016张翠荣《中东现场》

2024-12-15 来源:花图问答

前几天在图书馆门口看见一个美女,一看就知道具有中亚血统,高鼻梁,大眼睛,宝石一样的眼睛,乌黑的长发,最漂亮的是那双手,美到我突然弄懂了一句我从没有感性认识的有一句话——“指如削葱根”。她戴着暗红色的伊斯兰式的头巾——于是我突然想到了就在前几天书架上放着的一本叫《中东现场》的书。

说到中东,伊斯兰,穆斯林,很多人不由自主的会联想到战乱,恐怖主义,流血冲突,我对这种观点很是遗憾。我们甚至忘记了灿烂的伊斯兰文明,精美的波斯地毯,阿拉丁神灯,哈里发……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

我不禁在思考,这种种缘由是什么?

我不喜欢那种直接告诉你答案的书,那样就跟上课,考试一样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个女记者,战地记者。她站在中东的现场,告诉大家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曾经发生过什么,现在怎样,或许,在读完那些简单的文字之后,你会在每天关于中东冲突流血的背后,看到另外一丝独特的东西。至于是什么?我不说,说了,你也不会理解。

借用书中的一个小故事。

“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所终!”

在金庸笔下的《倚天屠龙记》,韩夫人、谢逊、殷离和小昭都喜欢哼出上述的波斯小曲,当时明教传自波斯,遂学上这首曲调。

这道出了多少横跨欧亚穆斯林帝国王朝的盛衰命运,从辉煌的阿拉伯王朝、奥斯曼突厥帝国、波斯萨法维王朝(Safavids)到印度莫卧儿帝国。现在,在大众的印象里,似乎就只有手持AK-47步枪的蒙面“圣战者”,美国指称他们是恐怖分子,我们也就跟着这样说。事实上,早于张无忌,其师父谢逊已经向他诉说了一个中东波斯的“恐怖分子”事迹。

一切从那首波斯曲子说起。

原来,那小曲来自波斯一位著名诗人莪默的手笔,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莪默精通文学,与擅于政事的尼若牟、武功高强的霍山,意气相投,互立兄弟之约,祸福与共。

后来,尼若牟当上了教王的首相,霍山也因好友获得官职,莪默则只要求一笔金钱,研习天文历数,饮酒吟诗,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

不料霍山雄心勃勃,不甘久居人下,阴谋叛变。事败后结党据山,成为威震天下的一个宗派首领。该派专以杀人为务,名为依斯美良派;当十字军东征之时,西域提起“山中老人”霍山之名,无不心惊色变。其时,西域各国君王丧生于“山中老人”手下者不计其数

极西海外有一大国,叫做英格兰,该国国王爱德华得罪了“山中老人”,被他派人行刺。国王身中毒刃,幸得皇后舍身相救,吸去伤口中毒液,国王方得不死。霍山不顾旧日情义,更遣人刺杀波斯首相尼若牟。首相临死时口吟莪默诗句,便是这两句“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所终!”(摘自金庸《倚天屠龙记》)

金庸向中文读者呈现了中东伊斯兰激进组织的轮廓。最有趣的是,金庸笔下的“山中老人”霍山在历史上确有其人,阿拉伯名字为Al-Hasan b.al-Sabbah。上海辞书出版社《伊斯兰教小辞典》,翻译为哈桑?本?萨巴,金庸取其名Hasan,译为霍山,实属同一人。

根据该小辞典的记载:哈桑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伊斯玛教义派支派阿萨辛派(Hashishi) 的始创人,生于库姆,十七岁后皈信伊斯玛教义,并在1071至1072年受委派由波斯前往埃及法蒂玛王朝布道。据说法蒂玛王位的继承斗争中,哈桑拥立长子尼查尔(Nizar),企图推翻已夺下王位的二皇子。他之后在波斯西北部阿拉穆特山(Alamut) 建立城堡要塞,创立阿萨辛派,并因据有山中城堡,遂被称为“山中老人”。

12世纪十字军入侵时,社会动乱,阿萨辛派势力大增,扩及叙利亚、伊拉克和黎巴嫩山区,之前其势力已广为分布于伊朗、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印度西北部和非洲东部等地。

由于阿萨辛派善于暗杀,故有“暗杀派”之称,加上哈桑在山中领导该派时又组成菲达伊(Fidais),意为奉献生命者,即敢死队,我们一听见哈桑和阿萨辛,便很容易联想到“恐怖组织”。那么,哈桑可说是恐怖主义的鼻祖了,是不?

……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