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涉及了文化大政方针、法律解读,工作心里调适,本土文化、传统文化、文化传播要点解析等,各方面信息、知识、技能的培训。一个星期过去了,抛开我的笔记,现在留在我脑中的还有些什么呢?第一、心理调适。第二、关于对目标的专注。第三、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心理调适
这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场培训,是由心理咨询师周矩老师带来的。周矩老师是一个服务于政府的心理咨询师,与党校、行政学院、心理学会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位“红顶心理咨询师”。他长期从事领导情商与能力提升、职业心理素质与情商培养、压力的管理、心理咨询方法和技巧、管理心理学等的教学研究工作。他写了一些针对体制内人员工作心里理调试的书和论文,为新媒体的一些专栏提供稿件。关注并分析过乔任梁自杀事件引起的抑郁症讨论热点。心理学在中国方兴未艾,政府的支持和投入非常重要,可以说周矩老师走了一条明智的道路。
在周矩老师的培训中,我获得了什么?二点: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音乐和艺术对人心的巨大慰藉作用。
留在我脑海里印象最深的是周矩老师讲的:一些人就是随时拎着一大壶开水在大街上走。这是他举的一个案例,吃火锅的女子因为给火锅店差评,结果就被店员当头浇下一壶开水,造成严重烫伤。
这个人际世界,在表面的平静之下,暗流涌动。一些心理亚健康、不健康,只等最后一根稻草,就濒临崩溃的人,他们就活在你的身边,他们可能是你的家人、邻居、扫地的大妈、出租车司机、小商贩、擦肩而过的路人。
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不小心冒犯到他们,引来祸事,轻则口舌几句,引发情绪的不快,重则像那个女子一样遭遇人身威胁。
可是,难道只有别人是这样的吗?张德芬说过: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那些路人、亲人其实都是我们自己。我们也可能会是那一个个拎着开水走在大街上的病人啊!随时准备给冒犯者浇上一头开水!
这样想的确很可怕。又该如何呢?善待别人,善待自己。对那些不被尊重不被看见的生命多一些关怀和体贴。一句暖心的话、一个笑容、一个善意的小举动,就会让这个世界多一些幸福感,少一些负能量。
艺术对人的慰藉。周矩老师在最后放的那段陌生人演唱会,深深打动了我。我从未想过那种形式和那种可能性,也没有在意艺术在现代压力重重的环境之下的巨大慰藉作用。周矩老师说得对,越是市场化经济越是发达,人心越是需要艺术来慰藉。
生存压力、时间紧张、琐事繁多、价值多元、互联网对注意力的分散,等等,让我们的生活不像我们预期的那样因为科技而越来越幸福,而是问题越来越多。回归艺术,也许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我们可以不做艺术家,但是我们可以享受和消费艺术。音乐、美术、博物、舞蹈等等,娱情怡性,每个人生来都有对艺术的感知力和需求,不要忽视它,如同不忽视我们作为人的本性。
二、关于对目标的专注
有两位培训师提到了对目标的专注,我记得他们,但是已经想不起他们的名字,但是这不重要,我想我能够从他们的分享中获得一二他们也是欣慰的。
有一位培训师,是政府的厅级干部。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这样的成就,同时也是一位剧作家。他说他曾经每天3点起床,日更2000字。正是对目标的专注和热诚才让他有那么多写作上的成果出来,写抗战、写重庆的本土文化,有的已经在舞台上被实现。
如果我们可以将这个基本定位作为自身的修炼目标,也是非常值得的。
三、传统文化的魅力
有三位讲师都讲到了文化,有中国传统的三教、古诗词、重庆本土文化流变史、中国人的人格等。
培训中的第一位讲师,就是一个对咏颂诗词非常在行的人,从他的现场发挥中,可以看得出他深厚的文化积淀,被他对传统文化的熟稔所折服,也被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所感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呢?见贤思齐或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他的培训结束之后,不知道会有多少人重新翻阅古代经典,燃起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也许,我们从培训中不能直接获得什么,但是有他的形象存在,有他给大家的感染力在,他的分享就是有价值的。
同时,巴渝文化。我是一个从北方来的外地人,从未对某一个地方的文化产生过特别的兴趣。但是我佩服一位老师他对本土的熟悉和热爱。我们不是要讲狭隘的地方主义,而是这种对自身所处的亲山亲水的环境的关心和爱,反映了他对自身生命的关心和爱,也是对一方民众的爱。
也许,我们不可能走得太远,但是,在小小一方水土当中,我们能够发掘和感恩这承接了我们的一方水土,也是发掘我们生命深度,探索我们未来发展更多可能性的有效做法。
传统、历史,是我们的根脉,是解读我们文化生命的密码,而它本身也是独具魅力的,厚重而独具特色。尊重它,就是尊重我们自己的文化生命,传承它,就是继承一份宝贵的遗产;挖掘它,就是挖掘通向美好未来的管道。
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也是值得我们人人期待的民族大事。
一句话总结一下,这次培训涵养了心灵,提起了精神,回归了传统。作为文化事业的参与者,我不负此行,接受洗礼,也愿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