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流光碎影,赏心乐事(三)

2024-12-17 来源:花图问答

1

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成就了广播和电影、报刊杂志的难以再现的辉煌。也正是在那几年,电视开始进入普通百姓家庭,并逐渐取代了电影,成为时效最快,影响力最大的现代传媒。

八十年代初期的农村,即便是国产的12吋黑白电视机还是很少见的,是人人争相一睹的稀罕东西。那时候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确是太匮乏了,人们又有着巨大的精神需求,所以,电影电视等能满足人们文化生活需求的新事物刚一出现,便是万人空巷,盛况空前。

那时电视少,但看的人却特别多。村庄里谁家先买了电视,那在全村是大事,街坊邻居四邻八家都过来看。我伯父家买电视比较早。每天晚上一到天黑,南头大半条街的男女老少都去看电视,黑白电视机放在露天的大方桌上,看电视的人挤了一院子。每天晚上,不看到深夜屏幕上出现雪花点,人是不会走完的,家里人再困都得陪着。伯父是喜欢清静的人,伯母虽喜热闹,也是觉得每天人多太吵闹了。于是趁我三哥不在家的时候,让我父亲把电视搬走给我们看,他们自己也乐得清静。三哥回家后见没了电视,又是哭又是闹,但也无济于事了。

电视节目结束时的经典图像

伯父家的电视在我家放了两年多,后来父亲见我们看电视成瘾,已经影响到我们上学,就把电视给伯父家送了回去。不过那时候有电视的家庭渐渐多了,我三叔家也已经买了电视,还是17吋的。三叔家离我家很近,只隔了一户人家。本来我们和堂妹堂弟们一起玩,每天不知道往三叔家跑多少趟,为了看电视,这下跑得更勤了。妈妈一喊我们吃饭,不用到别家去找,一准在我三叔家。后来我们去城里上了高中之后,父亲才买了一台14吋的飞跃牌黑白电视机。

早期的电视给千家万户带去了欢声笑语,成为整整一代人的集体记忆。那些美好的时光,曾经伴随了我们的童年少年时代,也充实温暖了我们年少时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它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个比电影更为广阔的世界,使我们看到了外面世界的丰富多彩。


2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  小心看吧,哪个愿臣虏自认。因为畏缩与忍让,人家骄气日盛。开口叫吧 高声叫吧,这里是全国皆兵,历来强盗要侵入,最终必送命!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 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冲开血路 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岂让国土再遭践踏,个个负起使命!”——电视连续剧《霍元甲》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

《霍元甲》 海报

还记得这熟悉的旋律吗?还记得霍元甲、陈真、赵倩男这些经典角色吗?是否还想起了黄元申、梁小龙、米雪……这些曾经熟悉的名字?81版《霍元甲》是第一部在大陆播出的港台电视剧,旋即在大陆掀起了经久不衰的“武侠热”。黄元申扮演的霍元甲,身着儒雅长衫,留着伟人发型,武功又是那么高强,这样的一代武学宗师形象,不知迷倒了多少人,尤其是少年儿童。每天放学回家,小孩子们就在一起比划“霍家迷踪拳”,嘴里用吐字不清的粤语,很有那么点儿情怀地哼唱《万里长城永不倒》。剧中展现的那种侠义精神,至今想来仍感到是荡气回肠。我们的童年,被这部电视剧打上了底色。

83版《射雕英雄传》,使黄日华、翁美玲、苗侨伟为大陆观众所熟悉和迷倒。虽然后来多次翻拍,但是经典永不褪色。留在我们脑海中的,还是他们青春时的模样。傻里傻气笨郭靖,冰雪聪明俏黄蓉。感觉那两张脸,除了黄日华便不是郭靖,除了翁美玲便不是黄蓉。岁月已逝,美人未老。他们的青春年少,快意江湖,永远定格在我们年少的记忆里。这就是经典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魅力吧。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尽了  世间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随着《上海滩》的热播,其主题曲也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一听到这浓郁粤语韵味的片头曲,小孩子们都知道《上海滩》开始了,互相呼喊着,赶快往有电视的人家跑。看电视的诱惑总是抵挡不了,舍不得落下一集的情节。许文强的风衣、礼帽、白围巾,“冯程程式”的发型,构成了我们对于一个遥远时代的最初的认知。

《上海滩》剧照

说不尽的三十年代,讲不完的沪上传奇。黑帮、三角恋、30年代大上海背景,这几种因素的叠加,即便是放在现在,也是很能赚取观众眼球的。周润发版的《上海滩》,之所以令人耳目一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因为它开辟了影视制作的一种经典模式——年代剧(相对于时装剧、古装剧而言,特指以清末民初至三四十年代这段历史为背景的剧作)。剧中人物身穿长袍马褂,女子着旗袍,坐洋包车,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演绎着一段段感伤又跌宕起伏的乱世情仇。这已足够吸引人了——我们总是希望对我们不曾经历的年代有更多了解。


3

有多少人是看着六小龄童的《西游记》长大的?尤其是片首序曲的经典旋律一响起,地球人都知道哪部剧开始了,甚至于后来里面的人物说出上句台词,我们能对出下句。

我觉得老版《西游记》之所以成功,有一个因素很重要,就是特别有人情味儿。师徒四人斗法,就好像一个家长头疼于三个闹腾的孩子,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师徒情、兄弟情。老版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也都一脉相承,胜在“情义”二字,令人动容。后来拍的续集或新版,增添了很多科技元素,但是感情的色彩似乎变淡了,没有那么感人了。

87年版《红楼梦》播出的时候我们正上初三,即将面临中考,老师和家长都不让看。只是后来在假期里才断断续续看完了。台剧好像比港剧进入大陆要晚一些。经典台剧《几度夕阳红》和《春去春又回》都曾经风靡一时,可惜我都没系统看完,深以为憾。

八十年代日剧在中国大陆也很受欢迎。山口百惠、三浦友和、宇津井健主演的《血疑》是最有影响的了。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命运,时时牵动着亿万观众的心。有人说,《血疑》一播出,半个中国泡在泪水里。这可能有点夸张,但也可见其多么盛况空前。山口百惠演唱的片头曲《衷心地感谢你》,回荡在千家万户。当那熟悉的旋律再度响起,听起来还是那么令人伤感。

《血疑》剧照

此外,《聪明的一休》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它的主题曲你还会唱吗?“格滴格滴格滴格滴格滴格滴,我们爱你,格滴格滴格滴格滴格滴格滴,聪明伶俐,机智啊哪个也比不过你小机灵,大风大雨什么都不畏惧小机灵,淘气顽皮顽皮淘气数第一,骂人打架却从来没有你小机灵。” 还有《排球女将》,小鹿纯子活泼可爱、聪慧坚强的形象一度在中国家喻户晓,“晴空霹雳”“幻影旋风”,我们至今感到清晰如昨。


4

从那时候开始,小孩子们一到夜晚,不再一起在月光下玩耍,不再玩捉迷藏、搭戏台、蒙瞎驴、老鹰捉小鸡等传统的儿童游戏,而是一起拥到有电视的人家去看电视,一直看到很晚。从此,乡村孩子的夜晚,渐渐远离了月色,星光和夜空里的流云,而被工业文明的各种光怪陆离和五光十色所充塞和填满。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视普及到家庭,是具有深远意义的社会变革,也是工业化的巨大助推力。社会的变革,是先从观念的变化开始的。作为传承文明最直接快捷的工具,电视酝酿和疏导着社会情绪,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此以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变了,社会也开始变了。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