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已觀《西遊記女兒國》。今年四大賀歲檔電影均已觀矣。前已於他文中述及其餘三齣,今補此一篇專言《西遊記女兒國》。
唐僧師徒五人途徑西梁女國,於河中為河神追襲,墜下懸崖,遇女國女王陛下。女國有古訓,誡後人莫信世間男子,否則中情毒,需殺該男子方得解。因此,女國見男子捕而殺之。然陛下因見唐僧而情生,暗中相救,並為師徒眾人尋出女國之路。此事為女國國師所覺,唐僧又為所虜,棄之苦海。陛下得聞,願與唐僧共赴苦海。幾經風浪,終及苦海彼岸,此亦出女國唯一路。二人相約同出女國,西行而去。然陛下出國,則女國上下盡皆毀滅,陛下亦石化。唐僧見狀,回身相救。女國得存。然陛下迷不得醒。女國眾人祈福,陛下方得醒。祈福之時,驚動河神。河神原與女國國師有情,因國師職責,情斷二十年矣。此間發覺,為續前緣,要殺陛下。國師前以身護陛下。河神大發神威,眾女國國民罹難落入苦海。唐僧禱告佛祖,救眾女國國民於苦海。悟空等人亦起而傷河神。河神幻化成丹。唐僧攜之西行,化其愛怨。
此版西遊,一如《大話西遊》之談情說愛,卻未及《大話西遊》之荒誕。《大話西遊》所言實乃現今情愛,主題重在忠貞上。此版西遊,情愛點到即止,所言大約情愛與責任之抉擇。國師、河神相識相愛二十年有餘。國師為職責而遠河神,又為職責而於河神發怒時身護陛下。此舉為唐僧效法。唐僧因見眾生與苦海罹難,感西行任重,放下兒女之私情。所謂“情愛點到即止”,主在二人。河神為愛成恨,遷怒於陛下及眾人;陛下則因愛成全,夢見唐僧雖留,卻未為喜,放棄相隨,更為唐僧扣上袈裟。
《大話西遊》通篇有周氏荒誕。此版西遊則鮮有。八戒貪色、悟淨孃氣與如意真僊之反串,雖荒誕,亦不過聊聊數筆。若細論,此等荒誕,未必均可取也。此以如意真僊反串為最。女兒國本就有美之遐想。突來一鬍鬚客反串,更加自詡女兒國中最美,實壞不少胃口。此乃敗筆一也。悟淨孃氣亦不可取。悟淨孃氣,於劇情有何推進作用,若無,實在多餘。細究,唐僧、八戒具誤飲子母河水,悟淨孃氣,唐僧、八戒亦當孃氣。何獨悟淨哉?既不忍壞唐僧形象,又何必壞悟淨形象?
片中曾云,一人與眾人等同。若按此論,則當無後來唐僧覺西行任重,亦無所謂捨身之說矣。一人之重,誰及己身哉?此敗筆二也。片中又云,先人錯之在前,吾輩均錯之部分。若按此論,實難令眾生安心。每事均有對錯。此見對者,實已伏錯於其中;彼見錯者,亦有對隱於當中。此實乃一體兩面,或時間,或角度,或程度,方可呈現。既知對中有錯,錯中亦有對,行則但求當時當行,問心無愧,可以。糾纏對錯,則人人皆對,亦人人皆錯,無法安心。此敗筆三也。然此實難做到。吾亦祇知之,而未能行也。慚愧之極!
苦海不過亦極樂之所。無苦,何以知甜?無甜,亦不知何之為苦。心安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