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08 康慷
《故事绘本的发现》一文中,松居直用1928年在美国出版的绘本《一百万只猫》举例。这本绘本曾获纽伯瑞奖银奖、刘易斯卡罗尔书架奖,入选美国《学校图书馆》杂志“影响整个世纪的一百本书”,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种绘本”。故事主要讲了一位老爷爷为了完成老奶奶想要养猫的愿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一只合适的小猫的故事。通过松居直的文字,我深刻体会着经典绘本字里行间蕴藏的深意和魅力。
绘本讲师训练营【28期】3/21阅读原创《绘本之力》文中提到,孩子很喜欢队列,所以会怀着自己也好像在队列里的心情,随着故事的发展变化,享受乐趣。为什么?为什么孩子很喜欢队列呢?这让我联想到“秩序敏感期”这一概念。
秩序感是孩子生命的一种需要,当它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真正的快乐。秩序感也让孩子认识到每样东西在环境中所处的位置,能记住某件东西应放在什么地方。这也意味着,孩子能够适应环境,能够在所有的细节上支配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才能够感到平静和快乐。因此,当孩子乐于去做一些关于秩序的事情时,家长不妨满足他的这个需求。
细思极恐,绘本的细节时刻体现着符合儿童心理学发展的微妙之道。
绘本讲师训练营【28期】3/21阅读原创《绘本之力》在接下来的《与生命共鸣的绘本》,我在文中的一系列发问中陷入了思考:我们渐渐地意识到亲子共读的重要性。但是!在读给孩子听之前,大人自身以怎样的深度进入绘本之中?对绘本能理解到什么程度?自己是不是真的对绘本感兴趣,从中获得感动,对其中的各种问题感同身受?
这让我真真正正地理解了给孩子读绘本前,我们要做的功课原来有很多很多:了解图文作者、故事的创作背景等等,只有当我们真正和绘本融为一体,悉心去发现它的点点滴滴,之后当我们和孩子一起徜徉在绘本之中时,相信孩子从我们的口中听到了那一声“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