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质宇宙是怎么来的?
在东方古典哲学里,最具典型的是中国。当时人们把大自然的本原状态称为道,或称为虚,易,元气,太极以及神的住处等等。宇宙的来源就有很多种,包括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和太极说。在中国几千年来,这些学说一直对中国哲学思维起了指导性作用,接受着考验与发展。
盖天说就是天圆地方说,天圆如盖,地方如棋,气之轻轻往上则为天,物之沉沉往下即为地,这是神话加直观得到的说法。浑天说认为宇宙是混沌状态经过沉降分合而成,天地之初,浑沌相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先有虚空,次生无色界,继生色界,后生欲界。宣夜说认为宇宙充满了一种“气”,元气恍惚自然,其凝之一。太极说是说宇宙产生之前的“元空间”充满了元气,元气是基本能量,具有易与动的本质,这使得元空间处于动态与不平衡。易生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道与前述的易皆表示元空间的基本特质,元空间是动态的,不平衡的,这就很容易产生宇宙产生前的暴胀和爆炸状态。这就是太极说给出的宇宙模型,较之今天的科学认识它是有何等先见之明啊。
西方宇宙观包括地心说,日心说,星云说,大爆炸说,暴胀说。地心说时期起源于古典时期,当时西方较为发达的是用几何方法去直观描述宇宙,提出天体以地球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地心说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日心说则起源于哥白尼的革命学说,以后进一步为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发展成的定量的实证的理性科学。星云说由康德提出,并由此创立了“对立统一律”或叫“二律背反”这一个普遍的“二象”性原理,它与新的理论没有矛盾,富有生命力。“大爆炸”说则是关于广义相对论的一种假说,宇宙产生于一个密度极大,温度极高的天体状态,物质由原始的基本粒子构成,且继续演化成星云,星系,星球等。“暴胀”说对“大爆炸”说进行了进一步解释,但并不能说是完美的解释。正因如此,关于“暴胀”如今又产生了多种学说,但也没有一个完美的。
二:能与易
元空间充满了基本能,由于能量的活跃性,充满能量的元空间非常稳定,但因其密度很大就难保其平衡性了,这就是“太极"中“易”的特性和机理。特别的,真空中在不断产生与消失正粒子与反粒子,本来充满着元空间的物质空间当其没有物质而只留下几何空间时,它基本能活跃性不断“振荡”,这是“易”特性的具体表现。
宇宙起源“大爆炸”瞬刻产生的基本粒子似乎具有“基因”和“全息胚”功能,使得后来的物质结构都是按此作息分形式增长。宇宙膨胀是以星系或星系团为单位的,表现为彼此间距离的扩大,一个星系的爆炸生成,其爆炸能及其热辐射等推动了其他星系的运动,每个星团内侧却是逐步聚缩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成为黑洞。若宇宙形成于多次爆炸,则更容易猜测到每次爆炸的级别可能不同,所形成的星系时空特征,物质特征都可能不同,这也就容易理解一些UFO之谜了。不管宇宙发生哪种爆炸,在爆炸的同时也能伴以空间的,部分基本能的物质化,物质空间一些物质碰上反物质后产生“泯灭”的物质损失基本回到元空间了。
能与易的对称破缺与分形和“二象”一样,也是大宇宙的一个哲理问题。微观粒子的波函数经过对称变换后是否改变符号而分别赋予的+1,-1量,把这一成果叫做“宇称守恒的破缺”,这是个十分基本的自然规律问题。由于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都同时具有强场和弱场,前者在介观物质中的汇总效应对应于引力场,后者的汇总效应对应于电磁场,一切物质都存在同类“破缺”,基本粒子世界产生的任何一点破缺将导致整个物质世界及其逻辑空间相应“破缺”,正因为有了它才使得物质世界连成一统,乃至使客观世界互相关联,没有一个被绝对孤立出去的系统。
实际上从客观意义讲,任何两个事物间的比较关系都是多元的,或说多因素的,高维的,甚至可说是无穷维的,世上既没有完全无关的两件事,也没有完全相同或完全对称的两件事。哲学上说这叫“相异就是矛盾”,对称只是相对的,不对称才是绝对的。完全对称是有条件的,不完全对称则是无条件的。
宇宙形成的当初,产生着大量的正反粒子,它们就是绝对意义上的完全对称子,它们一旦结合从而泯灭,剩下来的即是未实现“完全对称”对应的游离子,它与邻近的诸粒子既不具有完全对称性,也不是完全无对称性,因而一般叫做相互(相对)“破缺”的粒子。哲学意义下任何两系统间皆具有对称性又具有破缺性,正是“破缺”决定了系统的开放性,但破缺方面也不会得到弥补。
三:太极图
正是对称破缺性形成了客观世界的结合力,共轭对象容易合在一起。但这时在新的层次上“开口”又有了,亦即是对环境的新需求,新的开放层次又凸出来了,如此下去直到这种开放性把整个世界不同程度不分方式和不分虚实地连成一块“整体”。
古传太极图是封闭画面上发出的两个阴阳鱼,这是个唯一完备的大世界。但若要用这个太极图表示一般系统的“二象"特征,则不宜于用封闭圆。各层圆的非封闭性即表明一般实际系统的"开放”性特征,它正是靠这种开口与环境,与世界产生联系。开放性是系统的“二象”分别对应的极性经过对称耦合作用后剩下的“破缺”部分所产生的需求,具体说这时的“破缺”表现为系统的“极性”,而“极性”是一种自然偏激性的富余,它是一种动力和能量。
四:再说“人”
主观的空间性指认识系统的人所受到的是空间局限性,尽管人作为一个复杂系统也建立在各种空间上,人能观察到的主要还是其考察对象在三维物理空间的表现。尽管人可以尽力运用它的慧眼看出对象在更高维空间表现,但毕竟不实在,常常需要三维空间实证。尽管人本身就是高维空间和多空间的,比一切系统都更具有能够运用高维空间和多空间的机制,可它仍然不能非常满足自己的愿望。这就导致复杂系统在人类面前仍然复杂,如果人能进化到充分运用它的各种空间功能,或许就能应付复杂的世界和复杂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