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厉害了,我的西游。

2024-12-17 来源:花图问答

写下这个标题之后,自己也吓了一跳。西游记没真二八经地看过几遍,管理学也没认认真真地学过几轮,何来勇气与知识说这个话题。看了西游伏妖,乐了。与大话西游一样,颠覆和调侃的意味很浓。当然西游记题材本身是具有强烈的反叛和嘲讽意味,换做当年,此书能够出版,已是烧了高香了。

乐在哪呢?都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各看各的,各想各的。如果把唐僧师徒四人比作一个团队,如果你是唐僧,面对三个想法很多法力超强能言善辩(沙僧除外)的妖怪,还要克服路途遥远孤独寂寞一路打怪等困难,最终实现西天取经的目标,你会怎么办?电影中沙和尚的一句台词:别看师傅呆头呆脑,他可是个危机管理的高手。直接看瞎二师兄。虽是戏说,但是确实厉害了,我的西游。

思想转化比立即行动更重要。西游系列中,导演最热衷的还是从泼猴变悟空的过程。大话西游整个都在诠释这一过程。这也是阅读西游记过程中最值得回味的地方。泼猴自石头而来,受高人指点,习得72般变化,精通多样兵器,经大闹天宫,练得火眼金睛,不惧三味真火,仙界妖界名声大噪。如何把这样一个看似不守规矩的顶尖人才吸收到西行取经的伟大事业中来?如来压了500年,猴子服了气,说犯了诳上之罪,相当于认了罪;观音说保唐僧西天取经,功成后自有好处,相当于有了奔头;孙悟空因和唐僧不和,第一次外出到龙王哪里讨茶喝,龙王以圯桥三进履的画点拨他,要想转正,必须走这条路,否则还是个妖,进一步把观音的“好处”明确了。经过上述这些思想转化过程,孙悟空才定下心来保玄奘西行。再加上玄奘同志谦虚好学,凡事不耻下问,优先让悟空同志提方案,做决策,悟空也乐此不疲。与其说是保玄奘西行,不如说领玄奘西行。所以说,在管理中,要想让一个人才发挥作用,做好思想工作远比布置一项任务重要得多。只有思想转化到位了,人才才能跟着管理者干、主动找事情干、创新敬业地干。

因人施管比发号施令更管用。作为被管理对象的悟空、悟能(八戒)、悟净(沙僧)三人,技能、脾气、秉性包括个人爱好都差得十万八千里。怎么管?怎么理?前头说了,悟空本领大,见多识广,人脉关系广,能言善辩,见着大干部还不心虚。玄奘基本上采用了放风筝的管理模式。不管东南西北风,只要风筝还在天上飞,一路斩妖除魔,保我取经成功就行,关键是观音这个大干部还给了他紧箍咒,也就是拴住风筝的绳子。对于八戒同志,该同志前世为仙界天蓬元帅,因调戏妇女,严重违反八项规定,降崖式使用,相当于从部级降到科级。但毕竟为官过年,多少懂点路子,好沾点便宜。所以就让八戒搞后勤管理,倒也算是专业对口。至于沙僧,“乃是卷帘大将临凡,因为在天有罪,堕落此河,忘形作怪”,当年也是高富帅,干部级别高,工作经历丰富,人又长得帅。犯了什么罪?瑶池宴上失手打碎了玉玻璃。就这么个事,堕落流沙河,把自己弄得人不人、鬼不鬼。(可参见原文中对沙僧的描述,电影西游伏妖中的形象基本接近)玉皇大帝罚的太重,卷帘大将又想不开,仙界有议论。这事弄别扭了,观音来圆场,就让他跟着玄奘西行。对沙僧而言,哀莫大于心死,有枣没枣打一竿子。西行途中,话不多,出的主意也不多,很少。工作职责是挑行李,属于吃苦耐劳形。玄奘同志与沙僧的交流也比较少,基本上属于命令式管理,倒也妥妥当当的。没让唐僧上MPA的课,可惜了。当然,在现实管理过程中,基本的规则是必须的。然而,很多中高级管理者的对象只能是少数人,如何将这些人管好,需要研究和揣摩,方能事半功倍。

见招拆招比高调常谈更牛掰。生活中,不乏夸夸其谈大谈特谈谈意义谈重要性谈为什么的人,缺少的是能够解决问题的。所以问题意识是什么意思,就是少扯犊子,给我把事儿办了。西游记丽,要说最最佩服的,我想大多数人还是觉得孙悟空牛掰。唐僧要不是借着皇帝的光,也就是一普通和尚,顶多一得道高僧。如果不是孙悟空带着八戒和沙僧斩妖除魔,别说西天取经了,一个普通小妖精就能灭了。为啥八戒和沙僧都叫悟空大师兄啊,一方面先来后到,另一方面人家确实有本事。从不谈论西天取经之意义,为什么,这特么是如来和观音定的,只有执行的份,他们俩说说可以,咱就不凑这个热闹了。只是逢妖就捉,逢魔必斩,见招拆招。典型的业务型干部。遇到不熟的地界,一身令下,土地公公战战兢兢地出来了;火眼金睛,打妖精,除怪物;拿主意,分任务,看师傅的看师傅,打架的打架,一点都不乱;实在打不过了,知道有点背景的,借力借势,各个击破,分而化之,还不得罪人,最后妖怪还要谢他。反观现实管理中,太多人喜欢高调长谈了,为什么?容易啊。骗死人不偿命。要论解决具体问题,要么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做,要么没有具体的对策,要么做甩手掌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样的管理者,你服不服?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西游记和西游系列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当然也有从人性、文学、佛教等方面来解读西游的。正如开头所说,各看各的,各想各的。经典的东西总归是要多看的,反复看的。慢慢品味,才有收获。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