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的排序方式有很多,但无论怎么排,在孩子们的心目中,《西游记》永远排第一,而且这种趋势永远不会改变,无论过千年还是万年。
我们都是从儿童走过来的,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和经历。无论是原著、小人书、86版电视剧,动画片,分集拍的电影还是各种与《西游记》有关的专题片、纪录片,都对孩子们有无穷的吸引力和杀伤力。
我儿子也酷爱《西游记》,从小就听广播,看动画片,读绘本,看漫画。经常会从西游中找到一些犄角旮旯的问题给我聊,而且还说的头头是道。
“老爸,您知道袁守诚吗?”有一天,我一进家,还没来得及洗手,他就问了我这么一个问题。
我随即打开搜索引擎,开始在自己大脑里翻。“我知道的历史上姓袁的名人倒不少,什么袁绍、袁术、袁天罡、袁崇焕、袁世凯等,现代的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讲评书的’袁阔成等,就是没有袁守诚”。思考了半天,只好如实回答。
“太可惜了,您都知道袁天罡,怎么就不知道他叔叔是袁守诚啊。”儿子叹息着说。“《西游记》第九回的名字就叫‘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这回您总该知道了吧。”
“噢,我还是不知道,请老师讲给我听吧!”我依稀记得一点,但想到他小子一定是有坑的,就没敢说自己很清楚。
“这一回可是我最喜欢的一回,袁守诚也是我最喜欢的人,他简直太神奇了……”
“停,你不是最喜欢青牛精吗?怎么又变成袁守诚了。”
“不是一回事,那些神仙、妖怪什么的,都是靠法术或装备,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给了我,我也可那么厉害。袁守诚可不一样,他就是一个凡人,却能上知天下知地,知水族位置……”
霎时间,我儿子变成了一个“评书演说家”,我去洗手,他跟进洗手间讲;我去换衣,他跟进卧室讲;妻子叫我们吃饭,他又讲到餐厅。为了配合,我还不得不常常点头称是,还要不断回答一些诸如“您说对不对呀?”之类的小问题。
“啪”,只听筷子一响,“你俩安静点,吃完饭再讲”,妻子出来制止了。
“我吃完了,爸您快点,我还没给您讲完呢?”那一餐,儿子吃得出奇地快。
我在他的一再催促下,终于放下了筷子,和他走进客厅坐下。
……
“老爸,您说袁守诚厉害不?您佩服不?”临结束还不忘给我留两道作业。
“那你说龙王冤不?他的初衷不就是想保护自己的子孙后代吗?较了个劲就被砍了头。”我也抓紧时间反问他一句。
“他有什么冤的,凡事都有规矩吗,谁让他不按规矩办事,死了活该。”回答得清楚明白,看来他早有思考。
儿子满意地回房间看书了,我却在想,《西游记》我看了很多遍,可每次的重点都差不多,不是“猴王出世”“大闹天空”就是后面与各种妖魔鬼怪斗智斗勇,偏偏这中间地带用心最少。有点像学书法,任何笔画都包括“起行收”三个环节,而我们往往在“起”和“收”上下足了功夫,而常常忽略中间“行”的环节。
孩子并不比我们高明,只是比我们更懂得平均用力,不轻易偷懒。
您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