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 儿童身心健康的6条标准

2023-07-19 来源:花图问答

一、小学生健康饮食的12条原则

1、注意营养平衡。在日常饮食中要吃各种粮食、水果、蔬菜、鱼肉、蛋、奶等,不要偏食。

2、多吃豆制品。豆类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既便宜,又容易消化。

3、讲究食品加工方法。加工食品时掌握好火候和方法,尽量减少维生素的损失。

4、变换食品花色品种,增加孩子食欲。

5、愉快进食。进餐时做到思想集中,精神愉快,愉快进食可以提高食物的消化率。

6、细嚼慢咽。吃饭时不要太快,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更应该把食物嚼得细些,因为多嚼有益于提高食物的消化率和保护肠胃。

7、不过量饮食。吃得过多会伤胃,同时降低了消化率。

8、不乱吃加药食品。如强化食品,保健食品等加药食品要认真考虑是否真的需要。否则等于无病吃药,对身体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9、不吃补品。传统的补品虽然对老人和体虚者有益,但对学生却利少弊多,以不吃为好。

10、少吃糖。因为每天的饭菜中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可转化为糖,因此对孩子零食中的汽水、巧克力、甜点心、奶糖等应加以适量控制,不可过多。

11、早餐要吃好。因为早餐所吸取的营养应占全天吸取营养的30%左右。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和消化需求,因此,早餐应有足够的营养,可在蛋、奶、肉松、咸蛋、芝麻酱、蜂蜜之类的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中作些选择。

12、定时定量。这样可使大脑皮层里的食物中枢形成功力定型,使消化吸收系统成为有规律的活动,促进消化吸收率的提高。

二、增强小学生健康体质的4种运动方式

1、打乒乓球运动

乒乓球看似是一个轻量级的运动,但其实打乒乓球的好处也是有很多的。首先,打乒乓球能够有效的锻炼小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调动整个身体的运动。其次,打乒乓球能预防眼睛近视。打乒乓球时双眼必须紧紧盯着穿梭往来、忽远忽近、旋转多变的快速来球,使眼球内部不停的运动,血液循环增强,眼神经机能提高,因而能消除和减轻眼睛的疲劳,达到预防近视的作用。

2、弹跳运动

喜欢弹跳运动的孩子,不但发育良好,身体健康,而且智力也会得到提升,可见弹跳运动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性。那么,哪些弹跳运动是适合小学生的呢?跳绳、踢毽子、跳橡皮筋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对于小学生而言,弹跳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脑中多种神经质的活力,使大脑的思维与反应更为活跃、敏捷,而且还可以增长身高。所以在众多锻炼方法中,尤以弹跳运动为最佳。因为单纯的弹跳运动孩子可能会不喜欢。所以可以通过舞蹈或者是空手道的学习进行综合性训练。

3、长跑运动

长跑运动在小学生的锻炼方法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日本教授曾对儿童长跑进行过生理医学观察,发现一年长跑训练后的儿童,在身高、体重的增长方面略高于一般儿童。可能有些家长会担心孩子的心脏承受能力,但其实,虽然儿童心脏各项指标的绝对值比成人低,以每公斤体重计算,每搏输出量并不比成人低。可见,儿童的心脏有承受一定负荷的能力。所以,长跑运动对小学生是有利无害的,而且有助于生长发育。

4、球类运动

在小学生体育锻炼中,球类运动是学生最喜爱的运动。因为球类运动具有兴趣性、群众性、对抗性等特点,正适合小学生兴趣广泛、活泼好动、好胜心强等身心特点。上文中提到的乒乓球运动,也是其中之一。正因为如此,小小运动馆中也专为三到六岁的儿童开设了球类运动的课程,旨在锻炼孩子身体的基础上,发展他们的兴趣,并且培养他们身体的敏捷度和协调性。同时,通过球类运动,也能让孩子对合作和竞争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三、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3种措施

1、组织主题班会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学家认为,遗传因素只是为小学生心理个性差异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出生后的具体教育和环境影响对他们心理个性差异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而现在的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一般都享受了过多的爱,不少父母对子女是百依百顺,娇生惯养,要怎样就怎样,养得孩子不是孤僻胆小,就是强横霸道、唯我独尊,有着经不起挫折,害怕困难等不健康的心理,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我们要多组织主题班会,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学会自强,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2、艺术性批评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逆反心理较强的年龄阶段,教师消极的训斥,往往会刺伤学生自尊心,使他们失去自信,产生自卑感、孤独感,甚至会激发学生的反叛,形成对教师不满和逆反情绪,严重的会与教师对立起来,使教师教育学生的工作雪上加霜。相反,如果以鼓励、赞扬、尊重取而代之,则可以使学生从心理压力中解脱出来,可重新塑造一个新形象,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惩罚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惩罚是调动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对错误行为产生羞耻感和负疚感,把惩罚看作是前进的鞭策力和进步的新起点。个别老师对课堂上走神、做小动作、说闲话或没完成作业的学生严厉惩罚,如罚打扫卫生,罚跑步,罚站,罚抄书,罚取消参加集体活动的权利,甚至罚打等,诸如此类的惩罚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降低了学生的“内在惩罚”机制,有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或威信,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负效应。

四、小学生健康生活的6个标准

1、正常的智力。智力发育正常与否是衡量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正常的智力是小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所必需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如果一个小学生的智力明显低于同龄人的水平,则属于智力发育不正常。

2、稳定的情绪。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所谓合理的情绪变化是指,当有了喜事时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时产生悲哀的情绪。此外,还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3、适度的反应。人的行为反应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反应敏捷,有的反应迟缓。但是,这种差异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不正常了。反应敏捷并非反应过敏,反应迟缓不等于无反应。对事物的反应强度应视事物的作用的大小而定。反应异常敏感或异常迟钝都属不健康的表现。对外界事物毫无反应,这是患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对重大刺激无动于衷,反应微弱也是不正常的现象;而对任何事物都反应强烈,一点小事就大惊小怪,心惊肉跳,稍有意外就惶惶不可终日,偶遇挫折就无法忍受等,都是心理反应不良的表现。

4、和谐的人际关系。具备健康心理的小学生,善于理解、尊重、信任和帮助他人,以真诚、谦让的态度发展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人交往。相反,远离亲友、集体,独来独往,可能意味着开始出现人际关系的失调。与集体总是格格不入,没有伙伴,很少与人往来,是人际关系不良的表现。

5、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的特征。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应具有与自己年龄特征相符的心理和行为。如果心理和行为经常偏离自己所属的年龄特征,如老气横秋、老态龙钟或天真撒娇,一会儿哭一会儿笑,都是不正常的。

6、能够适应学习生活。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轻松;对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较高。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