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喝人参水有什么作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12 04:30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2 05:59

  西洋参俗称花旗参,主要产于美国和加拿大。1714年由加拿大传教士拉费脱根据中国人参的有关资料及其标本,雇人在国内四处寻找。1716年,终于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南部的蒙特利尔森林中发现了与中国人参同属的植物,以后在美国东部与南部也相继发现,便称为西洋参。随之为我国医籍《本草从新》、《本草拾遗》中均有记载。且在清代应用较多,如慈禧太后常有脾虚挟湿之患,太医考虑调补气机不可燥烈,故用香砂六君丸时,以西洋参取代温燥之人参;患外感风热兼气阴虚少时,也使用西洋参;患咽干口燥、胃中大热、烦渴者,需用人参白虎汤时,也以西洋参代替人参,均有事半功倍之效。
  中医认为西洋参性寒,味甘微苦,入肺、脾经,具有补气养阴、泻火除烦、养胃生津之功能,适用于气阴虚而有火之症,多用于肺热燥咳、气层懒言、四肢倦怠、烦躁易怒、热病后伤阴津液亏损等。如中风后遗留症用人参再造丸;补肾壮阳、填精养髓用龟龄集;健脾益气用参苓白术散,或气虚外感病人用人参败毒饮、生脉散等,欲求补而不燥、扶正祛邪、攻补并施,均以西洋参取代人参,可获良效。至于久病、妇女分娩、劳累过度所引起的身体虚弱、元气损伤、营养不足,以及各种出血、贫血、头晕头痛、神经衰弱、精神不振、腰酸背痛、自汗盗汗等虚弱性病症,服用西洋参后,均能迅速恢复健康。
  据临床报道,冠心病病人若表现为气阴两虚、心慌气短,神倦咽干时,每日含服西洋参片3克,久用有良好的疗效。患窦房结综合征而眩晕乏力口干者,每次取2~3克西洋参片口含嚼化,一日3~4次,可明显改善症状。治疗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而气少口渴者,可嚼服西洋参片3~6克,同时取地骨皮30克,生地20克,草果3克,煎浓汁分服,每日1剂,疗效显著。治疗顽固性盗汗,可与西洋参3克(另炖),豆衣30克,麻黄根10克,桂枝和白芍各3克,浓煎分服,一日1剂,有明显疗效。对运动过度或体力劳动过度,疲惫不堪而无法恢复正常者,可取西洋参3克(另炖),仙鹤草30克,大枣10枚,浓煎取汁,同时服用,即能奏效。
  目前,不少人以为西洋参比人参好,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它们在药性方面就有寒温之别,虽然均有补气作用,但西洋参的药力不及人参,如低血压或休克治疗,仍以人参为佳。而高血压、眩晕、咽痛口干者,则用西洋参为宜。故两者各有千秋,用于治疗或进补时,应针对病情辩证施治,不可滥用。
  西洋参的服法与疗效息息相关,不容忽视。现撷取其中部分介绍如下:
  1、煮服法 将西洋参切片,取3克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煮10分钟左右,趁早饭前空腹,将参片与参汤一起服下。
  2、炖服法
  将西洋参切片,每日取2~5克放入瓷碗中,加适量水浸泡3~5小时,碗口加盖,再将基置于锅内,隔水蒸炖20~30分钟,早饭前半小时服用。
  3、蒸服法 将西洋参用小火烘干,研成细末,每次取5克,用1个鸡蛋拌入,蒸熟后服用。
  4、含化法
  将西洋参放在砂锅内用水蒸一下,使其软化,再切成薄片,放在干净的小玻璃瓶内或小磁瓶内,每日早饭前和晚饭后各含服2-4片,细细咀嚼咽下。
  5、冲服法 将西洋参用小火拱干,研成细粉,每次取5克置杯中,加入少量蜂蜜,用开水冲入,加盖后5分钟,可分数次服用,以空腹饮用为佳。
  6、配枣法 取新鲜的西洋参20克,大枣5枚,加水适量,隔水炖成参枣汤,每天早晨空腹和晚上临睡前服用。
  7、炖鸡法
  将老母鸡去内脏洗净,取西洋参50克放入鸡肚内,再用线缝合鸡肚,加水淹没鸡体,不加盐,先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炖,炖至鸡肉熟烂,汤液剩下三分之二即可,每天吃一小碗鸡肉和汤。
  服用西洋参期间,忌用茶、咖啡、萝卜等食物,以免降低疗效。
  由于进口西洋参价格昂贵,我国已引种成功,称为种参或国产西洋参。其质量与进口者相近,甚而超过。挑选时,西洋参以手感重,长短为3~4.5厘米,直径为0.6~1.2厘米,心有菊花横纹者为上乘。但谨防假冒,应到中西药店选购,切勿在摊头商贩处购买,以免上当受骗。
  西洋参何以疗效卓著?据药理研究探明,它含有多种人参皂甙、挥发油、甾醇、多糖类,以及各种维生素,氨基酸与微量元素等,具有镇静、消炎作用,能增强记忆,改善心肌缺血,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凝集,还可提高免疫功能。
  由此可见,西洋参最适宜于气阴两虚有热的病人,其独特之处在于不热不燥,凡不适合人参治疗和热补的人,均可用西洋参。而对畏寒、肢冷、腹泻、胃有寒湿、脾阳虚弱、舌苔腻浊等阳虚体质者,则属禁忌之列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2 07:34

最大的作用是上火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2 09:25

请注明。。。您喝的是哪种人参?????????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