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1: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7 14:52
一、我国推行终身教育困难的多重原因分析 (一)“经济”――一个问题的两个层面,对终身教育“软”与“硬”的双重制约 当经济发展要求教育变革来适应它时,经济所扮演的是“前提”的角色,为教育的变革呈现的是社会需要的紧迫性氛围与*的必然性,是一种“软”性的环境与氛围;而当教育为之准备变革时,经济在这里扮演的又是“保障”的角色,为教育的变革提供的是所需的物资与必要性的准备,是一种“硬”的环境与条件。虽是“经济”这同一因素,却是“软”与“硬”的双重制约。
第一,因“软”环境氛围的制约,致使终身教育在我国产生的必然性先天不足。追溯现代终身教育的产生是原发于发达国家的,我国的终身教育思想则是对国外的引进,原发与引进的差别使得各国在推行终身教育的阻力截然不同。把发达国家当时的经济情况与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作一比较,自会明白这“软”因素的制约了。从上世纪50年代出现新的技术*,到进入80年代新的科技*已经进入新一阶段。新的科技*带来的是社会的急剧变化,知识越来越成为生产力,知识经济的社会已经到来。经济所发生的变化引起了人们生活、思维等方方面面的变化,原来的传统教育无论从内容还是在管理上都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要求对教育进行改革。因此在这种社会强烈需求的紧迫性氛围下,发达国家的终身教育适应社会之需,一经提出便蓬勃发展起来。而在我国,目前也只是刚刚从农业社会跨入到工业化初期发展阶段。处在这样一种生产力水平还相对低下的状况之下,适应这一水平阶段的传统教育也就还有它存在的市场根基,所以目前要以终身教育思想来撼动这一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还缺乏相应的社会根基,缺乏社会之需的强烈紧迫性氛围,虽主观所能认识,但在客观上却是非人为所能推动产生出社会需求的强大动力的。因此,我国缺乏推行终身教育的先天紧迫性与必然性。
第二,“硬”条件的制约,我国终身教育的推行难而又难。根据国际上一些先进国家发展终身教育的经验,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基本具备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物质基础。当起码的教育不能满足的时候,就根本谈不上终身教育;只有当教育资源保证了公民基本教育的需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才会提上议事日程。而我国人均GDP在2003年虽然已突破1000美元,正在由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但是相对于构建终身教育所要提供的经济基础显然也是微薄的,即使在上海、苏南一些发达地区人均GDP也只能达到3000美元左右或以上的水平,也只能说在这些城市和地区尚可初步进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尝试,但在中国绝大多的地方是完全不具备的。从整体而言,我国缺乏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经济基础。我国是用世界公共教育经费的2%维持世界23%的基础教育人口的教育,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使得我国目前每年有为数不少的小学毕业生、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仅1997年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小学和初高中毕业生就达970万人左右,20世纪80年代以来至今累计已达1亿以上。如此的状况除了应付学校教育的经费开支,难有多大财力支撑全民终身教育的开展,其“硬”性不足制约发展。
(二)民族特性与传统思想束缚,终身教育推行缺乏民族氛围
五千年来积淀的华夏文明一直是我们为世人所称道的宝贵财产。直到近代中国的发展基本上仍保持着秦汉时期的模式,发展是缓慢的。虽然我国在近代以来积极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进步,但是民族“稳”的特性如同人的性格一样,一旦形成非一日所能改变,对现在及将来都会产生潜在影响。把在教育领域出现的学校教育等同于教育,一次性学校教育终身受用,甚至否定、排斥社会教育、业余教育、在职教育等非正规教育的错误观念都是体现。民族特性中这种求“稳”的特性与目前仍有市场的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结合,造成终身教育的推行在目前中国广大的范围内缺乏民族氛围。就像一根无形的“绳索”一样禁锢束缚着终身教育思想的传播与推广,严重妨碍着对终身教育体系进行完整的筹划、思考、设计,妨碍着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
(三)我国教育基本问题仍困难重重,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教育条件不充分
根据终身教育体系的标准,建构终身教育体系需要的教育基础条件最基本的大致有:高标准完成“双基”历史性任务,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发展已进入大众化阶段(18~22周岁适龄青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上),*教育比较发达,城乡劳动者全员培训率在50%以上,社会教育比较发达,能保证在职人员终生坚持学习、接受教育。根据这些条件,我国整体上尚未有一项符合标准的,在我国推行终身教育还存在着诸多的自身根基问题。
第一,教育的战略地位至今仍未真正落实。对教育的战略认识仍只停留在口头、*文件中。第二,我国教育法制不健全,司法、执法皆有问题。首先,法规本身存在着问题。法规中经常出现用语空泛可操作性差的现象,而在执法的条文中又经常出现具体执行部门不明的情况。一些“暂行”“试行”条例颁布十余载而高搁闲置无人问津。其次,教育执法、司法制度十分薄弱,使法规“形同虚设”。如某些*部门挪用教育经费,拖欠教师工资,某些学校违章收费等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均是*和学校不能依法行政的结果。第三,终身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基础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和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事业,十分落后。另一方面因为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是紧缺性资源,基础教育中“应试”问题日趋严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将是长期而艰巨的,大多数中小学将长期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难以步入终身教育体系的轨道。第四,教育体系制度存在着弊端。因为受过去计划经济*的影响,至今我国还未建立一个对社会反映比较灵敏,激励、协调、制约等功能比较齐全的教育运行机制。明显的就是我国教育管理*上的脱节,如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之间存在的分割与封闭,正规教育内部各部分之间的严格*等现象都制约着教育的发展。第五,教师队伍相对薄弱。据介绍,截止2003年底,我国小学、初中、高中仍分别有2.15%、8.02%、24.29%的教师仍未达到国家规定的中师、专科和本科学历标准,这与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普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状况相差甚远。特别是中西部一些地区的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至今教师在数量上都还尚未得到保证,更谈不上教师素质问题了,这些地区教师流失的现象也很严重,就连最基本 的正常教育教学都难以保证。
二、我国推行终身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以上是对我国推行终身教育困难的原因分析,虽然推行终身教育困难重重,但是作为一种先进的代表着社会发展趋势的终身教育思想,在我国正加快发展,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大环境下,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我国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所必须和必要的。同时我国虽然整体情况尚缺乏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条件,但在部分地区如上海、苏州等一些发达城市和地区已初步具备开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验的基本条件。所以我国推行终身教育,采取区域实践的模式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在将来全国达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水平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已经相对成熟的可供借鉴和推广的模式,使我国与国际接轨缩短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发展我国的终身教育。因此,我们现在就应该有走在预见前面的战略准备,积极采取措施来构建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
(一)继续加强终身教育理论的研究和*的宣传,克服束缚教育自身的传统思想观念
利用现代媒体的发达通过出版、电视、广播、网络等广泛宣传,同时开展“终身教育”思想普及活动,设立“终身教育年”等形式进行集中宣传,形成一定的声势,达到普及的效果。同时针对传统思想中的种种不合时宜的观念进行分析比较,并以变革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来推进终身教育,实现思想观念上的六种转变:1、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办学观念转变为由*、社会、公民共同办学的观念。2、从注重一次性教育的观念转变为终身教育、终生学习的观念。3、从片面注重学校教育、学历文凭的观念,转变为各类教育并重的观念。4、从面向少数人的教育观转变为面向全体的教育观。5、从各类教育追求自成一体、自我封闭的观念转为相互开放、沟通、融合,共同形成“大教育”的观念。6、从终身教育要“慢慢来”的观念转变为“从现在做起”的观念。
(二)加快经济发展,形成教育的强大经济后盾与支柱,同时加强*领导管理,广开财源,加强教育的多渠道投入
在我们加快步伐,促进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提高经济实力,为我国教育发展提供强大的经费支柱时,合理管理、综合调度、宏观*各种资金,真正为我国的教育发展带来实质性的经费保证。按照国际惯例,我国的终身教育经费可由*、企业和社会组织以及个人按比例共同承担。首先,*在安排各级财政预算时,应继续坚持并确保实现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要保证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等社会教育机构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的经费,逐步增加全民终身教育的投入比例。第二,发挥经济成分合作办学。第三,企业要承担相应的职工培训费用,以法规形式予以保障。第四,鼓励个人和家庭投资教育。
(三)加强法制建设,以法治教,以法促教,以法保教,为终身教育建立法律保障
首先,加快终身教育法的调研、起草、制订工作。其次,解决目前我国现有教育法规中出现的责任规定不明确以及法规表述模糊欠准确的问题,建立起使法律顺利实施的层次分明的教育法规纵向体系。再次,加强教育执法环节建设,制定相关违法的惩罚措施,使得执法有具体的可操作性,加强执法的力度和实度。
(四)改革教育*
*放开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有效实施宏观的管理与监督职能,提高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协调、管理办事能力。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推行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网上教育,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最终实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借助这些现代化的手段来共享资源,及时为老、少、边、穷地区传播最新的教育信息与咨询,尽量减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当然,国家教育经费对这些地区教育的倾斜与支持以及发达地区的一对一的帮贫都是非常重要的。
(五)转“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加强学校课程改革,建立现代课程体系。以终身教育为指导进行学校课程的整体改革,改革要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合理设置课程,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要实行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并重;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要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课程内容要正确反映现代社会生活及科学文化新成果,突出特色,既设定稳定的基础课,又适当设置综合课程、选修课程,如一些技能课、手工操作课和实践课等。各课程间要做到优化组织,互相协调。
(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我国教师队伍已有较大发展,教师的素质有很大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教育培训,加强教师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在教师素质整体提高的同时,重点还要做好师资的调配工作,使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及时得到高素质教师的补充,支持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大学生支教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使我国农村教育也得到相应的发展,以适应终身教育发展的需要。
终身教育事业是一项共同的事业,不仅仅是教育的,教育职业工作者的事情,上至**下至工人农民都需要参与进来。单靠教育领域去推进,或者过分地强调依靠*家和行政*的作用,都是无济于事的。朗格郎就强调“终身教育基本上是一项*任务,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整个*结构体系都将包括在终身教育的实现过程中”。因此,尤其是在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任重道远,更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构建起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终身教育发展体系,保障学习型社会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