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泸定桥的简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7:44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3:39

泸定桥(Luding Chain Bridge),又名大渡桥,是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境内的一座跨大渡河铁索桥,为泸定桥风景区的主要景观文物。

泸定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投入使用;于1961年3月4日被纳入中国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03年纳入景区管理。

泸定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13根锁链组成,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该桥因“飞夺泸定桥”战斗而闻名中外。

扩展资料

相传泸定桥始建于1705年,历时一年建成,是为康熙帝统一中国后,为加强川藏地区的文化经济交流而御批修建的,并在桥头立御牌,碑文正文为“泸定桥”,横批为“一统河山”。从此,泸定桥成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泸定县也因此得名。

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林弹雨,在被已经拆除了80余米桥板的铁索桥上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卫,并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打开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通道,使之成为中国*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

作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枢纽和飞夺泸定桥战役的核心地,泸定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底蕴,对研究中国*史、边疆发展史、藏区社会史等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2016年12月,泸定桥景区被评为国家AAA*旅游景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泸定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3:39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亲~问题已经收到,打字大概需要五分钟的时间,请耐心等待一下~

您好,泸定桥(Luding Chain Bridge),又名大渡桥,是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境内的一座跨大渡河铁索桥,为泸定桥风景区的主要景观文物。

泸定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投入使用;于1961年3月4日被纳入中国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03年纳入景区管理。

泸定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13根锁链组成,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该桥因“飞夺泸定桥”战斗而闻名中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3:40

  三百年前,藏族和汉族的物质交流到了大渡河全靠渡船或溜索转渡。因渡河不及时,大渡河两岸经常货物堆集如山,一些鲜活食品(比如说山珍、肉菜)因无法过河而腐烂,而频繁的军队调动在这里也成了梗阻。公元1705元,康熙皇帝为了祖国的统一,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经过一年的修建,大桥于公元1706元建成,康熙皇帝取“泸水”(即大渡河旧称)、“平定”(平判*准噶尔之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从此泸定铁索桥便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泸定县也因此而得名,这块御碑如今还屹立在西桥头。桥东还有康熙48年的“御制泸定桥碑记”(导游引游客观看)。

  关于泸定铁索桥,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还是**的《七律·长征》中“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诗句,正是当年红军22勇士强渡大渡河,突破大渡河天险,红军取得了陕北会师的胜利,因而泸定铁索桥也成为红军长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载入历史史册。1961年国务批准泸定铁索桥(包括附属建筑)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定铁索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

  桥身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其中底链9根,扶手4根,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由熟铁手工打造的铁环相扣,总重量达21吨多。底链上满铺木板,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这样就13根链为一个整体(导游要指着桥身讲);桥台为固定地龙桩和卧龙桩的基础;桥亭属清式古建筑。河对面,山坡上古建筑,那是历史悠久的观音阁,也就说是一座寺庙。但在红军飞夺泸定桥时,它却是红军的“飞夺泸定桥点指挥部”和炮台、机*阵地,正是在它的掩护下,红军的22勇士从13根铁索上奋勇爬过,粉碎了蒋介石让朱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梦想。

  走在桥上,低头看波涛汹涌的大渡河,大家能否想象一下当年的工匠是怎样把这么沉重的铁链拉过河铺成铁索桥吗?当年的红军又是怎样在*林弹雨之下怎样爬过这103米的铁索吗?我们到了桥西桥头堡的地下,就这座桥的关键所在。堡基面以下是落井,埋有生铁铸造的地龙桩和卧龙桩,并以铁链锚固,我们看见的这根铁柱,就是地龙柱,上面铸有的重量18000斤,这和孙悟空的金箍棒的重量差不多,大约也只有它才能撑起这座桥了。
  这就是当年康熙皇帝的御碑,正文为“泸定桥”,而横批为“一统河山”(从左至右看),可见康熙对当时疆土完整的意愿;而反过来看,“山河统一”又表现了他对疆土完整统一的一种喜悦。由此可想,铁索桥对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大家也就应明白“泸定”二字的意义了。
  泸定桥坐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康熙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

  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赤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

  泸定桥参观游览点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泸定桥。二是泸定桥*文物博物馆,馆内以照片,资料,实物展出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情况,以及当时红军领导的题词,著名书法家,画家的书法、名画。三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以及其公园,*题定的碑名,聂荣臻撰写的碑文。纪念碑及其公园设计新年颖,把纪念意义,地方风情、艺术博览、旅游观光融为一体。位置就在泸定县城内,川藏公路旁。

  泸定桥位于四川西部沪定县,人们常称之为大渡河铁索桥,是甘孜州的门户,康藏交通的咽喉。据《卫藏通志》载:“泸定桥”为康熙皇帝命名。建成于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桥头悬挂着康熙帝御书“泸定桥”三字匾额。
  此桥东西跨长100米,宽3米,用9根碗口粗的铁链做底索系于两岸,每根铁链约重2.5吨,由0个扁环扣联在一起,上铺木板形成桥面,桥之两侧各悬2根铁链作扶栏。桥之两端,各有1座20米高的桥台,内置若干铁桩,13根铁链铆定其上。桥台自重作为压重,承受铁索的巨大压力。桥之东西两端分别铸有铁牛、铁蜈蚣,表达了人们镇服“水妖”、铁桥永固的美好愿望。桥东对面左侧置有康熙年间的《御制庐定桥碑记》,上有修桥的起因、桥的规模及维修办法等内容。
  沪定桥西有噶达庙。相传修桥的时候,13根铁链无法牵到对岸,用了许多方法都失败了。有一天,来了一位自称噶达的藏族大力士,两腋各夹1根铁链乘船渡过西岸安装,当他运完13根铁链后,因过于劳累不幸死去。当地人修建此庙,以纪念这位修桥的英雄。当然,传说终归是传说,实际上,在修建此桥时,荣经、汉源、天全等县的能工巧匠云集于此,共商牵链渡江之计,最后采用了索渡的原理,即以粗竹索系于两岸,每根竹索上穿有10多个短竹筒,再把铁链系在竹筒上,然后从对岸拉动原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绳索,如此般巧妙地把竹筒连带铁链拉到了对岸。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
  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这里时,22位红一军团的勇士,面对敌军两个营对江面的严密火力封锁,在这里“飞夺泸定桥”,为红军北上开辟了道路。三天后,**、周恩来副*、朱德总司令和红军后续部队从容地走过沪定桥。从此,沪定桥不仅以其历史悠久、川藏通衢著称于世,更以红军飞夺沪定桥的英雄业绩,在中国*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朱德委员长为沪定桥题的“万里长征犹忆沪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的对联,给后世留下了可贵的启示。
  新中国成立后,*在沪定修建了“沪定桥*文物陈列馆”、“庐定桥红军纪念碑”,还修建了“红军楼”,这里收藏有大量红军文物、苏维埃*史料实物,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和著名人士的书画、题词,可供游人瞻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3:40

泸定铁索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
泸定桥身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其中底链9根,扶手4根,泸定桥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由熟铁手工打造的铁环相扣,总重量达21吨多。泸定桥底链上满铺木板,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这样就13根链为一个整体;泸定桥桥台为固定地龙桩和卧龙桩的基础;泸定桥桥亭属清式古建筑。泸定桥河对面,山坡上古建筑,那是历史悠久的观音阁,也就说是一座寺庙。但在红军飞夺泸定桥时,它却是红军的“飞夺泸定桥点指挥部”和炮台、机*阵地,正是在它的掩护下,红军的22勇士从13根铁索上奋勇爬过,粉碎了蒋介石让朱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梦想。
三百年前,藏族和汉族的物质交流到了大渡河全靠渡船或溜索转渡。因渡河不及时,大渡河两岸经常货物堆集如山,一些鲜活食品(比如说山珍、肉菜)因无法过河而腐烂,而频繁的军队调动在这里也成了梗阻。公元1705元,康熙皇帝为了祖国的统一,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经过一年的修建,大桥于公元1706元建成,康熙皇帝取“泸水”(即大渡河旧称)、“平定”(平判*准噶尔之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从此泸定铁索桥便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泸定县也因此而得名,这块御碑如今还屹立在西桥头。桥东还有康熙48年的“御制泸定桥碑记”
关于泸定桥,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还是**的《七律·长征》中“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诗句,正是当年红军22勇士强渡大渡河,突破大渡河天险,红军取得了陕北会师的胜利,因而泸定铁索桥也成为红军长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载入历史史册。1961年国务批准泸定铁索桥(包括附属建筑)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在桥上,低头看波涛汹涌的大渡河,大家能否想象一下当年的工匠是怎样把这么沉重的铁链拉过河铺成铁索桥吗?当年的红军又是怎样在*林弹雨之下怎样爬过这103米的铁索吗?我们到了桥西桥头堡的地下,就这座桥的关键所在。堡基面以下是落井,埋有生铁铸造的地龙桩和卧龙桩,并以铁链锚固,我们看见的这根铁柱,就是地龙柱,上面铸有的重量18000斤,这和孙悟空的金箍棒的重量差不多,大约也只有它才能撑起这座桥了。
这就是当年康熙皇帝的御碑,正文为“泸定桥”,而横批为“一统河山”(从左至右看),可见康熙对当时疆土完整的意愿;而反过来看,“山河统一”又表现了他对疆土完整统一的一种喜悦。由此可想,铁索桥对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大家也就应明白“泸定”二字的意义了。
泸定桥坐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康熙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
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赤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
泸定桥参观游览点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泸定桥。二是泸定桥*文物博物馆,馆内以照片,资料,实物展出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情况,以及当时红军领导的题词,著名书法家,画家的书法、名画。三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以及其公园,*题定的碑名,聂荣臻撰写的碑文。纪念碑及其公园设计新年颖,把纪念意义,地方风情、艺术博览、旅游观光融为一体。位置就在泸定县城内,川藏公路旁。
泸定桥位于四川西部沪定县,人们常称之为大渡河铁索桥,是甘孜州的门户,康藏交通的咽喉。据《卫藏通志》载:“沪定桥”为康熙皇帝命名。建成于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桥头悬挂着康熙帝御书“泸定桥”三字匾额。
此桥东西跨长100米,宽3米,用9根碗口粗的铁链做底索系于两岸,每根铁链约重2.5吨,由0个扁环扣联在一起,上铺木板形成桥面,桥之两侧各悬2根铁链作扶栏。桥之两端,各有1座20米高的桥台,内置若干铁桩,13根铁链铆定其上。桥台自重作为压重,承受铁索的巨大压力。桥之东西两端分别铸有铁牛、铁蜈蚣,表达了人们镇服“水妖”、铁桥永固的美好愿望。桥东对面左侧置有康熙年间的《御制庐定桥碑记》,上有修桥的起因、桥的规模及维修办法等内容。
沪定桥西有噶达庙。相传修桥的时候,13根铁链无法牵到对岸,用了许多方法都失败了。有一天,来了一位自称噶达的藏族大力士,两腋各夹1根铁链乘船渡过西岸安装,当他运完13根铁链后,因过于劳累不幸死去。当地人修建此庙,以纪念这位修桥的英雄。当然,传说终归是传说,实际上,在修建此桥时,荣经、汉源、天全等县的能工巧匠云集于此,共商牵链渡江之计,最后采用了索渡的原理,即以粗竹索系于两岸,每根竹索上穿有10多个短竹筒,再把铁链系在竹筒上,然后从对岸拉动原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绳索,如此般巧妙地把竹筒连带铁链拉到了对岸。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
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这里时,22位红一军团的勇士,面对敌军两个营对江面的严密火力封锁,在这里“飞夺泸定桥”,为红军北上开辟了道路。三天后,**、周恩来副*、朱德总司令和红军后续部队从容地走过沪定桥。从此,沪定桥不仅以其历史悠久、川藏通衢著称于世,更以红军飞夺沪定桥的英雄业绩,在中国*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朱德委员长为沪定桥题的“万里长征犹忆沪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的对联,给后世留下了可贵的启示。
新中国成立后,*在沪定修建了“沪定桥*文物陈列馆”、“庐定桥红军纪念碑”,还修建了“红军楼”,这里收藏有大量红军文物、苏维埃*史料实物,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和著名人士的书画、题词,可供游人瞻仰。

参考资料:http://www.82.com/topic/keyword/776a/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