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精神需求到底是什么 本质 如何实现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5:56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1 22:04

精神需求,是一种形式化的需求,是自我获得平衡的要求。因为人会自发产生意念,从而产生意志,精神需求从此而来,就是使得意志得以实现。

所有的整体性,都是一种精神,反映了某种平衡关系,所以保持整体性的稳定,就是精神的基本需求。比如举办一个晚会,有一个主题就是要快乐,在选节目编排过程中都体现了这一主题,体现了快乐的精神,那些不符合精神的节目都被去掉了。

比如司法,精神是正义公平,所以在审理过程和结果上都要体现正义公平的精神,而那些不符合精神的行为都是错的。精神需求的本质,就是形式化的要求、保持整体一致性的要求,精神与物质统一的需求。

举个现实的例子,过节送礼,不同节日送不同礼物,端午送粽子中秋送月饼等等,就是一种民俗也是一种精神需求,人们注重的不是具体礼物本身,而是保持某种礼节的精神。

马*需求层次理论

只是把人类作为一个社会性群体,从需求的角度做了一个分层和提炼而已,本质上还是“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两类。

富豪们无论是买豪宅买豪车,甚或买私人飞机,基本上也是满足了“物质需求”(确实实用)和“精神需求”(自我满足)。

无论你贫穷或富有,你所需要的满足的,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当你的金钱只能满足你“某种程度”上的实用和自我满足的时候,其实和你的金钱能满足你“随心所欲”的实用和自我满足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所以,回归本质上还是一种“实用主义”和“自我满足”的各种不同的程度而已!既不用去艳羡(盲目崇拜),又需要提升自己(各种追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1 22:05

精神需求是人的思想、感情需求和愿望,因为只有人才能谈到精神,是相对于人的物质生活愿望在感情和思想领域的精神体现。可以参照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进行考虑。
人的需求先后为:
生理需求(食物、水、空气、*、健康)
安全需求(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钱)
社交需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尊重需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
自我实现需求(具体包括包括认知、审美、创造、发挥潜能的需要等等)
前三种需要称为缺乏型需要,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要个体才能感到基本上舒适。
后两种需要可称之为成长型需要,因为它们主要是为了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五种需求间的关系:
1、一般来说,这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低一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后,就会向高一层次的需要发展。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
2、 这五种需要不是每个人都能满足的,越是靠近顶部的成长型需要,满足的百分比越少。
3、同一时期,个体可能同时存在多种需要,因为人的行为往往是受多种需要支配的。每一个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
4、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
近来的研究有些新发现:
(1) 缺乏型需要几乎人人都有,而成长型需要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的。尤其是自我实现的需要,相当部分的人没有。
(2) 满足需要时不一定先从最低层次开始,有时可以从中层,或高层开始;有时个体为了满足高层次的需要而牺牲低层次的需要。
(3) 任何一种需要并不因为满足而消失,高层次需要发展时,低层次需要仍然存在,在许多情景中,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与重叠。
下面是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研究发现的概括:
1、 需求可以认为是个人努力争取实现的愿望。
2、只有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高层次需求才能发挥激励作用。
3、 除了自我实现,其它需求都可能得到满足,这时它们对于个人来说,重要性就下降了。
4、在特定时间内,人可能受到各种需求的激励。任何人的需求层次都会受到个人差异的影响,并且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92972.htm

人如何实现自己的精神需求,参考一下两点:
首先,人们的精神需求是同个人塑造联系在一起的。围绕着个人安全、爱与归属感的需要、个体价值的确认、尊重的实现、对美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如自我满足、轻松、乐观、正义、真、善、美等等范畴)展开,是同社会条件下的个人塑造联系在一起的。一是因为这种精神需求是来自于自身,二是因为它有明确的目标性。一旦这种精神需求获得或得到满足,就足以改变个体状态。但是,这种精神需求的确立,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很多时候是盲目的,超越自身条件,超越现实条件,超前或滞后;在很多时候是消极的,甚至是有害的,即在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时,妨碍甚至损害了别人的精神需求,有的则对于自身的健全和发展本身是有害的,甚至是致命的,对于围绕个人发展的精神需求也有一个引导和矫正的问题。
其次,人们的精神需求是同社会塑造联系在一起的。合理的、正常的、健康的精神需求同社会塑造、同人们建设美好社会的愿望和实践是一致的,是符合社会利益的。但是,消极的、有害的精神需求,则同社会塑造、同社会利益是背反的。因此,从社会塑造、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等等角度和层面上讲,对于人们的精神需求也有一个引导的问题。对于积极的精神需求予以引导,发挥其最大的积极作用,对社会进步起更大作用;对于反面的精神需求予以*、反对,并朝积极方面引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加快社会发展进程。
从个人塑造角度说,有利于维护人的正常生活及普适性的道德价值原则,如人道与人性;有利于维护人们所寄托的、至可珍贵的社会理想与价值观念,造就伟大的精神力量,如*总结历史时所指出的:“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主义信念。”从社会塑造的角度说,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秩序、公平、 公正、正义、真、善、美等等道德价值体系;有利于维护社会进步的步履,使社会进程不至于因精神需求陷入误区而中断,甚至发生逆转或倒退。
如果人的精神需求不受到社会主体价值体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怀和引导,如果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精神需求得不到充分发挥,那么,人们的精神需求就会陷入无序状态,一切消极的、反面的,甚至是反动的东西就会趁机而入,造成社会危害。
由于引导人们的精神需求是建构美好社会、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安全、确保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正确而积极、适时而有序地引导人们的精神需求,是追求合理而健康的精神需求,因为合理而健康的精神需求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追问1这五种需求 有物质 有精神方面的 但是都是有物质为基础 2精神需求也是物质需求间接产生的 是一种间接的物质需求吗

追答精神需求是物质需求在人的心灵中反映和映照,我认为是对物质需求的一种补偿和升华。因为人作为唯一一种具有思维能力的生命,与其他生命不同的就是必然拥有两个世界,一是物质世界,二是精神世界,因而需求的愿望也有两种。你说是间接的物质需求也可以啊,但绝不是物质需求,呵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1 22:05

精神需求 是一种 意愿 我认为它的根本来源于负面思想 正面思想之会让自己感到愉悦和满足所以是不会有什么需求的 当然也可以是对任意一目标的向往性产生的精神意愿 而这种基本以*为开端 经历初期 由 自己心中的伦理道德思想约束 加固 中期 可能产生默契或者相依的情感 等等
但开端 都是一些比较原始的 相对积极正面思想来说的 反面部分 这部分因 内心的渴求,嫉妒,怨恨,猜疑,自卑````等等 方面而逐渐形成 对物质或者事物的表象反映,想要实现很简单 其实咱们每天每人的喜好不同就可以当成例子来研究,比如 有人喜欢吃混沌,有人喜欢吃米线等,究起根本吃混沌的是因为很小的时候自己有天晚上饿了一直没吃什么东西,妈妈下班了 带他一起去路边的小棚摊里吃了一碗美味的混沌,很温暖,随着时间的流逝,事情逐渐的淡忘,只留下了这个因混沌入口而有可能回忆起来的温暖感觉的意识,时间继续流逝,逐渐的只记得自己喜欢吃混沌,就连为什么 也说不出来,咱们很小的时候都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你还能真正想起几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1 22:06

精神需求,是一种形式化的需求,是自我获得平衡的要求。
因为人会自发产生意念,从而产生意志,精神需求从此而来,就是使得意志得以实现。
所有的整体性,都是一种精神,反映了某种平衡关系,所以保持整体性的稳定,就是精神的基本需求。
比如举办一个晚会,有一个主题就是要快乐,在选节目编排过程中都体现了这一主题,体现了快乐的精神,那些不符合精神的节目都被去掉了。
比如司法,精神是正义公平,所以在审理过程和结果上都要体现正义公平的精神,而那些不符合精神的行为都是错的。
精神需求的本质,就是形式化的要求、保持整体一致性的要求,精神与物质统一的需求。
举个现实的例子,过节送礼,不同节日送不同礼物,端午送粽子中秋送月饼等等,就是一种民俗也是一种精神需求,人们注重的不是具体礼物本身,而是保持某种礼节的精神。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1 22:06

是指一种意识、思想,其实谁都存在,不过所想所为不同,好坏不同罢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