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潍坊民艺网的潍坊文化景观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5:53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2:00

三、潍坊独特现有文化景观:多种元素并行 1、与进俱进,丰富文化——国际风筝艺术节:
潍坊古来有春季放风筝的风俗,1984年当地*发扬这一优秀民间文化传统,倡导举行国际风筝会,当年就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新加坡、日本、原联邦德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17个风筝团、队、100多名放飞员前来赴会。
首届风筝会于1984年4月1日在潍坊市体育场举行,潍坊市风筝协会*邹立桂和美国西雅图风筝协会*戴卫·杰克列,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词,12,000名风筝爱好者参加了开幕式。当天下午,各风筝团、队进行放飞表演,近10万观众到场观看。会后,国外近百家新闻机构、国内45家新闻单位对这届风筝会作了报道。原来在国内外知名度不算太高的潍坊市,随着风筝会的举行,一下子名满天下。从此,每年4月初都在潍坊市举行一届国际风筝会,规模越来越大,规格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丰富。因为有这样一个风筝会,潍坊市当之无愧地成了世界风筝之都。 2、风景绮丽,迷人多彩——千里民俗风景综合旅游区
潍坊既是“世界风筝都”,又是新兴的旅游城市。这里属齐国故地,山川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与历史文物众多,手工艺品誉满中外,风味小吃颇具特色,构成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历史文化与现代民间艺术相互交融,独具风采的旅游胜地。古老的青州,历史文物十分丰富,“三山联翠、障城如画”的云门山、驼山和劈山就在这里。云门山是一著名的古迹,山顶云门,远望如悬镜,曾有“明光一点通南极”的诗句;云门山阴有一摩崖石刻大“寿”字,人称“云门献寿”。驼山有隋唐时期摩崖石窟造像群,艺术精湛,保存完好。北宋时的范公亭、范公泉,明代衡王府故址的石坊,清代的偶园等,都有各自的风格。国家级森林公园仰天山地下溶洞长达数百米,其长度为中国北方之最。潍城的十笏园,是晚清的家庭园林建筑,布局精巧,兼有南北园林艺术之长,并有“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书画石刻多处。临朐沂山,林木茂密,巍峨多姿,向有“东泰山”之称。老龙湾风景秀丽,四季恒温。石门坊的秋山红叶令人心旷神怡。号称“万卷书”的山旺古生物化石蕴藏丰富,种类繁多,目前已发现十多个门类,400余个品种,保存完好精美,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被*定为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诸城龙骨涧出土的恐龙化石为世界瞩目。青州龙兴寺窖藏佛像遗址的发掘为'96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寒亭杨家埠木版年画为全国三大木版画发源地之一。潍坊红木嵌银漆器为全国独有,仿古铜器、布玩具、核雕、红丝砚等手工艺品制作精美,蜚声中外;高密扑灰年画、剪纸、泥塑等民间艺术独树一帜,倍受人们的青睐。潍坊是中国风筝的发祥地之一,从1984年开始举办的潍坊国际风筝会,每年一届,吸引了大批的中外游客。
潍坊“千里民俗旅游线”别开生面,独具特色。旅游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挑选各种专项旅游。主要线路有5条。
一、民俗旅游线。以潍坊国际风筝会为龙头,以“千里民俗旅游线”各景点为基础,根据游客不同要求开展专项旅游。包括风筝游、情系乡间游(以体验农家生活为主)、民间艺术游、化石探古游、书法游、风味美食游、名胜古迹游等。
二、观光旅游线。以青州、临朐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主,包括云门山、驼山、玲珑山、仰天山、偶园、范公亭、沂山、石门坊、老龙湾、山旺化石、青州博物馆等景点景区。
三、娱乐旅游线。以富华游乐园、金宝乐园、浮烟山旅游度假区、昌乐宝石城为主,通过全面开发,建成现代化设施齐全,集观光、度假、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娱乐中心。
四、以潍坊北港为龙头的海上旅游。主要包括海上观光、娱乐和海上运动项目。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基本配套。
五、以农业高新技术走廊为龙头的田园生态旅游。潍坊至寿光已基本完成。潍坊至青州、潍坊至诸城、潍坊至昌邑也逐步开发。
山河壮丽,民风憨厚,风筝飞舞,来自异国他乡的游客可尽情地领略到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潍坊千里民俗旅游线,将给游客们留下美好而难忘的记忆。 3、工艺多、文化底蕴强——传统多样的民间手工艺和传统习俗:
潍坊历史悠外,传统工艺源源流长,像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扑灰年画\临朐奇石\仿古铜器\潍坊红木嵌银\剪纸艺术\聂家庄泥玩具\ 临朐铁花\高密三绝\桃俗\北城村满族习俗……,下面作一下简单的介绍:
像潍坊高密的扑灰年画,全国独此一家。它的制作式打好腹稿以后,艺人用柳木炭条起线稿,再用画纸在线稿上扑抹复印,一稿可扑数张,因有这一招,便又“扑灰”之名。扑灰起稿之后,再加手绘,经“大涮狂涂”、“细心巧画”,“描子勾拉”、“粉脸”、“涮手”、“赋彩”、“开眉眼”、“勾线”、“涮花”、“磕盐菜花”、“描金”、“涂明油”一整套工序,才能画出一张漂亮的画来。 扑灰年画起源于明初,创始人是北乡公婆庙村一个姓王的民间艺人,最初的作品大多是神像和墨屏花卉。到乾隆末年地方上作扑灰年画的人渐多,在李家庄、赵家圈、杜家官庄开办作坊成立画店。到清末鼎盛时期,作画能手蜂起,发展成两个主要的流派:“老抹画”和“红货”。 “老抹画”继承传统画法,仍以画墨屏为主,画风典雅,虽受新画派冲击,决心不改初衷,自编歌谣表态明志:“墨屏墨屏,案头清供。婆娘不喜,老头奉承。货卖识主,各有前程。” 扑灰“红货”,大胆借鉴天津杨柳青年画和潍县年画对色彩的运用,向大红大绿靠拢,使作品显出艳丽红火,对比强烈的特色,一时为多数人所喜爱,艺人也自编歌谣,宣扬成绩:“红绿大笔抹,市上好销货,庄户墙上挂,吉祥又红火。”
像杨家埠的木版年画是如此, 杨家埠村在潍坊市东北15公里处,由于盛产木版年画而远近闻名。 杨家埠木版年画始于明朝末年,繁荣于清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是我国著名的三大民间年画之一。清代乾隆年间,是杨家埠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的杨家埠村已有“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画版数万”之说,年画销售量每年高达数千万张,除满足当地民间需要外,还远销江苏、安徽、山西、河南、河北、东北三省和内蒙等地,曾以品种多、规模大、销售范围广而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年画三足鼎立,成为名噪一时的中国民间三大画市之一。 杨家埠年画表现内容丰富多彩,有神像类、门神类、美人条、金童子、山水花鸟、戏剧人物、神话传说等,同时也有反映民间生活、针砭时弊之作,但喜庆吉祥是杨家年画的主题。诸如吉祥如意、欢乐新年、恭喜发财、富贵荣华、年年有余、安乐升平等,像亲人的祝福、似好友的问候,构成了农民新春祥和欢乐,祈盼富贵平安的特点。 杨家埠木版年画体裁形式新颖多样,从大门上的武门神、影壁墙上的福字灯、房门上的美人条、金童子到房间内的中堂、炕头画;窗户两旁的月光画、窗户周围的窗旁、窗顶,乃至院内牛棚禽圈上的栏门坎,大车、粮囤上也都有专用张贴的年画。真可谓无处不及、无所不有,把一个农家院落里里外外打扮装饰得节意浓郁、喜气洋洋。 作为中国黄河流域地道的农民画,杨家埠木版年画根植于民间。土生土长,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和勤劳智慧,凝结了广大劳动人民淳朴的思 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长期以来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点,即在表现手法上,它通过概括、象征、寓意和浪漫主义手法来体现主题。构图完整、饱满、匀称、造型夸张、粗壮、朴实;线条简练,挺拔流畅;色彩艳丽,火爆,对比强烈,富有装饰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我国北方农民粗犷、奔放、豪爽、勤劳、幽默、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典型的“山东大汉”。也正是这种独到的性格特点,因此倍受中外客人的厚爱。
此外,三绝之一的聂家庄泥塑也备爱人们的喜爱, 高密泥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明朝隆庆,万历年间,这里的农民就自己设计用泥做成一种叫“锅子花”(也称泥墩子)的焰火出售.后来又把装火药的泥坯塑成娃娃型,焰火放过以后,再当玩具或装饰品摆设.最后这各泥塑的品种逐渐增多,有“老虎”“狮子”“猴子”“小狗”“小猫”“鸡”“鸭”等动物,也有“白蛇传”“孙悟空”“牛郎织女”等传奇故事,并且涂以各种颜色,使其生动活泼.从此,泥塑不再是焰火的附属品,而民展成为一种的手工艺术品了.到清朝乾隆年间,聂家 庄泥塑又借鉴了杨家埠年画的艺术特点,在表现手法上和着色上有所创新,且逐步增加了音效和局部动作,吏声音,色泽.动作融为一体.每逢山集,庙会都有卖泥玩具的.民间流传着“孩子哭.找他妈,他妈买个泥娃娃,逗得孩子乐哈哈”的民谣.可见当时泥玩具深受孩子们的欢迎,现在它已经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保留下来,并多次在国内外展出.
潍坊红木嵌银也是一绝, 潍坊红木嵌银漆器是潍坊特有的手工艺品。清康熙年间, 潍县的铜业已相当发达。工匠们为美化产品,扩大销路, 便比照古代青铜器的金银错工艺(金银错,战国时代用金银嵌上装饰花纹的青铜器),在一些铜器上镶嵌金银丝花纹。这就是最初的潍坊嵌银制品。清道光年间,铜匠艺人姚学乾、田熔睿(字雨帆)试验在木器上镶嵌金银丝,其制品是一些小型器物,用于消遣观赏,花纹大都为古钱汉瓦。10年(清光绪十六年),当地铜匠田晓山、田菊畦兄弟两人,从事嵌银工艺,图案增加了翎毛、花卉、山水人物等题材,使产品别开生面。并在济南后宰门街设立“雅鉴斋”铺店,经营嵌银工艺品。清光绪末年田智缗与其子田循宽等在潍县东门里开设“扣雅斋”。清宣统元年,潍县又有“协兴成”、“永兴成”嵌 银铺设立,该业逐步扩大。*元年(1912年),潍县刘东侯、刘仲鲁二人设立 “桐荫山馆”,并在济南、北京设立分馆。对嵌银丝漆器又有改进。清末民初,社会上一部分人羡慕欧美生活方式,穿西服提手杖成为时髦。于是手杖便成了嵌银铺的热销货。最初手杖只嵌一行双勾字,之后艺人们又将一百个写法各异的篆体“寿”字嵌在手杖上,名曰“百寿杖”。百寿杖一问世,即得到中外人士的赞赏,成为欣赏书法与观赏艺术的佳品。百寿杖作为嵌银漆器的代表作而驰名中外,畅销不衰。1915年,扣雅斋制作的“西湖十景”挂屏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最优等奖。1920-1935年,是嵌银行业的兴旺时期,店铺、作坊发展到二十几家(包 括北京、丹东、南京、上海、济南等地的分号) ,仅潍县一地就有协兴成、永兴成、 桐荫山馆、扣雅斋、福聚成、立兴成、吉兴泰、公茂福、松荫斋等9家,所制物品,有手杖、墨盒、文具盒、图书盒、印色盒、笔筒、镇纸、墨床、笔架、 水盂、印规、砚屏、卷烟盒、烟楼、首饰盒、镜盒、照片架、龙头杖、花瓶、帽筒、桌屏、如意、手章盒、名片盒等,销路甚广。除本省销售外,上海、南京的 先施公司和国货公司都有经销,以至远销国外。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在南京建造中山陵,嵌银作坊“际兴成”为中山陵制作了一块嵌有“总理遗嘱” 的红木匾额。在1933-1935年,国民*举办的一年一届铁路沿线产品展览会上,嵌银漆器都曾获得超等奖。艺人丁念庭制作的香烟盒,盒面上嵌有笔划不同的行楷文字,黑漆衬银线,对比醒目,堪称绝技。桐荫山馆制作的小墨床,纹样由山石和一簇盛开的兰花组成,石用粗丝,花用细丝,粗细相间,清新高雅。雅鉴斋 艺人田菊畦用此粗细兼用法制作的鼻烟碟,最小的直径仅4厘米,其胎体系采用几块木头拼成。雕、嵌、漆工艺高超,堪称工艺品。到40年代后期,嵌银行业日渐衰落,许多店铺停业关门,到1948年潍县时,只剩3户9人,维持冷落门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对嵌银业大力扶持。1951年订购手杖、墨盒、烟盒等800多件。1954年上半年国家订购14件(套)产品,赴14个国家巡回展出。同年9月11日,由19名艺人组成嵌银生产合作社,在邓发西街(今东风大街)租赁3间房屋为厂房,开始生产,年产值2000元。1956年始承担外贸出口任务,以小件产品为主。1958年11月,合作社转为合作工厂,职工发展到97人,生产套四茶几、博古架、花台、圆桌等中小件产品。1960年陈开勋、魏聿功等人曾为人 民大会堂山东厅制作巨型立屏“青岛海滨”,1963年又创新了站屏、书架、酒柜、拉桌等大件产品。1965年建起了大锯车间,木工生产由手工发展到半机械化生产。1968年,临朐县工艺品厂开始生产红木嵌银漆器。“文化大*”期间,厂内的古装仕女、 龙凤纹样和画稿被焚烧或封存。1974年潍坊嵌银厂几乎处于停产。 1977年后,嵌银业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嵌丝、雕刻、髹漆水平均有提高;花色品种由1954年的22种,增加到200多种,生产逐步实现半机械化,产品畅销日本、 联邦德国、美国、奥地利、加拿大、新加坡、法国、泰国、荷兰、意大利、菲律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宾馆饭店订货逐年增加。1975年,潍坊嵌银厂的嵌银博古套七文具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1979年嵌银漆器获省优质产品称号;1988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银杯奖(国家银质奖级)。潍坊嵌银漆器还经常作为馈赠礼品赠送国家领导人和国际友人。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