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为何三国时期的公孙瓒给人极盛一时又迅速败亡的感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0:23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03:05

公孙瓒是汉末诸侯之一,强盛时势力遍及幽冀青兖数州,连占据了冀州的袁绍都感到害怕,割地交好,但最终公孙瓒却败亡于袁绍。

公孙瓒,字伯圭(也作伯珪),辽西令支人。公孙氏为幽州大族,不但有辽西的公孙瓒,还有辽东的公孙度。但公孙瓒是庶出,不受家里重视,长大后未举孝廉,也未被征辟,只在郡中当一个书佐。但任何时候都不伐看脸的人,公孙瓒因为长得周正,声音洪亮,妥妥的正面人物,所以被当时的太守看上,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又派他去到涿郡去谁卢植学习,混个学历。


公孙瓒剧照

学习期间,大概不受卢植待见,毕竟和刘备为伍,而史书对刘备的记载是“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公孙瓒和刘备混到一起,自然不会学习有多好。所以毕业后又回到郡中继续担任小吏。就是这个时候,公孙瓒的机会来临。

大凡成绩不好的学生,多数在别的方面值得称道。此时太守因为犯罪要被押回朝廷,公孙瓒亲自为他赶车,一路侍奉(也不知道还是不是他的那个太守岳父)。到了洛阳才知道,太守要流放日南,这是大汉最南边,所谓的蛮夷之地,瘴气弥漫,死亡率很高。公孙瓒选择了同行,因为觉得自己不一定还能回来,于是在北邙山遥祭先祖拜别,看到的人为之唏嘘,公孙瓒因此出名。在前往日南的陆上,太守遇赦而还,公孙瓒也因为自己的行为被举孝廉,做了郎官,后来担任辽东属国长史。属国是大汉安置内附异族的地方,辽东属国多乌桓,汉末檀石槐崛起,大汉对边疆异族的威慑降到最低,因此常有异族作乱。公孙瓒完美的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对异族十分强硬,曾经带着数十人被鲜卑数百人包围,还能带人冲出,可见公孙瓒学习不行,武力还是比较出众的,鲜卑因此不敢再入公孙瓒管辖的区域,后来就被迁升为涿县县令。

黄巾期间,公孙瓒没有被记载,但作为县令,大概就是守城保境安民。直到中平年间(不是光和)凉州叛乱,朝廷于是征发三千幽州突骑,让公孙瓒统领前往凉州平乱。可就在公孙瓒走到蓟中的时候,前中山国相张纯叛乱。对这次叛乱,外在的原因很可笑,因为张纯觉得应该是自己带兵入凉州,于是向西征的统帅张温自荐,但是被拒绝了,不忿之下与张举一起勾结乌桓丘力居造反——实际上应该还是利益的原因,朝廷无奈下只能断了这个念头,派中郎将孟益和公孙瓒讨伐。期间公孙瓒因为有功,升任骑都尉,又兼领辽东属国长史,迈入二千石大员序列。也是在这期间,公孙瓒训练出一支数十人的装备白马的骑兵护卫——也即是后世小说、游戏中说为的特殊兵种白马义从,乌桓人称其为“白马长史”,都远远避开他。后来乌桓一部的首领贪至王率部族投降,公孙瓒又升任中郎将,封都亭侯。


丘力居游戏形象

但是与丘力居、张纯等人厮杀了五六年,公孙瓒也一直无法平定叛乱,反而导致丘力居时常劫掠青徐幽冀,引起混乱。于是,朝廷把宗室刘虞派到幽州担任州牧,成为公孙瓒的上司。刘虞曾经担任过幽州刺史,在异族中威望很高,到达幽州后,派人到乌桓叛军中悬赏张纯、张举的人头。丘力居等乌桓首领听说刘虞到来,都派出使者向刘虞说明缘由,然后主动回到自己的地盘,不再叛乱。

这是泾渭分明的路线之争,公孙瓒当然不甘心,于是暗地里截杀乌桓使者,以致乌桓使者只能绕道去拜见刘虞。为了防止公孙瓒坏事,刘虞解散了征讨大军,只让公孙瓒带兵驻扎在右北平。张纯立即逃亡鲜卑地,不久后被自己的门客王政杀掉,将首级送给刘虞,张举不知所踪,叛乱因此结束。刘虞升任太尉,封襄贲侯,旋即董卓入京,转任大司马,也公孙瓒受封奋武将军,封蓟侯。

讨董期间,刘虞的儿子刘和逃出后,被袁术强留写信骗刘虞要派大军西去讨贼,刘虞于是派数千人马到袁术那里会合,公孙瓒知道这个*,想要说服刘虞,但刘虞不听,为了防止袁术知道后报复,于是派自己的堂弟公孙越带兵一起去,暗中却让袁术绑了刘和,夺了他的兵马,从此刘虞和公孙瓒的嫌隙更大。



此时袁氏兄弟发生内乱,袁绍让周昂夺了孙坚的屯兵地阳城,袁术于是派公孙越和孙坚讨伐周昂,公孙越在攻城时中箭而亡,公孙瓒迁怒袁绍,于是派大军进犯冀州。此时袁绍刚得冀州,地位不稳,军力不强,还有外患,于是任公孙瓒的另一个堂弟公孙范为勃海太守,想要求和。但公孙范一到勃海,立即起兵协助公孙瓒,而此时青州黄巾进犯勃海,想要借道与黑山军会合,公孙瓒以两万余人击破三十万黄巾,声威大震,志得意满之下,任严纲为冀州刺史,田楷为青州刺史,单经为兖州刺史,并置县令、太守,声势浩大。但不久后界桥一战,公孙瓒被麴义以八百强弩破数千骑兵,最终被袁绍击败,从勃海返回蓟县。

此时刘虞担心公孙瓒在冀州失败找自己麻烦,兼且二人之间矛盾加深,想要先发制人,攻打公孙瓒。但事实证明,书生能带好兵的人不多,公孙瓒即便被袁绍击败损失惨重,也不是刘虞能比的——那是打出来的威名,刘虞失败逃往居庸县,被公孙瓒抓住,恰逢此时董卓身死,朝廷安抚天下派来使者给刘虞加封,公孙瓒于是诬告刘虞要称帝,强迫使者段训杀死刘虞,独霸幽州。

这个时候公孙瓒忘记了界桥惨败,变得盲目自大,记过忘善。而刘虞在幽州声望太重,他死后,部将鲜于辅、鲜于银、齐周、阎柔等人一起联合袁绍,反抗公孙瓒,杀死公孙瓒任命的渔阳太守邹丹,又多次击败公孙瓒的兵马,于是公孙瓒退居易京,筑高楼以自守。后来袁绍围城数年,公孙瓒派自己的儿子前往黑山军求援,袁绍得知消息后设计,终于大败公孙瓒,占尽上风,挖地道破城。公孙瓒知道坚持不下去,于是杀了妻儿后自杀身亡,一代枭雄自此落幕。

如此看来,公孙瓒的一生,实力并不怎么强,只是以强硬的态度对待异族而闻名,敢打敢杀,让人生畏。最巅峰的时候是以两万破三十余万黄巾,声威大震,一口气任命了三个州的刺史,以壮声势。但事实上,这种行为除了给他带来敌人外,并不能给他带来什么帮助。

公孙瓒的失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一味强硬,不知变通。公孙瓒对异族的强硬有目共睹,几十个人就敢冲击几百人;追击丘力居时因太过深入被围困,硬是拖了二百余天,直到拖的丘力居疲惫不堪而退兵,这才得以返回,就是不肯服软;刘虞到幽州后采取怀柔*,他不愿意暗中截杀使者。对袁绍也是如此,不理会袁绍的求和,主动发起战争,最终失败。要知道“至刚易折”,异族是大汉几百年来都未曾解决的问题,自然不是公孙瓒一个人能解决。然而公孙瓒的性格注定了他一旦决定做某事,就一条道走到黑,失败是必然的。

第二,没有一个稳定的地盘。看公孙瓒的为官经历,为郎官就不说了,外出后第一个职位是辽东属国长史,边界属国是用来安置内附异族的,自然不可能多富裕;之后是涿县县令,太平时节或者不错,在大汉末年*的情况下,一县之地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黄巾中没有公孙瓒的消息也就不足为怪;之后历任骑都尉、中郎将、奋武将军,都是军职,没有自己的地盘;还是刘虞到幽州后,让其领兵驻扎右北平,但右北平自然是有太守的,显然也不是公孙瓒的地盘。公孙瓒就是靠着手下的上万大军(后增加到三万余)和袁绍争锋,岂有不败之理。



第三,亲近小人,不重视人才。无论是正史还是小说,公孙瓒给人一种独挑大梁的感觉,手下没有什么人才。刘备兄弟在公孙瓒手下没起到什么作用,赵云也是一样。除此之外,邹丹被刘虞的部将攻杀,可见能力不怎么样;严纲在战场被杀;单经也是个打酱油的;关靖一介酷吏,没有谋略,就是他给公孙瓒出的坐守孤城的主意;还有田楷,身为青州刺史田楷却未能给公孙瓒帮上忙……都是不入流的人物。《英雄记》载,公孙瓒统摄幽州后,与“卜数师刘纬台、贩缯李移子、贾人乐何当”“定兄弟之誓”,这三人都是庸碌之辈,但都是亿万富豪。对于世族子弟,就打发到穷苦之地任职。这可能和公孙瓒的出身有关,身为庶子,自小被不公平对待,当然对世族大家子弟有意见,幽州的人才不为所用,自然比不上袁绍文武兼备。

最后,树敌太多。袁绍是主要敌人就不用说了;刘虞是他的上司,却被他杀死,以致刘虞的部将联合乌桓鲜卑来攻打他;一口气置三个刺史,树大招风,别的不说,兖州刺史可是曹操,能对公孙瓒没有意见?所以公孙瓒和袁绍大战期间,曹操要集中精神对付吕布、征伐徐州,也没放过给青州找麻烦的机会,以致田楷这个唯一有实力的刺史没有帮上忙。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