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为什么湖南的大学生要从京东白条骗走110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9:0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21:45

京东 白条漏洞是怎么回事? 京东白条 漏洞指的是什么?白条是于2014年2月推出的信用支付类产品,用户可以先消费、后付款。最近一条大学生利用京东白条漏洞骗走110万被判诈骗罪的新闻在网上引起热议,这是什么情况?接下来带大家了解一下!

京东白条漏洞是怎么回事?

2017年,就读于湖南某学院的大学生汪某听说,京东推出“京东白条”的赊购业务,可以先消费后付款,很容易通过审核。“第一次是用自己的信息买东西,当时我就发现了漏洞。本来想告诉京东公司,但我不知道怎么联系他们。”汪某意识到这是个“赚钱”的渠道,当即联系了老乡张某决定先试一下。

之后,汪某从长沙某高校附近网吧花了200元买了一张在校学生的身份证。利用身份证上的信息、以及新买的手机号,汪某在学信网上注册了一个账号,查询到这张身份证对应的学籍信息。

通过这些信息,汪某在京东平台申请了账号,并提交“京东白条”的申请。之后,汪某把身份证和学籍信息全部转交给张某,张某利用学籍信息来到失主所在的大学,并找到该学校的京东面签官(一般为大学生兼职),进行现场面签。

面签官仅对张某进行简单的问询式面签,就完成了初审,然后把初审材料发往公司后台,由公司后台进行最终审核。审核通过后,汪某利用审批通过的“京东白条”赊购额度在京东平台购买了一部6000余元的手机,并快递给张某。手机到手后,张某以原价八八折的价格进行销赃获利5200元。

第一单“生意”成功后,汪某和张某都尝到了甜头,两人开始招兵买马,进行大规模的骗购。“这种方式来钱太容易,也太快了,当我看到钱的时候,心态就变了。”

汪某雇佣张某谦、刘某良、刘某婷等人员,负责购买身份证和手机卡、查询学籍信息、注册京东账号,以及申请“京东白条”赊购业务和收货、发货及货物的变现;张某雇佣彭某为等15名人员冒充大学生,找面签官进行面签审核。汪某先后在各高校网吧和长沙火车站附近以每张300元不等的价格,购买了90余张身份证。在案件中,他们分工合作,形成了一条骗、收、销完整链条。

2017年10月11日,京东金融公司总部在日常交易监控中发现一团伙多次冒用他人身份进行线下和线上视频面签骗取白条额度并进行购物消费。

在欠款到期后,京东公司电话联系身份证上的人员,其均表示从未进行视频面签申请“京东白条”,也未使用“京东白条”额度进行购物消费。京东公司遂向长沙市*天心分局报案。

*机关立案后,将汪某等16名犯罪嫌疑人先后抓获。汪某、张某供述,自己通过上述作案手法,共诈骗京东金融公司110余万元商品。

3月8日,长沙市天心区*开庭审理了此案,并对此案进行了一审宣判。

天心*一审审理认为,汪某、张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使用虚假身份骗取“京东白条”的额度进行恶意消费的方法,诈骗京东金融公司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已构成诈骗罪,均系主犯。最后,*依法判处汪某有期徒刑十年九个月,并处罚金8万元;判处张某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并处罚金5万元。其余七名被告人也均被判处有期徒刑。

京东白条漏洞指的是什么?

在这些冒充或者伪造他人信息,诈骗“京东白条”额度的判例中,一个细节令办案律师不解。

“被告人明明是拿别人的身份证去面签的,京东的面签官为何就看不出来呢?而且面签视频还要录制上传到京东总部,为何就没有人把关呢?”3月8日,在天心*,一名辩护律师对澎湃新闻说,“这就是京东公司自身无法回避的审核漏洞。京东作为一家知名企业,其风控是有疑问的。”

多名参加庭审的辩护律师介绍,相关案件中,京东白条的申请面签过程就是走过场,并不仔细核对申请人的真实情况。“面签官本人,有的就是学校学生兼职的,他们有人故意放任作假,或者和犯罪分子一起做假。”一名律师说。

大学生汪某坚持认为,京东自身漏洞,是他走向犯罪并越陷越深的诱因。而在诈骗京东白条案的多起案例中,*判词也提到,被告人利用了京东的审核漏洞。

本案主犯汪某称,“最开始使用白条是正常购物,后来发现京东系统自身存在漏洞——实名认证可以直接跳过,不需要绑定 银行 卡,就可以面签。我觉得很好玩,像黑客一样。我就叫了一些人,我只提供操作方法,具体都有人负责。”

实际上,近年来,冒充他人打白条、 花呗 的“坏心眼”的案件层出不穷,围绕这些信用支付类产品,有一条规模化作业的“黑色产业链”,且以消费需求旺盛的年轻人居多。

根据裁判文书网统计,至今已有超过200人,因为利用“京东白条”诈骗等被定罪判刑。据判决书披露的107名被告人年龄,平均为28岁。长沙市两家*宣判的京东白条诈骗案中,大学生被告人占到了近一半。被告人被判处的最高刑期为19年,平均刑期为2.35年。此外,判决书提到的大学生受骗人数超过362人,成为受害人中较显眼的群体。

蚂蚁花呗,京东白条, 微粒贷 ……这些互联网金融产品虽然诞生时间不长,但凭借互联网巨头们强大的渗透能力,在短短数年间就“培养”起了年轻人通过互联网透支消费的习惯。

对“囊中羞涩”的年轻人来说,花呗、白条已经像“呼吸一样自然”。但也有一些年轻人,在的同时,“机智”地发现了平台漏洞,并利用这些漏洞攫取收入——殊不知,一旦越过红线,看似“薅羊毛”的行为,实则已经构成诈骗。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