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9:0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8:04
和珅
和珅嫡妻
冯氏,原名冯霁雯,直隶总督冯英廉之孙女,是和珅一生中最亲近的人。相当聪明,而且为人刚毅坚强,温和有礼,和珅官职卑微时她每天在厨房工作,晚上则服侍和珅左右,给他无微不至的关怀 。她尤其是手工活好,饭菜做得可口到令和珅赞不绝口 。冯氏人脉广,情报多。成为和珅的贤内助。
她在和珅未发迹时经常戏弄和珅,有说有笑,两口子异常恩爱,而且和珅迎娶冯氏的时候,他还是一个破落家族中的咸安官官学的生员,而冯氏是满清正白旗冯佳氏之女,其祖父英廉多年出任户部尚书和总管内务府大臣,掌管国家财政和负责宫廷事务,深受乾隆皇帝的信任。英廉将独生孙女嫁给了和珅,更为他提供仕途发展的机会。冯霁雯出身名门,琴棋书画无一不精,进入和府后,愿意为和珅做仆人,为他洗衣做饭,所以和珅十分喜爱冯氏。
和珅发迹后,和珅对这位“有所取无所归”的糟糠之妻十分敬重,但冯氏知道和珅“性好色”[36],冯氏深谙夫妻相处之道,知道和珅不可能永远忠于冯氏,所以请和珅多立妾侍,和珅多次拒绝,但冯氏坚持和珅多纳妾,和珅才纳妾。而且不介意多女同侍一夫,更与二夫人长氏同住一室,晚上侍奉和珅左右,冯氏用精明干练的手段,停止了妻妾之间争风吃醋等行为。帮和珅把家庭治得井然有序。冯氏为人手段精明干练,软硬兼施,这令和珅在冯氏面前从来不敢横行无忌,为所欲为。(但事实上,和珅一生甚少有不忠于冯氏之行为,而且就好色而论,和珅亦并非好色之徒,因为他一生都不太近女色。
冯氏为人厚道,简朴,下至奴仆,上至和珅都敬佩冯氏,与冯氏友好。所以自从冯氏患病后,和珅府中上下都忧心不已,和珅广寻名医,声言只要能治好冯氏之病,便打赏五十万白银(当年每月二十两已算是生活优越),和珅整整三个月都不上朝,在家中照顾冯氏,嘉庆三年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冯氏病故。享年四十七,和珅悲痛欲绝,幸亏二夫人长氏劝止,当晚做诗六首悼念冯氏。
冯氏与和珅有两子,长子丰绅殷德生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次子生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早夭,姓名至今己不可考。
次妻
长氏,相府中人称二奶奶、二夫人,对和珅十分温柔,二十岁嫁给和珅时,相貌可爱,且善写诗。曾经在慎亲王府做婢女。长氏绝对忠于和珅,时常携带着一把匕首,曾对和珅发誓如受到污辱必定以此刃绝命。与嫡妻冯氏同住一室且关系良好,而且两人刚柔并济,互相融洽,可说是有相当程度贤内助的功能支持着和珅。冯氏去世后被和珅扶正为妻。和珅倒台后,遵照和珅遗言,没有追随和珅而去。而是和丰绅殷德一家一起生活,嘉庆十二年去世,享年五十二。长氏与和珅有二女,长女嫁给永鋆贝勒(淳度亲王允祐孙)为侧福晋,还有一位女儿是和珅妾侍豆蔻所生。
长子
“丰绅殷德”乾隆时期权臣和珅长子,纽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生于乾隆四十年正月十九日(1775年2月18日),生母为和珅嫡妻冯氏冯霁雯(英廉孙女)。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四月,乾隆帝赐名“丰绅殷德”,指其为十公主(即固伦和孝公主)额驸,并赏戴双眼花翎,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790年1月12日)成婚。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和珅赐死,丰绅殷德被夺职,削夺伯爵爵位,保留散秩大臣头衔。嘉庆七年(1802年),清廷以平白莲教而大赦天下,丰绅殷德得以恢复伯爵。嘉庆八年(1803年)固伦和孝公主府长史奎福诬告丰绅殷德谋反,并国服期间产女等,谋反虽然子虚乌有,但是国服期间与侍妾*以致生女确实,为此削去散秩大臣职务和伯爵爵位。
嘉庆十一年(1806年),出任头等侍卫,满洲副都统,恢复伯爵,离京赴蒙古乌里雅苏台军中任职。嘉庆十五年(1810年)因固伦和孝公主恳求嘉庆帝,得以在二月回京养病,赏给公爵衔。当年五月,丰绅殷德去世,终年三十六岁,谥孝愍。
有子早夭,遗二女,以养子福恩嗣,承袭和珅父常保所遗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其后代和英琦现居哈尔滨向南60公里,黑龙江五常市的拉林满族镇双桥子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9:38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您好,和珅做为清朝第一巨富,乾隆皇帝对他的喜爱可一点也不少,可是乾隆之后的皇帝嘉庆可就不这么看了,登基不久就将和珅给抄家了。和珅有一个儿子叫丰绅殷德,可惜他并没有留下后人。
和珅没有直系后代,和珅与儿子丰绅殷德死后,儿媳固伦和孝公主抱养了一个孩子,如今的后代和英琦(应是抱养的孩子的后代)现居哈尔滨向南60公里,黑龙江五常市的拉林镇双桥子村。
尽管和珅身边的女人多,但是他的孩子却并不多,最后也没有留下直系后代。
祝您生活愉快,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果方便的话,请留一个赞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1:30
有后人,有一个儿子,但是没有孙子,现在还是没有后人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3:38
有,他儿子叫做丰绅殷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6:02
和珅有两子三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