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3: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21:52
本区早古生代火山活动明显为Rodinia超*解体后的板块构造演化中特定阶段的产物。火山活动主要时期为奥陶纪和志留纪。
1.奥陶纪
该时期火山岩分布于博罗科洛山一带,出露于中奥陶统奈楞格勒达坂群中。火山喷发早期以玄武岩为主,有明显喷发旋回。从野外果子沟剖面观察,至少有4次喷发旋回(见图1-4)。向西科古琴山出露一套酸-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灰岩。火山岩具双峰式组合特征,碱含量不高。根据丁乾俊等(1990)对玄武岩进行的火山岩化学定量分类图解分析,其点投入钙碱性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区,说明碱性系列和拉斑系列并存。上述火山岩皆与*边缘深海碎屑岩相伴生,这表明伊犁洋在奥陶纪已经打开,进入岩浆型被动陆缘火山活动阶段。奥陶纪岩浆型被动陆缘可按何国琦等(1994)的*岩石圈拉伸的模式加以解释(图2-1),随*壳随拉张阶段岩浆作用起始的时间和环境不同,岩浆生成可以从碱性系列的基性岩石组合开始,也可以从钙碱性或钙碱性系列的中基性岩石组合开始,中期阶段向双峰式组合方向演化,晚期阶段一般向碱性和基性程度增加的方向发展,即由陆壳向洋壳转化。由于大洋扩张作用,洋底深处形成拆离带,下伏的软流圈隆起的岩浆区可以偏离到*边缘一侧,构成了该区岩浆型被动陆缘。本区奥陶纪的火山-沉积组合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格局背景表明博罗科洛奥陶纪火山岩带具备了典型岩浆型被动陆缘特点。
图2-1 本区奥陶纪时期*岩石圈拉伸的“对”被动陆缘构造模式示意图
2.志留纪
志留纪火山岩在博罗科洛区和那拉提区皆有分布。沿构造带向东由东天山到甘肃北山,志留纪火山活动都较为强烈。其火山岩形成构造背景亦为多种类型,可包括:陆缘火山弧型、岛弧型、蛇绿岩(大洋)型和弧后盆地型。根据本区博罗科洛和那拉提两地区的构造格局分析,前者为陆缘火山弧型,后者为火山岛弧型。
(1)博罗科洛陆缘火山弧:本区火山岩呈串珠状沿着伊犁洋盆北缘*边缘分布,是洋壳板片向北侧陆缘作陡倾斜俯冲作用的结果,故火山链北侧不存在弧后盆地,而是陆棚浅海。志留纪火山岩早期以中酸性英安质火山碎屑岩为主,中期转为玄武岩、安山岩的喷溢,晚期出现安山质熔岩夹火山碎屑岩而结束。整个喷发显示了中酸性→基性→中性喷发层序。反映了在陆壳基底上,由幔源和壳源混合岩浆所形成的火山岩套,其中火山碎屑岩发育,具钙碱质组合特征。稀土配分曲线为右倾轻稀土富集型与造山带高钾安山岩曲线一致(丁乾俊,1990)。根据本区岩石化学及构造格局特点,将志留纪火山岩属性厘定为陆缘火山弧。
(2)那拉提岛弧火山岩带:本带仅发现晚志留纪火山-沉积岩系。火山系层序为层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安山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安山玢岩。火山岩系中夹有多层浅海相含珊瑚生物灰岩。上述火山岩系形成于伊犁洋壳板片向南俯冲以陆壳为基底的浅水岛弧环境。
(3)巴音布鲁克岛弧火山岩带:本岛弧火山岩带出露于拉尔敦达坂南坡,时代为晚志留世,早期为层状安山质凝灰岩,晚期为安山玄武岩、角砾状玄武岩。根据王志良(2004)研究,该火山岩系为钙碱性系列,属岛弧型火山岩套。该岛弧火山岩是在南天山弧后微洋盆内演化起来的火山弧,当南天山微洋盆洋壳上的火山弧向北俯冲过程时,将它拼贴到乌孙-阿吾勒拉微板块缝合带上。该火山岩系受后期热液作用,铜矿化明显,并有品位较高的小型铜矿床多处。
(4)霍拉山-库勒裂陷微洋盆:位于南天山边缘海内,中志留世发生局部拉张致使陆壳开裂,早期出现爆发型火山角砾岩(图版Ⅲ-5),中、晚期以枕状玄武岩(图版Ⅲ-6)为主,枕状熔岩之上为紫红色放射虫硅质岩,并产放射虫化石,代表种属有:Entactinosphrera palimbola Forman(D3)、Entactinia vulgaris Wom(C1)(高俊等,1996)等(图2-2)。在独库公路965km处蛇绿混杂岩残片中,龙灵利等(2006)经锆石SHRIMP U-Pb法测得辉长岩的年龄值为425±8Ma,属中志留世。又据冯新昌(2005)在1∶25万卡赞其幅区域大调查填图时,发现下石炭统野云沟组不整合于该蛇绿岩之上,因此,将蛇绿岩时代定为中志留世至泥盆纪。
图2-2 库勒湖一带S2—D蛇绿岩中枕状熔岩及硅质岩互层素描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21:52
本区早古生代火山活动明显为Rodinia超*解体后的板块构造演化中特定阶段的产物。火山活动主要时期为奥陶纪和志留纪。
1.奥陶纪
该时期火山岩分布于博罗科洛山一带,出露于中奥陶统奈楞格勒达坂群中。火山喷发早期以玄武岩为主,有明显喷发旋回。从野外果子沟剖面观察,至少有4次喷发旋回(见图1-4)。向西科古琴山出露一套酸-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灰岩。火山岩具双峰式组合特征,碱含量不高。根据丁乾俊等(1990)对玄武岩进行的火山岩化学定量分类图解分析,其点投入钙碱性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区,说明碱性系列和拉斑系列并存。上述火山岩皆与*边缘深海碎屑岩相伴生,这表明伊犁洋在奥陶纪已经打开,进入岩浆型被动陆缘火山活动阶段。奥陶纪岩浆型被动陆缘可按何国琦等(1994)的*岩石圈拉伸的模式加以解释(图2-1),随*壳随拉张阶段岩浆作用起始的时间和环境不同,岩浆生成可以从碱性系列的基性岩石组合开始,也可以从钙碱性或钙碱性系列的中基性岩石组合开始,中期阶段向双峰式组合方向演化,晚期阶段一般向碱性和基性程度增加的方向发展,即由陆壳向洋壳转化。由于大洋扩张作用,洋底深处形成拆离带,下伏的软流圈隆起的岩浆区可以偏离到*边缘一侧,构成了该区岩浆型被动陆缘。本区奥陶纪的火山-沉积组合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格局背景表明博罗科洛奥陶纪火山岩带具备了典型岩浆型被动陆缘特点。
图2-1 本区奥陶纪时期*岩石圈拉伸的“对”被动陆缘构造模式示意图
2.志留纪
志留纪火山岩在博罗科洛区和那拉提区皆有分布。沿构造带向东由东天山到甘肃北山,志留纪火山活动都较为强烈。其火山岩形成构造背景亦为多种类型,可包括:陆缘火山弧型、岛弧型、蛇绿岩(大洋)型和弧后盆地型。根据本区博罗科洛和那拉提两地区的构造格局分析,前者为陆缘火山弧型,后者为火山岛弧型。
(1)博罗科洛陆缘火山弧:本区火山岩呈串珠状沿着伊犁洋盆北缘*边缘分布,是洋壳板片向北侧陆缘作陡倾斜俯冲作用的结果,故火山链北侧不存在弧后盆地,而是陆棚浅海。志留纪火山岩早期以中酸性英安质火山碎屑岩为主,中期转为玄武岩、安山岩的喷溢,晚期出现安山质熔岩夹火山碎屑岩而结束。整个喷发显示了中酸性→基性→中性喷发层序。反映了在陆壳基底上,由幔源和壳源混合岩浆所形成的火山岩套,其中火山碎屑岩发育,具钙碱质组合特征。稀土配分曲线为右倾轻稀土富集型与造山带高钾安山岩曲线一致(丁乾俊,1990)。根据本区岩石化学及构造格局特点,将志留纪火山岩属性厘定为陆缘火山弧。
(2)那拉提岛弧火山岩带:本带仅发现晚志留纪火山-沉积岩系。火山系层序为层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安山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安山玢岩。火山岩系中夹有多层浅海相含珊瑚生物灰岩。上述火山岩系形成于伊犁洋壳板片向南俯冲以陆壳为基底的浅水岛弧环境。
(3)巴音布鲁克岛弧火山岩带:本岛弧火山岩带出露于拉尔敦达坂南坡,时代为晚志留世,早期为层状安山质凝灰岩,晚期为安山玄武岩、角砾状玄武岩。根据王志良(2004)研究,该火山岩系为钙碱性系列,属岛弧型火山岩套。该岛弧火山岩是在南天山弧后微洋盆内演化起来的火山弧,当南天山微洋盆洋壳上的火山弧向北俯冲过程时,将它拼贴到乌孙-阿吾勒拉微板块缝合带上。该火山岩系受后期热液作用,铜矿化明显,并有品位较高的小型铜矿床多处。
(4)霍拉山-库勒裂陷微洋盆:位于南天山边缘海内,中志留世发生局部拉张致使陆壳开裂,早期出现爆发型火山角砾岩(图版Ⅲ-5),中、晚期以枕状玄武岩(图版Ⅲ-6)为主,枕状熔岩之上为紫红色放射虫硅质岩,并产放射虫化石,代表种属有:Entactinosphrera palimbola Forman(D3)、Entactinia vulgaris Wom(C1)(高俊等,1996)等(图2-2)。在独库公路965km处蛇绿混杂岩残片中,龙灵利等(2006)经锆石SHRIMP U-Pb法测得辉长岩的年龄值为425±8Ma,属中志留世。又据冯新昌(2005)在1∶25万卡赞其幅区域大调查填图时,发现下石炭统野云沟组不整合于该蛇绿岩之上,因此,将蛇绿岩时代定为中志留世至泥盆纪。
图2-2 库勒湖一带S2—D蛇绿岩中枕状熔岩及硅质岩互层素描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5 22:50
本区早古生代火山活动明显为Rodinia超*解体后的板块构造演化中特定阶段的产物。火山活动主要时期为奥陶纪和志留纪。
1.奥陶纪
该时期火山岩分布于博罗科洛山一带,出露于中奥陶统奈楞格勒达坂群中。火山喷发早期以玄武岩为主,有明显喷发旋回。从野外果子沟剖面观察,至少有4次喷发旋回(见图1-4)。向西科古琴山出露一套酸-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灰岩。火山岩具双峰式组合特征,碱含量不高。根据丁乾俊等(1990)对玄武岩进行的火山岩化学定量分类图解分析,其点投入钙碱性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区,说明碱性系列和拉斑系列并存。上述火山岩皆与*边缘深海碎屑岩相伴生,这表明伊犁洋在奥陶纪已经打开,进入岩浆型被动陆缘火山活动阶段。奥陶纪岩浆型被动陆缘可按何国琦等(1994)的*岩石圈拉伸的模式加以解释(图2-1),随*壳随拉张阶段岩浆作用起始的时间和环境不同,岩浆生成可以从碱性系列的基性岩石组合开始,也可以从钙碱性或钙碱性系列的中基性岩石组合开始,中期阶段向双峰式组合方向演化,晚期阶段一般向碱性和基性程度增加的方向发展,即由陆壳向洋壳转化。由于大洋扩张作用,洋底深处形成拆离带,下伏的软流圈隆起的岩浆区可以偏离到*边缘一侧,构成了该区岩浆型被动陆缘。本区奥陶纪的火山-沉积组合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格局背景表明博罗科洛奥陶纪火山岩带具备了典型岩浆型被动陆缘特点。
图2-1 本区奥陶纪时期*岩石圈拉伸的“对”被动陆缘构造模式示意图
2.志留纪
志留纪火山岩在博罗科洛区和那拉提区皆有分布。沿构造带向东由东天山到甘肃北山,志留纪火山活动都较为强烈。其火山岩形成构造背景亦为多种类型,可包括:陆缘火山弧型、岛弧型、蛇绿岩(大洋)型和弧后盆地型。根据本区博罗科洛和那拉提两地区的构造格局分析,前者为陆缘火山弧型,后者为火山岛弧型。
(1)博罗科洛陆缘火山弧:本区火山岩呈串珠状沿着伊犁洋盆北缘*边缘分布,是洋壳板片向北侧陆缘作陡倾斜俯冲作用的结果,故火山链北侧不存在弧后盆地,而是陆棚浅海。志留纪火山岩早期以中酸性英安质火山碎屑岩为主,中期转为玄武岩、安山岩的喷溢,晚期出现安山质熔岩夹火山碎屑岩而结束。整个喷发显示了中酸性→基性→中性喷发层序。反映了在陆壳基底上,由幔源和壳源混合岩浆所形成的火山岩套,其中火山碎屑岩发育,具钙碱质组合特征。稀土配分曲线为右倾轻稀土富集型与造山带高钾安山岩曲线一致(丁乾俊,1990)。根据本区岩石化学及构造格局特点,将志留纪火山岩属性厘定为陆缘火山弧。
(2)那拉提岛弧火山岩带:本带仅发现晚志留纪火山-沉积岩系。火山系层序为层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安山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安山玢岩。火山岩系中夹有多层浅海相含珊瑚生物灰岩。上述火山岩系形成于伊犁洋壳板片向南俯冲以陆壳为基底的浅水岛弧环境。
(3)巴音布鲁克岛弧火山岩带:本岛弧火山岩带出露于拉尔敦达坂南坡,时代为晚志留世,早期为层状安山质凝灰岩,晚期为安山玄武岩、角砾状玄武岩。根据王志良(2004)研究,该火山岩系为钙碱性系列,属岛弧型火山岩套。该岛弧火山岩是在南天山弧后微洋盆内演化起来的火山弧,当南天山微洋盆洋壳上的火山弧向北俯冲过程时,将它拼贴到乌孙-阿吾勒拉微板块缝合带上。该火山岩系受后期热液作用,铜矿化明显,并有品位较高的小型铜矿床多处。
(4)霍拉山-库勒裂陷微洋盆:位于南天山边缘海内,中志留世发生局部拉张致使陆壳开裂,早期出现爆发型火山角砾岩(图版Ⅲ-5),中、晚期以枕状玄武岩(图版Ⅲ-6)为主,枕状熔岩之上为紫红色放射虫硅质岩,并产放射虫化石,代表种属有:Entactinosphrera palimbola Forman(D3)、Entactinia vulgaris Wom(C1)(高俊等,1996)等(图2-2)。在独库公路965km处蛇绿混杂岩残片中,龙灵利等(2006)经锆石SHRIMP U-Pb法测得辉长岩的年龄值为425±8Ma,属中志留世。又据冯新昌(2005)在1∶25万卡赞其幅区域大调查填图时,发现下石炭统野云沟组不整合于该蛇绿岩之上,因此,将蛇绿岩时代定为中志留世至泥盆纪。
图2-2 库勒湖一带S2—D蛇绿岩中枕状熔岩及硅质岩互层素描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21:52
本区早古生代火山活动明显为Rodinia超*解体后的板块构造演化中特定阶段的产物。火山活动主要时期为奥陶纪和志留纪。
1.奥陶纪
该时期火山岩分布于博罗科洛山一带,出露于中奥陶统奈楞格勒达坂群中。火山喷发早期以玄武岩为主,有明显喷发旋回。从野外果子沟剖面观察,至少有4次喷发旋回(见图1-4)。向西科古琴山出露一套酸-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灰岩。火山岩具双峰式组合特征,碱含量不高。根据丁乾俊等(1990)对玄武岩进行的火山岩化学定量分类图解分析,其点投入钙碱性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区,说明碱性系列和拉斑系列并存。上述火山岩皆与*边缘深海碎屑岩相伴生,这表明伊犁洋在奥陶纪已经打开,进入岩浆型被动陆缘火山活动阶段。奥陶纪岩浆型被动陆缘可按何国琦等(1994)的*岩石圈拉伸的模式加以解释(图2-1),随*壳随拉张阶段岩浆作用起始的时间和环境不同,岩浆生成可以从碱性系列的基性岩石组合开始,也可以从钙碱性或钙碱性系列的中基性岩石组合开始,中期阶段向双峰式组合方向演化,晚期阶段一般向碱性和基性程度增加的方向发展,即由陆壳向洋壳转化。由于大洋扩张作用,洋底深处形成拆离带,下伏的软流圈隆起的岩浆区可以偏离到*边缘一侧,构成了该区岩浆型被动陆缘。本区奥陶纪的火山-沉积组合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格局背景表明博罗科洛奥陶纪火山岩带具备了典型岩浆型被动陆缘特点。
图2-1 本区奥陶纪时期*岩石圈拉伸的“对”被动陆缘构造模式示意图
2.志留纪
志留纪火山岩在博罗科洛区和那拉提区皆有分布。沿构造带向东由东天山到甘肃北山,志留纪火山活动都较为强烈。其火山岩形成构造背景亦为多种类型,可包括:陆缘火山弧型、岛弧型、蛇绿岩(大洋)型和弧后盆地型。根据本区博罗科洛和那拉提两地区的构造格局分析,前者为陆缘火山弧型,后者为火山岛弧型。
(1)博罗科洛陆缘火山弧:本区火山岩呈串珠状沿着伊犁洋盆北缘*边缘分布,是洋壳板片向北侧陆缘作陡倾斜俯冲作用的结果,故火山链北侧不存在弧后盆地,而是陆棚浅海。志留纪火山岩早期以中酸性英安质火山碎屑岩为主,中期转为玄武岩、安山岩的喷溢,晚期出现安山质熔岩夹火山碎屑岩而结束。整个喷发显示了中酸性→基性→中性喷发层序。反映了在陆壳基底上,由幔源和壳源混合岩浆所形成的火山岩套,其中火山碎屑岩发育,具钙碱质组合特征。稀土配分曲线为右倾轻稀土富集型与造山带高钾安山岩曲线一致(丁乾俊,1990)。根据本区岩石化学及构造格局特点,将志留纪火山岩属性厘定为陆缘火山弧。
(2)那拉提岛弧火山岩带:本带仅发现晚志留纪火山-沉积岩系。火山系层序为层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安山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安山玢岩。火山岩系中夹有多层浅海相含珊瑚生物灰岩。上述火山岩系形成于伊犁洋壳板片向南俯冲以陆壳为基底的浅水岛弧环境。
(3)巴音布鲁克岛弧火山岩带:本岛弧火山岩带出露于拉尔敦达坂南坡,时代为晚志留世,早期为层状安山质凝灰岩,晚期为安山玄武岩、角砾状玄武岩。根据王志良(2004)研究,该火山岩系为钙碱性系列,属岛弧型火山岩套。该岛弧火山岩是在南天山弧后微洋盆内演化起来的火山弧,当南天山微洋盆洋壳上的火山弧向北俯冲过程时,将它拼贴到乌孙-阿吾勒拉微板块缝合带上。该火山岩系受后期热液作用,铜矿化明显,并有品位较高的小型铜矿床多处。
(4)霍拉山-库勒裂陷微洋盆:位于南天山边缘海内,中志留世发生局部拉张致使陆壳开裂,早期出现爆发型火山角砾岩(图版Ⅲ-5),中、晚期以枕状玄武岩(图版Ⅲ-6)为主,枕状熔岩之上为紫红色放射虫硅质岩,并产放射虫化石,代表种属有:Entactinosphrera palimbola Forman(D3)、Entactinia vulgaris Wom(C1)(高俊等,1996)等(图2-2)。在独库公路965km处蛇绿混杂岩残片中,龙灵利等(2006)经锆石SHRIMP U-Pb法测得辉长岩的年龄值为425±8Ma,属中志留世。又据冯新昌(2005)在1∶25万卡赞其幅区域大调查填图时,发现下石炭统野云沟组不整合于该蛇绿岩之上,因此,将蛇绿岩时代定为中志留世至泥盆纪。
图2-2 库勒湖一带S2—D蛇绿岩中枕状熔岩及硅质岩互层素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