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6: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6 23:01
从史料考证,可能性不大。
刘备入蜀的时间是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他们从荆州溯江而上,平定白帝(今奉节)、江州(今重庆)之后,兵分两路。
一路由张飞沿嘉陵江而上,平定川东北;
一路由诸葛亮和赵云沿长江至江阳(今泸州),再分成外水(岷江)与中水(沱江)两路至成都。
从这一点看,似乎只有张飞在南充活动。但民间传说表明,诸葛亮也曾来过南充,至少有两个地方有他的足迹。
(赵云)
一处在高坪区龙头寺村。那里距南充城郊约七公里,山名叫诸葛山,山上有诸葛寺,还有明代摩崖石刻保存相当完好。诸葛寺创建时间已无从稽考,寺庙也荡然无存,惟见山岩有若干孔眼,为当年附岩建庙痕迹。岩脚林间散存不少断头折臂的菩萨,可以想象当年寺庙规模宏伟。山上还有诸葛寨,其北寨门并非人工垒砌,而是在雄踞山边的巨石上开凿而成。其上遍布天然圆形石块,俗称“天鹅抱蛋”,十分奇特。圆石直径1.5米左右。最大一块圆石直径3米,中部凿一碾 ,相传为诸葛亮造火药的工具。但火药发明于七世纪,孔明打仗,何曾用过火药?纯属讹传。
另一处在阆中市水观镇。那里也叫诸葛山,是大巴山余脉大仪山系尾部,坐北朝南。也传说诸葛亮曾在此屯过兵,阆中永安寺就建立在群山环抱的诸葛山尾部的黄泥岗上。
(张飞)
相传诸葛亮在行军打仗时考虑到埋锅造饭,很不方便。于是便在休战之时叫人成批地生产一种形如锅状的干饼,每人发几个,以备战时食用。后来这种制饼方法流传到了民间,人们在口味上翻新,有甜有咸,有荤有素,还美其名曰“锅魁”,意为锅中之魁。
诸葛亮是否来过南充已不重用,他的“鞠躬尽瘁,死后而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其发明创造的锅魁更是丰富了我们的口味。
锅魁在最初发明那阵,就只是一个烙熟的饼子,后来才想到可以将锅魁中间开一个口子,塞入其他可吃的东西,于是吃法花样多了起来。锅魁有荤、素之分。荤锅魁有成都的夹肉锅魁,是灌入牛肉或大头菜,象极了西方国家的三明治;郫县的军屯锅魁,里面裹有肉馅。素锅魁有甘肃文县(三国时称为阴平)锅魁,连盐都舍不得放一点,按斤两制作,是当地人的主食。
(阆中张飞庙)
南充现在的锅盔有些是夹凉料,属于典型的素锅盔;有些是夹卤肉,则为荤锅盔。制作时将面粉揉得糍糯糯的,捏成一个小块,用木棍来回滚动,一边滚一边敲击案板,发出一阵叭哒叭哒的响声,极有节奏。待将面粉揉成状如满月的薄饼之后,放到一口平坦的铁锅上干煎,再放进锅下的炉膛中烘烤至熟。
虽然甘肃文县人将锅魁当作主食,但南充人则视它为零食。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锅盔的花样也逐渐增多。有些锅魁的面上沾有一层芝麻,有些锅魁加入了蜂蜜,有些锅魁不再是圆形,而是做成了方形,如南部的方酥锅魁。锅魁的吃法也逐渐增多,甚至上了餐桌。如有些人喜欢用锅魁炒腊肉,人们挑食时反而忘了腊肉而只顾去挑食锅魁。有些人喜欢将锅魁放进汤锅、火锅煮来吃。特别是将锅魁放进羊肉汤锅,味道极佳,甚得大家喜欢。
有时我想:锅魁既然有如此多的吃法,可甘肃人为什么就只吃这寡淡无味的净锅魁呢,他们那里产羊啊,大可学着四川人的吃法。后来一想,有句俗话叫着“吃在四川”,也只有我们休闲的四川人才能够想出这么多的花样,毕竟诸葛亮曾在此活动过,他的智慧也影响着其他四川人,而且一代又一代地流传。是故《竹枝词》有云:
武侯征伐食为天,营造锅魁万世传。
敲打成形如满月,酥酥脆脆恁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