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8:59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1 05:59
“中国”的别名,除“华夏”外,还有“中华”、“九州”、“四海”、“神州”等称呼。
古时候,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也是汉族前身的称谓,所以“华夏”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中华”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三国志》裴注中最早出现了“中华”一词。随着版图的扩大,凡属中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所以,“中国”也简称“华”,中国人侨居海外称“华侨”。
“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禹贡》便有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其它古籍如《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等也有“九州”的记载,尽管具体的州名有所差异,但记载的均为九个州。“州”正式成为政区是东汉的事。所以“九州”就成了中国的代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四海”之称,以四境均有海水环绕而得名。战国齐人邹衍,得到海外交通的启发,大胆提出了“大九州”说。他认为《禹贡》九州合起来只能算一州,叫“赤县神州”,同样大小的州共有9个,组成大九州,“神州”只占天下八十一分之一。后代的事实虽然证明这只是一种假说,但“神州”之名一直沿用到今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1 05:59
“中国”的别名,除“华夏”外,还有“中华”、“九州”、“四海”、“神州”等称呼。
古时候,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也是汉族前身的称谓,所以“华夏”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中华”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三国志》裴注中最早出现了“中华”一词。随着版图的扩大,凡属中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所以,“中国”也简称“华”,中国人侨居海外称“华侨”。
“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禹贡》便有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其它古籍如《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等也有“九州”的记载,尽管具体的州名有所差异,但记载的均为九个州。“州”正式成为政区是东汉的事。所以“九州”就成了中国的代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四海”之称,以四境均有海水环绕而得名。战国齐人邹衍,得到海外交通的启发,大胆提出了“大九州”说。他认为《禹贡》九州合起来只能算一州,叫“赤县神州”,同样大小的州共有9个,组成大九州,“神州”只占天下八十一分之一。后代的事实虽然证明这只是一种假说,但“神州”之名一直沿用到今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1 05:59
“中国”的别名,除“华夏”外,还有“中华”、“九州”、“四海”、“神州”等称呼。
古时候,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也是汉族前身的称谓,所以“华夏”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中华”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三国志》裴注中最早出现了“中华”一词。随着版图的扩大,凡属中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所以,“中国”也简称“华”,中国人侨居海外称“华侨”。
“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禹贡》便有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其它古籍如《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等也有“九州”的记载,尽管具体的州名有所差异,但记载的均为九个州。“州”正式成为政区是东汉的事。所以“九州”就成了中国的代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四海”之称,以四境均有海水环绕而得名。战国齐人邹衍,得到海外交通的启发,大胆提出了“大九州”说。他认为《禹贡》九州合起来只能算一州,叫“赤县神州”,同样大小的州共有9个,组成大九州,“神州”只占天下八十一分之一。后代的事实虽然证明这只是一种假说,但“神州”之名一直沿用到今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1 05:59
华夏、中华、中夏、诸夏、诸华、神州、中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1 05:59
华夏、中华、中夏、诸夏、诸华、神州、中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1 05:59
华夏、中华、中夏、诸夏、诸华、神州、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