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4:0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0:23
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都在变法图强,壮大自己的实力,但奇怪的是,昔日的天下共主周天子却无动于衷,坐视周王室的衰落,直至被秦国灭掉。周天子毕竟是名义上的共主,在天下还是有一定的号召和影响的,为什么周天子不效仿诸侯国,招募人才,扩充军队,至少进行一些变法改革的尝试呢?
周天子其实进行过多次改革尝试,而且远比各诸侯国改革图强要早,只不过都失败了而已。受生产力所限,西周建立之初无暇有效统治广袤的国土,所以沿用了以前的分封制度来进行统治,即周天子把自己没有能力管辖的土地人口分封给宗亲、功臣、贵族,这些人通过对周天子效忠的方式,来实现周天子对全国的管辖。
最初,周天子军事实力强盛(西周全盛时控甲十万,是大诸侯国兵力的数倍),又对各诸侯国兵力做出了严格*,因而诸侯对天子的效忠还是十分有效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国的实力逐步上升,与之相对的却是周天子实力的下降。为什么会下降?因王位的争夺,西周多次内讧,兵力受损,而新继位的天子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又将有限的土地人口再次分封出去。
所以,周厉王继位时有了实力下降的忧虑,就希望做出一些改革,来确保西周的实力继续凌驾于各诸侯国之上,但可惜,这次改革失败了,国人发动*(国人*本质上是周厉王改革损害了贵族的利益),西周实力进一步受损。
周厉王的儿子周宣王继位后,依然尝试着推行改革,通过“不籍千亩,借民力治公田”的方式,重新壮大了西周的实力,在周宣王带领下,西周重新崛起,并且发起了对楚国的战争取得了胜利,也扩大了土地人口,但可惜西周运气不佳,在此后与周边蛮夷的战斗中,西周多次大败,实力再次受损。
更倒霉的是,宣王的儿子周幽王又因为继承人的问题,导致申侯引犬戎攻入镐京,西周最后的家底全部拼光,继位的平王不得不靠秦、郑等诸侯国的护送迁都洛阳,这一迁都直接导致两个结果:一是周天子的实力下降到了中等诸侯国;二是周天子失去了故土(赐给秦国换取对方对付西戎),将自己局限于一个四战之地。
东迁后的周天子依然希望通过改革重新崛起,比如平王的孙子周桓王就多次向郑国索要土地,压制郑庄公的权力,但可惜这次努力也失败了,率兵攻打郑国不仅大败,还被郑军*一箭。
那么这次战役也导致两个结果:一是各诸侯国看到了周天子的真正实力(不堪一击);二是周天子压箱底的家底拼没了。据《左传》记载,周桓王、周襄王去世时,周朝甚至穷到拿不出下葬的钱,不得不求助鲁国。
那么看完这些背景脉络,我们再来说下,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在变法图强,为什么周天子却没有招兵买马、招揽人才。
1、穷。
战国诸侯国变法此起彼伏,但变法的前提却是这个诸侯国有实力(军力+财力)支撑起变法改革,以秦国为例,秦国在商鞅变法前,实力无法与魏、楚等相提并论,但秦国在变法前依然可以多次击败强大的魏国,这也说明,秦国还是有基础的。
再来看周王朝,前文已述,周王朝的持续衰落,一度穷到没钱安葬天子,这种实力想要招兵买马,招揽人才,难上加难,毕竟人才也是看国度的,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内讧。
周王朝的改革难度最大,因为他的贵族体系太过庞大,积重难返,稍微一点变动都可能触动贵族的利益,导致图强失败。典型的就如东周公和西周公,原本就已经衰弱到小诸侯级别的东周王室,却还要被贵族继续割裂为东周和西周两个公国,这不是作死吗?
3、四战之地。
前面已经提到,东周王室地处洛阳,坐享天下商贾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军事上的隐忧,即你稍有招兵买马变法图强的迹象,必然触动周边各大诸侯的神经,毕竟周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共主,实际上在诸侯眼里你也就是个小诸侯,如果你强大了,岂不是要威胁到我?魏国强大后又迅速衰落就是因为他出于四战之地,先后受到秦、楚、齐等国的围攻,而实力更弱小的周王室显然更是如此。所以,概括起来,战国时期周天子之所以没有招兵买马变法图强,原因就四个字:积重难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0:24
当时,西周建立的国土十分大,因此周天子把自己的土地人口分封给宗亲、贵族等人来治理,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日后再准备招兵的时候,各地各自,再很难集合起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0:24
最主要的是钱没有诸侯的多。而且很多有才之士,并不看好周天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0:25
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各个诸侯国名义上都是他的属下,诸侯国们大部分时期也都跟尊敬周天子,不需要招兵买马来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