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4:16
共6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6 01:22
展开3全部
朱元璋说的。出自当时明月著《明朝那些事》。
高筑墙是指,建立一个强大而巩固的根据地;
广积粮,当时虽然朱元璋占据的江淮之地是富庶之地,但当时自然灾害严重,更重要的是,所谓“粮草先行”,战争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略储备;
缓称王,元朝末年,各地烽烟四起,缓称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单独面对元朝的*,同时,利用小明王的声势,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支持。
扩展资料
因为当时元末时期朝廷的宰相脱脱加上外面的藩王还是有很强的实力的,这些农民并不是朝廷的对手,当时共有4股上得了台面的势力。
1 是最先改名换姓谎称宋朝皇裔的韩林儿,最先被灭,但本人却被朱元璋救了出来,据说朱元璋自己也后悔这事;。
2 张士诚,当地最有钱的私盐贩子,后被朝廷收编,最终被朱元璋干掉。
3 陈友谅,其实陈友谅并不是那股势力的领导者,只怪他的领导太*,后被陈友谅实际掌握,并和朱元璋进行了非常惨烈的几场死斗,最终还是不敌朱元璋。
4 朱元璋(朱八八或朱重八)采取了高筑墙 广积粮 缓(不)称王的*,积蓄力量,最终干掉了陈友谅和张士诚后建立了大明王朝,将元朝一干蒙古人赶到外蒙后最终歼灭,在灭掉元朝后还调侃了元朝最后一任皇帝,称其为“元顺帝”.最终想传位给他孙子,结果无奈他兄弟(朱隶)太强势(其实也是被朱元璋他孙子*的)当了皇帝,但是确实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皇帝(永乐大帝),开创了明朝著名的“永乐盛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缓称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6 02:40
在朱元璋扛起反元大旗时,旗下有一叫朱升的谋士,给朱元璋提了九个字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高筑墙是指,建立一个强大而巩固的根据地;
广积粮,当时虽然朱元璋占据的江淮之地是富庶之地,但当时自然灾害严重,更重要的是,所谓“粮草先行”,战争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略储备;
缓称王,元朝末年,各地烽烟四起,缓称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单独面对元朝的*,同时,利用小明王的声势,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支持。
朱元璋的九字真经:“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其实就是在保证生存的前提下,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历史记载:又素闻儒士朱升之名,遂“潜就访之。升因进三策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大悦,命预帷幄密议,“大抵礼乐征伐之议,,赞画居多”(《朱枫林集》卷九《学士朱升传》)。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6 04:14
朱元璋的时候,朱升的建议其采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路线,在保证生存的前提下,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免遭攻击。
汉刘邦的时代与朱元璋很大不同,秦末争夺天下的项羽和刘邦,是交战的双方,即便刘邦想采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计策,项羽也不会容忍。
建国初期,毛*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战略方针,度过了危机。
LZ你把朱升和毛*的话自由组合了o(╯□╰)o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6 06:06
这是张良跟刘邦说的话,全话应该是"高筑墙,深挖坑,广积粮,缓称王 要理解这句话要结合当时的时代的背景,刘邦当年被困蜀中,想称霸天下,问计于张良,张良结合当时形势给了刘邦这个建议 深挖坑,是指做好防守的准备,广积粮是准备好做战用的粮食,就是指以后夺取天下的本钱,缓称王,因为当时,项羽没有给...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6 08:14
深挖洞 是*说的
高筑墙 广积粮 缓称王 是朱重八说的
你记乱了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6 10:38
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