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小说《红与黑》所揭示的主题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2:51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13:46

问世初评 • 1830年11月15日,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在法国巴黎问世以后,在毗邻的德国和遥远的俄罗斯立即引起了两位文学天才的注目。耋老的歌德认为它是斯丹达尔的 “最好的作品 ”,并称赞作者的 “周密的观察和对心理方面的 深刻见解 ”;青年托尔斯泰 “对他的勇气产生了好感,有一种亲近之感 ”。 • 而在本国,《红与黑》却遭到了不折不扣的冷遇。批评家圣佩韦讥讽作家笔下的人物尽是些 “机器人 ”;报纸评论几乎同声谴责据信应由作者负责的小说主人公于连的 “道德的残忍 ”。公众对这部小说也十分淡漠,初版只印了七百五十册,后来依据合同又勉强加印几百册,纸型便被束之高阁。 • 斯丹达尔最了解自己作品的价值。他一再坚称: “我将在1880年为人理解。 ”“我所看重的仅仅是在1900年被重新印刷。 ”“我所想的是另一场抽彩,在那里最大的彩注是:做一个在1935年为人阅读的作家。 ” • To the Happy Few! • 国内学术研究界最流行的观点,一是把这部小说看成是对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描绘,二是认为司汤达是有意识地要把小说写成一部*历史小说,正因为此,他才把这部小说的副标题起名为“一八三O年纪事”。 4 人物形象 • 《红与黑》正如副标题“1830年纪事”,是一部描写法国七月*前夕,统治者剧烈交替的变动年代中,一位平民青年于连个人野心发展膨胀直至最终破灭的悲剧。 • 高尔基认为,斯丹达尔的于连·索黑尔是所有 “主人公 ”(大作家作品中于连类主人公)的始祖。 • 国内学术界的看法:资产阶级右翼青年,平民英雄,个人奋斗者形象,个人野心家,资产阶级小私有者,伪君子,复杂的艺术典型。 • 国外学术界的观点:个人英雄,民主斗士,贫穷阶级的代表,理想主义者,个人反抗者。 • 于连是个复杂的艺术典型,要对他准确定位很难。不同的人对他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于连也是一个超时空的永恒的艺术形象。读者可以用不同的解读方式去解读这个形象。 • 主人公性格形成阶段 – 在*家,于连作为家庭教师,仍然保持本色 – 进入贝尚松神学院,于连开始扭曲自己的性格 – 到木尔侯爵家从事秘书工作,于连几乎丧失全部自我 – 在狱中等待死亡,又得到了美好的爱情 • 高尔基曾经精辟的谈到 “十九世纪的欧洲文学和*文学的基本主题,乃是跟社会、国家、自然界对立着的个人。 ”于连和整个社会环境的冲突,他的野心抱负与孤军奋斗,他对现实的愤懑不平和报复性的反抗,这才是小说中真正扣人心弦的地方。 • 作为一种社会典型,于连属于法国大*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知识青年,在王政复辟时期,是被排斥在政权之外的中小资产阶级 “才智之士 ”的代表,这类人受过资产阶级*的熏陶,为拿破仑的丰功伟绩所鼓舞,早在心目中粉碎了封建等级的权威,而将个人才智视为分配社会权力的唯一合理依据。他们大都雄心勃勃,精力旺盛,在智力与毅力上大大优越于在惰怠虚荣的环境中长大的贵族青年,只是由于出身低微,便处在受人轻视的仆役地位。 • 对自身地位的不满,激起这个阶层对社会的憎恨;对荣誉和财富的渴望,又引诱他们投入上流社会的角斗场。于连对社会的批判很大程度上是从个人受屈辱的感情出发,因此他对统治阶级的特权表示愤慨时,并非不想和他们分享特权的一部分,甚至他自身的行动与他对社会的指责形成尖锐的对比,使他自己也成为被讽刺的对象。 • 但是,他有信仰,有信念,他是启蒙思想的信徒,*上的雅各宾派,拿破仑的崇拜者。在他身上更多的表现出的,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那种精力充沛、敢作敢为具有顽强意志和冒险精神的类型,这种人没有宗教信仰,没有对来世的恐惧,生活对于他们是一场残酷的搏斗,要么为荣誉、地位、财富及一切现世幸福而生,要么粉身碎骨而死。 • 他以平民阶层的平等意识对抗封建等级观念,以个人价值对抗高贵出身,他对自身的价值有充分的自信,并认为有权要求自己的社会地位配得上他的价值。他崇尚绝对的自由和,认为人应当拥有对自己的一切权力,个人的行为只需要接受自己心灵的指挥,只要认为自己的目的正当,为达目的甚至可以不择手段。 • 他只承认自我,只考虑自我,既不顾及传统,也不考虑 “道德 ”。他只对自己负责。或者说,他的心中只有一种道德,那就是:肯定自己的价值,维护自己的尊严。总之,于连的全部心灵都体现着一种与封建观念相对立的思想体系,一种以个人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这种思想体系决定了他无可挽回的悲剧命运。 5 书名含义 • 关于这个书名,已经提出的说法五花八门。现列举几种: • “红”指红色的军装,“黑”指教士的黑袍; • “红”是指法国大*和拿破仑战争的英雄时代,“黑”是指可耻的复辟时代; • “红”象征于连的力量,他羡慕苍鹰的力量和它的我行我素;“黑”象征身陷囹圄的于连幻想的破灭; • “红”是德·瑞那夫人的鲜血, “黑”是玛特尔的丧服; • “红”与“黑”是象征赌盘上的黑点红点,是赌盘上区别输赢的标志,而轮盘则象征人生的游戏等。 • 斯丹达尔在《吕西安·娄凡》的手稿中,谈到他为这部新作考虑的另一个名字《红与白》时,他写道: “《红与白》,或者《蓝与白》,为了使人联想起《红与黑》,并且给记者们一个启示: ‘红 ’,共和党人吕西安。 ‘白 ’,保王党少女沙斯特莱。 ”循着这一启示,我们可以说,《红与黑》中的 “红 ”指以其特殊方式反抗复辟制度的小资产阶级叛逆者于连, “黑 ”指包括反动教会、贵族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内的黑暗势力。 6 艺术特色 • 举止和言语的自然;典型性;真实性,以上都是斯丹达尔在化名D·格昌福·帕珀拉时作的《关于〈红与黑〉》一文中提到过的。书中每一个人物都具备令人难忘的鲜明个性,掩卷后仍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 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心理分析的细腻、准确。泰曾经赞誉斯丹达尔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他笔下没有游离于故事之外的情节和特定情境的心理分析,这不仅能展示人物情绪的微妙变化和人物思想的丰富多彩,而且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而事实上,《红与黑》 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小说以深刻细腻的笔调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的心灵空间,广泛运用了独白和自由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法挖掘出了于连深层意识的活动,并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是一首“灵魂的哲学与诗”。 • 对为有些人所讥讽的文体,古斯塔夫·福楼拜曾经在致友人阿尔弗雷德·勒·普阿特温的信中评价: “昨日晚间,我在床上把斯丹达尔的《红与黑》第一卷看了一遍。这部作品的特点是才情高超,细腻入微。文体是法国式的;但这难道是一般的文体吗?这是真正的文体!是那种人们现在根本没有掌握的古老文体。 ”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