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6:23
共7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4 19:03
展开3全部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具体的意思是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这句话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原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
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口答应,但是范仲淹其实没有去过岳阳楼。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挥毫撰写的著名的《岳阳楼记》一记叙文,都是看图写的。
一提起岳阳楼,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阳楼记》, 想到其中表明范仲淹宽阔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会赞颂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和生活态度。可以说,人们把太多的目光和关注给了范仲淹,而很少会有人想到功不可没的滕子京。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阳楼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4 20:38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同的人因为追求的境界不同,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生活之道。在年少时选择护着建立自己的道而修行。精神与肉体上承受痛苦在所难免。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得道,那是因为世上有太多缤纷繁杂的事物存在,我们身处其中,外物影响我们的欲念,刺激我们偏离自己的道。
为了不偏离自己的道,超脱外物是各种形形色色的道中道,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即空的境界。有这样一种错误的认识:自己不知道的就是空。其实这不是空,是迷。杰出的武士、剑道家宫本武藏在《五轮书》中写到:“只有心中再无丝毫晦暗不明,困惑的荫翳一扫而空的境界才是空的境界。”
身处繁杂的事物中却要保持心中清澄明澈拥有无惑之心,是需要顽强的意志,经历长期刻苦的磨练才能够达到。因此,得道的人不多。
生活如在海中行舟,既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人生无法一帆风顺。成功与失败,便轻易的改变意志薄弱的人的心态,使他们偏离自己的道。这正如同外物对人的影响一样。惟有保持平常心才是正道,那么平日里的小小得失就如同芝麻。
道的至圣境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4 22:29
这句话的外在意思是不因为物(财物、外物)的丰富、富有而骄傲和狂喜;也不因为个人的失意潦倒而悲伤。其涵义是指无论面对失败还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种恒定淡然的心态,不因一时的成功和失败而妄自菲薄,无论何时都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中国的传统儒家思想,讲究无为心态。是一种思想境界,是古代修身的要求。
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矣!”……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01:1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拼音
bù
yǐ
wù
xǐ
,
bù
yǐ
jǐ
bēi
句解
(他们)不因外物之优和个人之得而喜
,也不因外物之劣和个人之失而悲。
理解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中国的传统道家思想,讲究淡然平静的心态。不以己悲,是一种思想境界,是古代修身的要求。
即无论外界或自我有何种起伏喜悲,都要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04:25
就是什么事都跟他无关,准备当和尚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08:13
我在怀疑你的国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12:18
这个问题是初三学生都应该会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