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7:47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17 08:42
今年冬至日是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 (庚子年(鼠年)冬月初七。
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我省各地日出到日没有10小时左右。冬至以后,随着地球在绕日轨道上运行,阳光直射地带便逐渐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渐增长,夜晚逐渐缩短。
群众中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说“冷在三九”。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
冬至期间,川西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四川盆地也只有6℃至8℃左右。不过,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扩展资料:
冬至到来三类人尤其需要进补
1、阳气虚弱的人群
主要表现为畏寒怕冷,经常手脚冰凉,小便清长,夜尿频繁,大便稀溏,食欲不佳、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
2、年老体弱人群
身患慢性疾病者,要祛邪与扶正相结合,就是在进补的同时,兼顾治疗所患的慢性病,这样经过一个冬天的进补与治疗,不但疾病可以得到控制,而且亦能增强体质。
3、易在冬季或夏季发病的病人
比如老慢支、冻疮、关节炎等容易在冬天发病,疮疡等易在夏天发作,患有这些季节性疾病的人群,在冬天进补能把身体调养到最佳状态,在季节变化时疾病不易发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17 10:00
2020年冬至节气日期时间: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农历十一月初七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拜冬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天文意义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冬至点),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日,并且纬度越高,白昼越短,黑夜越长。
对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日。在北极圈以北,这一天太阳整日都位于地平线之下,成为北半球一年中极夜范围最广的一天。冬至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约50%,而此时的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
冬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南的一天,是太阳南行的极致。这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长度开始逐渐增加,正午太阳高度也逐渐升高。值得注意的是,在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在南半球的时间比在北半球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