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9:01
共6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7:47
基本原理:物镜收集入射光,并把光线聚集到接近底部的一点,然后由目镜放大影像。 开普勒式:凸透物镜+凸透目镜,倒立的影像,视角比伽利略式大,为现代大多折射式望远镜。 从天体射来的平行光线,经物镜后,在焦点以外距焦点很近处成一倒立缩小实像。目镜的前焦点和物镜的焦点是重合的,所以实像位于目镜和它的焦点之间距焦点很近的地方,目镜又以倒立缩小实像为物形成放大的虚像。当我们对着目镜观察时,进入眼睛的光线就好像是从虚像处射来的。显然,虚像的视角远大于直接用眼睛观察天体的视角,所以,从望远镜中看到的天体使人觉得离自己近看得更清楚。 伽利略式:凸透物镜+凹透目镜,正立的影像。 目镜为凹透镜,从而使人眼睛接收到一个正立的虚像。伽利略望远镜是一种古老的观剧望远镜,能直接成立正像,但视场较小,现在一般应用于玩具望远镜,以及外观精美的观剧望远镜,高倍单筒望远镜等更倾向于作为工艺礼品的望远镜产品。追问能不能简单点........
追答凹透镜的望远镜成的像是正立的,凸透镜的望远镜成的像是倒立的,补充一下: 望远镜的光路原理是由物镜(凸透镜)将远处的景象成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如果景象的距离远大于物镜的二倍焦距,则此倒立缩小实像成像在物镜的焦距上,而目镜(凸透镜)的作用是将此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因为用的是凸透镜的放大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7:48
现在的物镜、目镜并不是由单独一片透镜组成,都带有为减少色差、增大视场而加的改正镜。你说的是最原始的望远镜结构,最先出现的望远镜是伽利略式望远镜,目镜为凹透镜,成正立的虚像,视场很小;后来开普勒采用凸透镜作为目镜,改进为现在通用的开普勒式,成倒立的实像,视场增大很多,而且可在物镜焦点处加装十字丝和刻度,功能性大为增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7:48
一般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成正立虚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7:49
光学原理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7:49
呵呵,这个您想具体了解!我们可以扣扣,或者百度HI聊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7:50
呵呵...这个光学原理!原来是这样的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