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6:46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3:28
“Zero 是迄今为止最强大,最具效率,最有通用性的 AlphaGo 版本——我们将见证这项技术很快应用到其他领域当中。”
在今年五月击败柯洁之后,AlphaGo 并没有停止自己的发展。前两天,DeepMind 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正式推出 AlphaGo Zero——人工智能围棋程序的最新版本。据称,这一版本的 AlphaGo 无需任何人类知识标注,在历时三天,数百万盘的自我对抗之后,它可以轻松地以 100 比 0 的成绩击败李世乭版本的AlphaGo。
如果把智能定义成某种固定的逻辑运算,那么AI早就超越人类了,像象棋、国际象棋、跳棋、苹果棋这样的简单智力游戏,人都玩儿不过电脑(就是人类的冠军也玩儿不过)。
如果广义的谈智能,AI还差得多。比方说,找为兄弟,许给他钱,让他连着学俩月开车,然后给他辆车,在美国开60公里,满世界的走,一年不出车祸就可以拿
到奖金,我相信90%的人都轻易做到;可是对于机器,那就难了,Google Self-Driving Car花了大钱现在也只是勉强做到。
上述的例子只是人类智能最为简单的部分(有人训练过蟑螂,呢能达到开车的效果);人类复杂的抽象认知能力,如联想、推理、语言,才是高级的功能,人脑相关功能的工作机理,人类目前不是很清楚,随便在那个地方有突破都够诺贝尔奖+图灵奖了。
更为令AI沮丧的是,即便AI有了上述的学习、认知能力,离人还很远;还有Empathy(同理心),这点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最近的大片普罗米修斯里的生化人虽然很牛,但是离真人还是有差距的,这个差距就体现在人类的情感方面。
关於强人工智慧的争论,不同於更广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的争论。其争论要点是:如果一台机器的唯一工作原理就是转换编码数据,那麼这台机器是不是有思维的?希尔勒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机器仅仅是转换数据,而数据本身是对某些事情的一种编码表现,那麼在不理解这一编码和这实际事情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前提下,机器不可能对其处理的数据有任何理解。基於这一论点,希尔勒认为即使有机器通过了图灵测试,也不一定说明机器就真的像人一样有思维和意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3:28
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态度充满了纠缠:它希望它足够聪明去做所有的工作,但它害怕它太聪明而反过来奴役人类。所以,总会有一个问题被问到,人工智能是否超越人类?什么时候?
尽管对未来的预测非常困难,但也不乏这样的人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科幻小说《机器人三定律》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艾萨克·阿西莫夫就在我的机器人小说《2035》中进行了预测。他描述了2035在街上行走的机器人,它也是一个清扫街道的机器人。现在,阿尔法狗的狗毫无悬念地征服了象棋世界冠军。18年后,艾萨克·阿西莫夫的预言会成真吗?
1997,当计算机程序“深蓝”打败了世界顶尖棋手Gary Kasparov,无论人工智能是否超越人类,这个话题长期困扰着许多人
历史是相似的,但却是不同的。从那时起,经过近20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已进入初始阶段,并迅速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边界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扩展。例如,人们最初对计算器的运算速度感到惊讶,认为它是智能的,但现在它仅仅是小学生能使用的辅助工具。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30全球发展前景的人工智能”报告说,人工智能是一个“人工智能”效应的形式,它永远是一种新技术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人们习惯于这种技术,它将不再被认为是智能的”。
在人工智能的意义上,人工智能是什么样的人类智力活动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在这里,我们需要声明“能量”和“否”应该被称为一般行为行为而不是应急行为。也就是说,在相同条件下重复的行为应该具有同样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AI不能做的是人工智能计算程序的任务,没有人的参与是不可能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