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0:5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9 00:15
作为教师,要想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真心地对学生感兴趣,记住他们的名字,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
要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首先对自己的学生感兴趣。一位教师,只有当他真心地对自己的学生感兴趣的时候,才能记住学生的名字,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他对教学和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热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才能平等民主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也唯有如此,他才能够得到学生由衷的尊敬和爱戴。有些老师经常抱怨自己的学生愚蠢,自己反复讲授多遍的问题也都不理解或误解其意,正说明了他没有真心地对自己的学生感兴趣,所以在教育学生上缺乏足够的信心和耐心。
二、在讲台上把自身的个性显示出来,用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
对于每位教师而言,讲台就是教师表演的舞台。登上讲台,教师就是一位演员,而每一节课、每一次会议、每一次活动的计划和安排,都是上演的一台节目。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个成功的演员,决不会随随便便对待任何一次演出的,他们总是在演出之前精心设计好自己在台上的穿着打扮、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然后不厌其烦地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排练,直至设计、布局非常完美和到位,言语、动作非常娴熟,然后才登台演出,在台上用娴熟的演技把自己的个性展示出来,从而深深地吸引观众,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老师往往不愿意认真备教案,或者备好教案就不愿意再花时间去熟悉教案。他们总认为讲这么简单的知识,根本就是小菜一碟。殊不知,这短短的一节课不仅仅关系到你能不能把知识点讲清楚的问题,还将极大地影响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无论多么熟悉的内容,我们都应当在课前认真的备好详细的教案,然后尽可能把教案熟记,而且临上课前还要对自己在上课时的语言、动作、表情、节奏、语气进行反复的构思。在课堂上,最好不用翻看教材教案而能流利、生动、自然地讲解教学内容,从而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三、搞好师生关系,树立教师尊严
教师必须树立教师的尊严,但不是威严。在课堂上要民主,不应该以家长式的作风对待学生;人格上要平等,但不是朋友式的随便。搞好关系不是为了让学生接近你而放弃教师的形象地位。命令式的语言和训斥式的语言决不能随便使用。如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时,可用严肃的语气提醒他,用严厉的眼神暗示他,学生会敬而听之。动辄就训斥,挖苦或听之任之都是不对的。要树立形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靠的是平时课内课外的努力,特别是对出问题的学生的思想*工作,必须耐心、诚恳,平等人格地进行教育。反对无论大小事都把学生叫到办公室或者在大庭广众之下处理问题,因为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反而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必须注意日常用语。我们不要误会与学生细声细气的讲话,会给学生一种教师软弱的感觉。而是要在严与松之间留下教师发挥的余地。
四、对学生应多鼓励,多表扬,要掌握批评的艺术,注意批评的方式
对每一名学生,能表扬的地方应尽可能多表扬、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对错过半的可表扬对的部分。多用引导的方式使学生从不懂到全懂。少批评或不批评学生的各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有些情况下,可用我建议、我认为等语气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而不是直截了当的批评。批评一般用在对待不良学习态度的学生,但也应尽可能委婉表达,不宜使用训斥、嘲笑、挖苦、看不起的语气。教师应该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人格的位置来说话,才不会在语言表达、语气语调上流露出训斥、嘲笑的不良表现。那么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呢?引导,只有引导才是教学强有力的方法,用提示的方法把学生的思维导向正确。其次,学生是学者,对老师所教的知识往往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这正反映出他的缺陷,需要教师帮助他找到通向正确的方法。
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为学生解决困难和问题
大学生在学校,由于不同的原因存在着不同的困难和难以解决的问题,要从大学新生开始做起,深入学生实际,了解学生的困难和问题,理顺困难与问题的原因,逐一给予解决。平常我们所说的温暖,怎样去理解,我认为解决其困难与问题就是送温暖;当他孤独无助时,老师的帮助使他解脱了困境,把整个的精力用在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中,这就是管理育人的效果。如果用慈母之心、严父之态真心的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这样才能真正的打动学生的心灵。
教师只要对自己的学生感兴趣,记住他们的名字,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尽力为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你就会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你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9 01:33
留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形象,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成为受学生欢迎老师,这是教师职业根本要求与理想追求的。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呢?怎样才能才备受学生尊重和爱戴、而给他们一个美好的形象呢?首先,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行业,要求有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才足以完成教书传知,育人感人之重任。一切为了学生的需要,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点,而授业解惑是教师基本职责,但鉴于当今的信息社会中,在成长学生的求知欲极强并有多元化的趋势。而教师就要不断地学习,增强自己的知识与见识,尽最大的可能与极大的限度去满足学生的需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多10倍,多20倍,才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重要的来讲。这说明了教师不仅要广采博纳,还必须懂得择其精,释其妙。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专业化水平。也只有这样才能担起当今时代赋予他们的重任。仅拘于一隅,满足已有的知识,根本不可能适应教学需要的。另外,从学生方面来说,也只有真才实学的教师才能受到他们的普遍欢迎。因此作为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充电,尤其是信息化时代,老师只有充实自己,才能更好的教授学生知识,而使学生诚心悦服地跟你学。学中还要坚持以德统学,认真实践,随时完善,使自己的观念和思想及时地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能使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学生中始终保持着完美的形象,才能始终赢得学生的喜爱。
其次、要以真挚的爱心感染学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是教师的一个天地,要做个生喜欢的教师,首要的就是具备对学生的爱心。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关注他们。圣人说“有教无类”,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命体,因此可以说,教师所进行的正是生命的工程之一,因此克服偏爱优生、淡漠差生的毛病。尤其是后进生,更要倾注更多的爱。对后进生的教育要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的原则,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闪光点。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后进生积极思维,积极回答问题,对他们的答题当场给予恰当的评价,激励他们知难而进。真诚地对待学生,就是对学生尤其是所谓的差生更要要宽容、善待,一视同仁,公平执教。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善待每一位学生,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教师,只有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学生面前教师要试着学会低调做人,摒弃“师道尊严”,放下花架子,转变教育理念,在人格上尊重学生,先求成为学生的“益友”,在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中,再求得“良师”形象的成立,让学生真正地感到我的老师是可敬可爱、可亲近可信赖的良师益友。这样,学生便可以在无压抑、无顾虑的心理环境中专心听讲、认真思考和积极回答问题了。教师轻松教,学生快乐学,双边活动在融洽、活跃的气氛中顺利完成。
最后、爱岗敬业,以事业心履行教师职责:
当一名好教师,必须兢兢业业地工作,但应以事业心履行教师职责,不把职业当饭碗看待,以事业理想的追求的心态来履行职业,就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将一颗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扑在学生的身上,以真诚友爱之舟渡学生驶向成功的彼岸,那样一定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9 03:08
以终为始:学生眼中的好老师与好课(原创)
“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叶圣陶
什么是“好”的讲课?老师讲课好不好,学生最有发言权——教育教学的服务对象是学生,评价一节课的成败得失,归根结底要看学生的表现,而不是老师。正如叶圣陶所说,“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这就像是评价一部电影好不好,归根结底不是导演、演员说了算,也不是影评家说了算,而应该是观众说了算。知乎上的问题“什么样的电影算是好电影?”回答的网友中排名第一的“张小北”是这样回答的:制作层面上,技术娴熟同时还有突破;内容层面上,有情怀还有灵魂;最后,能激发我内心最隐秘的*。我认为,讲课也需借鉴电影“叫好又叫座”的观点——课讲的好不仅仅是现场“叫好”,而且“叫座”,听者愿意推荐别人也来。
享有“后现代教育之父”之称的美国著名课程专家多尔(Wiliam E·Dol)在他的经典著作《后现代课程观》中提出课程应注重3S:Science-理性与逻辑;Story-想象力与文化,Spirit-感觉与创造性结合起来。多尔认为,教学的科学应致力于逻辑推理的探索(Science),以本质的、真实的或现实的情况为基础,追求精确性、确切性和严密性,注重证明和调查,运用数学(主要指定量的)和科学方法,是单一眼睛的推理(one-eye-reason)。故事(Story)反映的是文化历史和人情世故,以模式或经验为基础,运用隐喻、讽刺或解读的方式,追求感觉到的经验或体验到的东西,是定性的唯我论的主观经验方式,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精神领域(Spirit)是宽广的生命表现,它对前两个S——科学和故事起着“关键性综合”,它存在于两者之间。精神的空间是无法言说的、美学的、创造的、情感的、令人敬畏的,其方法是一种“参与性的”,涉及*、娱乐、敬畏与尊敬等。
以终为始:学生眼中的好老师与好课
笔者在给讲师班上课时,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讨论“一个好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一个好老师应该是怎样的?”这两个问题,我把我在多个培训班收集上来的讨论结果罗列如下:
1.老师知识渊博,功底深厚。在讲授时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精心准备课程,上课时挥洒自如,寓教于乐,深入浅出,我们既能听懂又有思考的空间。能根据自己、课程、学生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的老师。
2.讲课风趣幽默,生动有趣,思想深刻独到,具有感染力,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以及文化知识;老师有个性,时尚,能把握时代潮流。
3.幽默风趣,即使是嬉笑怒骂都能传达出一种智慧。老师才学渊博,腹有诗书,对本领域知识有独特而深刻的见解,能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关键在课上的引导,而不只是在灌输思想。
4.老师平易近人,风趣睿智,治学严谨,有自己独特上课风格,有学识、有风度。授课中能带我们比较深入地研究或学习一些知识, 真正让我们感到知识的吸引力而保持学习的热情。
5.有较高的修养,学者型的,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独到见解,有亲和力;授课有*,能调动课堂气氛,有重点和架构能够很好启发学生去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
6.知识渊博且能灵活运用,授课有重点和构架。上课比较幽默,有*,开朗爱笑与学生达到相互尊重的状态。
7.有很深的文化内涵,讲课生动,引人思考的老师。讲课信息量大, 旁征博引,幽默的老师。
……
这些讨论结果很直观地反映出,在学生心目中会讲课的老师,在讲课内容方面“有渊博的知识储存,思想深刻独到”、“知识渊博”、“学识渊博”、“有自己的观点,能给学生不一样的思维和见解”、“有很深的文化内涵”、“信息量大,旁征博引”;
在讲课风格方面,“幽默风趣”、“生动有趣”、“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充满热情,是演讲式教学”,“有重点和架构”、“寓教于乐”、“活泼幽默,有活力”、“能调动课堂气氛”等;
在整体感觉方面,老师要能给学生留下“风趣睿智”、“腹有诗书”、“治学严谨”、“责任心强”、“有自己独特上课风格”、“有学识、有风度”等好印象。我有理由相信,这些形容词的数量及出现次数一定随着我授课量的增加,还会不断重复出现。
这些也客观上反映出,学生对老师的期待有多大,对课堂的期望有多高。
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有着直接的、面对面的接触,还给学生提供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处于人群之中,与很多人共同分享的经历(对比一下,在电影院里和很多观众一起看电影,这两种体验是差别悬殊的)。因此,学生在评论老师讲课时,所描述的“美好”听课经历是,老师不仅仅用观点吸引他们, 而且老师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也吸引他们——老师说话的语调、老师对课程的全身心投入、老师的*、老师无声的语言等等。学生所描述的“糟糕”的听课经历——课堂上只有观点。
在课堂上老师每时每刻都会对学生发出多种信息(而不仅仅是讲授的内容信息),这信息中包含着期望、要求,当这些包含期望和要求的情感信息以含蓄间接的方式,而不是以劝戒、命令、指示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时,就是老师由内而外的风范对学生的暗示,而这种潜移默化的情感上的影响才是教育教学的精华,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最为深远。用当代著名教育家张楚廷先生的话说,“老师是一部特殊的‘教材’,学生在心里时时刻刻阅读和学习着,这部教材‘写’得如何,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有一位女学员在课程中讲述了她自己的初中阶段有这样一段学习经历:
这位男老师个子不高,戴一副宽边眼镜,秃顶,龅牙。我要是不喜欢他,肯定会觉得他长得是很丑陋。可是,因为我喜欢他,所以,一看见他的样子就得十分可爱,十分帅气潇洒。喜欢他的原因只有一个,他知识非常渊博,讲课非常非常精彩。他教地理,因为喜欢他所以我的地理学得特别好。不止是我,我们整个班的同学都是地理迷。他上课从来不带参考书和教案,那些知识好像就在他的脑子里装着似的,永远也掏不完。往往是他在讲台上神采飞扬地连说带比划,我们在下边鸦雀无声听得流了口水都浑然不觉。
你随便提一个国家,他马上就能画出来,地形地貌与标准地图相差无几。你再随便提中国任何一个省份,他画的更是极为精准。而且,全国的铁路线都在他大脑里纵横交错着,这一条与那一条在哪里相交,各条线路上的主要站点分布,他是张口就来,从不用特意去想——那叫一个潇洒,那叫一个精彩!
还有,笔者在大学时曾上过一门公共课程并且是大课——*经济学,每次课程200多人在一个大阶梯教室上,按理说类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课程一般都会让我们觉得枯燥无味,但是这门课程却是唯一让我喜欢并且不愿意缺课的。给我们讲课的那位老师是位老太太,咋看起来精神不佳的样子,但一站上讲台讲起课来却能像一块磁铁一般把你吸引住:她讲课思维活跃、思路清晰、条理清楚、逻辑连贯。直到现在,我依然记得自己是多么认真地听她讲每一个概念,看她一步步地进行理论的讲解与原理的推导——她总能把深奥的内容讲得浅显易懂。并且她的授课态度非常好,面对我们的提问总是耐心的回答,能感受到是真的敬业,并且本身的知识积累为她的精彩讲授做了很好的铺垫。我当时是真的深深地喜欢上*经济学,觉得这门课好有意思!以至于后来我对它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讲到最后的章节时她病了,换了另外一个老师来给我们上课,我就从来没听懂过这个老师讲的什么东西。
那些课讲得好的老师,时隔多年后,我们其实都已经不记得他们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了,但是,这些老师当年讲课的神采以及我们的听课感受,却是一辈子不会忘记的,他们讲课的精神我们铭记在心。有人总结得好:“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一种人格对另一种人格的影响,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滋养,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的启迪,所以我们常常说信任培育信任,宽容培育宽容,友爱培养友爱,严格培养严格。”我们还可以说,“专业培养专业”、“敬业培养敬业”,这些老师课上得好,更多的是一种无言的教育,一种无形的熏陶,他们用自己对一门课程及其相关学科的深入研究,以及在讲台上的风采,在每一次课上,都在向学生传递着何谓“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来自《后汉书》的这句话其本意是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教导百姓,百姓就接受你的教化;若只流于言论,说一套做一套,百姓就不接受你的教化,反而会生出是非。为人师者以身示范,学生会顺意跟从教化;若老师只是空言讲述甚至说一套做一套,会招致学生情感上的反抗和争辩。
建构主义认为,情感是学习的发动机和控制器。人的学习的建构过程并非是纯理性的过程,情感作为重要因素参与了人的认识活动与建构活动。
人们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总是有情感的因素参与其中,学习关系着人对事件、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和态度。积极向上的情感是富有活力的成分,是人们进行内在建构的推动力量,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建构主义也被认为是一门认知科学。也正因如此,在理解与解释现实的过程中,我们解释世界的世界观、学习和实践活动也总是打上有兴趣和无兴趣、悲观和希望、高兴和生气、忧虑和乐观等情感的烙印的。
情感影响人们对所接收信息的选择性。情感作为激发和抑制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脑神经网络的活动状态,积极健康的情感使人的大脑神经网络充满活力,使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出来。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则压抑着人的认知能力,或将认知导向歧途。而且情感的波动性制约着认知的状态,如,人在情绪波动时容易做出偏激的或错误的判断,而在心平气和时便能全面地看问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9 04:59
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多和学生谈心!当然,自己不能表现的太软弱了。最重要的是自己总结啦!回答完毕,望老师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