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1: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21:13
虾是甲壳纲的,以日本沼虾为例:
腹部分( 6 )节,触角( 2 )对,口肢( 3 )对,(前一对为大颚,后两对是小颚),颚足( 3 )对,步足( 5 )对,泳足( 4 )对
甲壳纲(Crustacea)体常分头脑部和腹部。头*有13对附肢,即5对头肢和8对胸肢。 5对头肢包括2对触角,一对大颚和2对小颚。8对胸肢中前几对为颚足,其余为步足。腹肢有或无。用鳃呼吸。如各种虾和蟹等。
日本沼虾青绿色,带有棕色斑点。长40mm~80mm。体外被有甲壳(Crust),即外骨骼。全身原有20体节,组合成两体部,即头*和腹部。前者由头部6体节与*8体节相互愈合而成,节间界线已完全消失;背面包被一块特别发达的甲壳,称为头胸甲(carapax)。头胸甲略呈圆筒状,前端有一尖的突起称为额剑(rostrum)。额剑短于头胸甲本身之长,左右侧扁,上缘几乎平直,带锯齿11~14个,下缘向上孤曲,有锯齿2~3个。头胸甲前缘在第一触角基部处有一对触角刺;触角刺之后,头胸甲左右两侧还有一对肝刺。头胸甲有被护躯体、附肢和鳃的功能;额剑可能在游泳中起平衡身体的作用。暖部呈长柱形,肌肉发达,分为6节。第二腹节的侧甲覆盖在第一腹节的侧甲上。第六腹节末端还有一尾节;尾节略呈长三角形,肌肉不发达,背面有2对短小的活动刺。
除第一体节的一对附肢已完全退化外,其余各体节即使愈合也仍保留一对附肢,因此全身共有19对附肢。这些附肢多为双枝型,前5对是头肢,后续8对为胸肢,末6对系腹肢。5对头肢包括原第二和第三体节的2对触角和原头部后3个体节的3对口肢。第一对触角又名小触角(antenula),原肢分为3肢节,末端有3条细长的鞭,内侧一鞭最长,称为内鞭,外侧一鞭称为外鞭,其内侧又*出一短鞭,称为附鞭。每鞭分为许多小节,上生多数嗅毛。第二对触角也名大触角(antenna),原肢只见2肢节,内肢演变成一条长鞭,上生多数触毛。外肢不分节,扁平呈鳞片状,可能对动物在水中的升降有关。2对触角的长鞭均能向四面八方摆动借以获得水中较大范围内的外界信息。3对口肢是摄食的主要器官,前一对为大颚,后两对是小颚。大额原肢不分节,十分坚硬,可分咀嚼体与基柄两部分,前者又分门齿突(processus incisivus)与臼齿突(processus molaris);食物用门齿突撕裂,用臼齿突研磨。基柄着生大颚肌,大颚肌的伸缩可引起左右大颚相向活动。外肢完全退化,内肢演变成细小而分3肢节的大颚须。2对小额都扁平呈叶状,用来传送食物,并辅助大颚咀嚼。第一对的原肢内叶形成2个小颚突起,外肢完全退化,内肢演变成不分节的小颚须。第二对的原肢内叶也形成2个小颚突起,外肢发达,形成扁平宽大的呼吸板(respiratory flat),称颚舟叶(scaphognathite)用来激起水流。使鳃室内外的水不断交换。内肢也演变成不分节的小颚须。8对胸肢的前3对为颚足,后5对系步足。颚足是摄食的辅助器官,与一对大颚,2对小颚共同经成口器。各对颚足原肢均有2肢节,但第一对有内叶,后2对无。外肢都不分节。内肢自第一至第三对渐次发达、第一对不分节.第二对分为5节,第三对由于第一与第二肢节以及第四与第五肢节的愈合而只见3节。5对步足主要用来爬行,均单技型,外肢完全退化而内肢发达,分为5肢节,连同原肢的2肢节,各步足共计7肢节,即基节、底节以及坐节、长节、胫节、附节和趾节。前 2对步足有钳(chela),钳由附节末端的尖突起和趾节构成,用来捕食和御敌。有些甲壳动物附节末端的突起短,不达到趾节末端,这种钳称为半钳(subchela)。有钳的第二对步足十分发达,特称赘足(cheliped);雄虾的螫足长度超过其体长。6对腹肢均双枝型,前5对称为游泳足(swimmeretes),扁平呈片状,原肢2节,内、外肢均不分节,周缘密生刚毛,用来游泳。游泳足的内肢内侧还有一小棒状内附肢(annenpdix interna),内附肢具小钩,游泳时同时左右腹肢借小钩相互钩联,同步拨动。此外,雄虾第二对游泳足内肢内缘在内附肢背面还另有一细棒状带刺的小突起,称为雄性附肢(aappendix masculina),有协助两*配的功能。末一对腹肢称为尾肢(uropod),原肢只一节,内、外肢扁平宽大,也不分书。外肢外缘有一小刺;从小刺基剖直到内缘有一横纹。尾肢伸向后方,与尾节共同组成尾扇(tail fan),借以增强腹部拨击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