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1:13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9 23:53
每天产生很多的信息的群不一定是活跃的,社群活跃主要看聊天的内容和质量,所以每个社群的而活跃的标准不一,但是所有产生的信息必须是符合社群主旨的,这样加入进来的成员才能从中获取价值,即使他们不说话但是同样在吸取知识,长时间会对社群好感度越来越强,最终一呼百应。
1.社群要有输出
所谓的社群输出,用目标管理的观念来讲,本质就是一群人都有一个目标,哪怕目标很小,但每次都有一个总结、有所长进,我们称之为输出。如果一个社群人经常在一起,却无有质量的产出,大家就会对它失望,很快这个群也会死掉。
2、社群要“有利可图”
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群里,找人做记录、分享、会诊、组织线下活动,都谁来做?
如微互动的群分享,从请嘉宾到建群、拉人,这些流程都有人在后面操心,要有人操心就得有人做运营。运营就是有成本的。比如秋叶PPT里就没有志愿者,用的是全职员工,这都是要开工资的。
所以很多社群做不大、做不好,大都因为做了很久之后才发现无利可图。一件无利可图的事情是做不下去的,所以好的社群一定是付费的、质量最高的社群一定是付费最多的,因为收了钱的人才有动力去提供好的服务。
3.是人治还是自治?
要让用户有参与感,这个社群的目标和我的目标是一致的,用户才会对这个社群有归属感。
4.有人情味制度高于一切
用户可以参与社群规则的制定,一起制定的内容,大家会更加愿意遵守。
5.线上线下同等重要
可以适当的组织线下交流、聚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9 23:53
社群组织去层级化这个说法,大家对这个观点的看法持有不同的意见和态度,对它认知也存在着层次和格局上的差距。针对这个问题我想简单的谈一下我的意见和看法。
对现在的文化意识形态和社群结构来说,没有层级应该很难的,因为如果社群体系没有一个层级结构很难完成统一,当然这里面指的层级不是说传统的科层制,而是对组织的贡献度或影响力,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层级结构。
几千年的文明传承不会因为一个时期的文化彻底*,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文化和知识的渗透才能做到的,当然我们可以理想的地去理解这个概念,但是现实就是现实。我在文章和视频里面也说过这个概念,很多人说我是传统的帝王思维,其实不是,而是凤皇社这么多年在企业社群运营执行过程中总结出来。
在这里我想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圈子里面的大佬在一起的时候,都管我叫大哥??,很多都有权,比我有钱,比我有能力,比我年龄大,但是他们叫我大哥,他们愿意当小弟,为什么?这种大哥不单纯是听话、崇尚集权的服从。而是不愿意思考,完全放松的一种状态。所以,社群组织层级也会根据贡献度或影响力产生,当大哥是最不容易的一件事!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社群的表现形式是每个人是否有的意志,而不是简单的服从,这个和传统的听从上级命令的层级还是有区别的,核心根本在于听从命令的层级关系会失去组织的活力,而有意志的层级关系,始终会充满活力,所以,社群组织有没有层级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让组织有活力。
本文作者:凤皇社创始人梁洪军系原创文章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9 23:54
1、开展活动
社群的主要目的是卖货,活动就是刺激转化的利器,因此群内的内容规划,至少 50% 应该是活动相关,如果是流量型社群可以到 80% 。活动商品可以和有赞提供的拼团、秒杀、限时折扣等促销玩法做结合,吸引用户下单。
2、产出内容
内容的产出可以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商家自产的干货分享,另一方面是社群粉丝的共创。商家自产的内容就是产品相关的干货知识,主要目的是提升在用户心中的专业度和信任感,通过专业的知识输出打造专业形象,维护高价值客户。
另一方面是粉丝的内容共创,商家可以用活动、互动的形式邀请用户「晒单」。比如拼图商家群的用户晒单,或者有奖征集的用户使用体验分享,都可以成为二次创作的素材在群内输出,为商家和产品做背书,而且对其他用户来说往往可信度更强。
3、热度持续
交流氛围和互动可以影响社群人气,运营人员需要具备亲和力,互动可以选择定期发布骰子、答题闯关等互动小游戏,调动用户参与的积极性。另外商家也可以将互动与营销相结合,微盛·企微管家的丰富功能,可以有效带动社群拉新、复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