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1:13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2:09
以乞讨为生的人统称为乞丐,也叫"叫花子”
以叫化之
过去乞讨称作“化”
乞丐的方式基本也说唱为主
所以在艺术流派上是叫“化”
旧时,乞丐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当时把乞丐叫做“花子”,北京土话也叫“打闲的”。这路人相当复杂,有成群结队的,也有独挑的。
这些乞丐整天流窜街头,遇到店铺开业或者有人家办喜事,手拿“哈拉把”(牛肩胛骨做成的响器)的“花子”便蜂拥而至。有喜念歌的,有唱太平歌词的,有数来宝的,办事人不堪其扰,于是就找“看街人”代为设法阻拦,本家拿出剩菜剩饭和钱,打发这帮花子。
“乞丐”一词由来
我国古代乞丐的历史,几乎与文明社会同时开始。虽然乞丐是社会最底层的贫民,不为历代的统治阶级所重视,很
少被载入正史之中,但是在文人墨客的私家笔记或野史中,却留下了许多关于乞丐的记载。从这些分散的但又宝贵的记
载当中,人们可以看到一幅幅纷纭复杂、色彩斑斓的乞丐画面,上至帝王、文人才子,下迄平民百姓、骗子盗贼,都可
在这些行乞的画面中找到,不由得发人深思。
乞丐在我国上古文字中,最早是以单音词出现的。“乞”在金文字中的意思是乞求、求讨,同时又可用为反义,指给
予。“丐”又作“句”(gai丐),在甲骨卜辞中多作祭祀用词,指向神灵乞求,如“崇雨,句于河”,即雨大成灾,乞灵于河
神。丐也可作给予之义,如《汉书·西域传下》记载:“及载肴粮于路,丐施(施舍给)贫民。”乞丐二字合成为一词使用,
是从汉代开始,而且其本义仍然保留了乞求和给予这两种意思。因此在宋代以前,乞丐二字尚未用来称呼讨取饭食的人。
那么,在宋代以前,对讨饭之人是如何称呼呢?据《孟子》、《吕氏春秋》、《列子》、《后汉书》、《桂苑丛谈》等*
载,有“乞人”、“丐”、“丐人”、“乞索儿”等等称呼。这些称谓在宋代以后仍然继续使用,大多一直延续到清末。
“乞丐”一词用来称呼讨饭之人是从宋代开始的,如《太平广记》中引《王氏见闻》的一句话,就将乞丐与马医、酒
保、佣作及人贩子之流相提并论。又如《朱子语类》中也记载了当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上以纸钞代替铸币流通之
后,有的人早晨还是富商,傍晚就成了一无所有的讨饭乞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2:10
乞丐的产生源于人类的同情-- 智慧者且把同情摇变为了大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