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3:20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0:22
人们都知道公平二字,但不知道什么是公平,公平其实就是交易的粉饰。什么是交易,两个需要的交换方式就是交易。什么是需要,本能利益的需求就是需要。
公平合理 指对一切有关的人公正、平等的对待 第一,它与个人的主观判断有关。上面公式中无论是自己的或他人的投入和报偿都是个人感觉,而一般人总是对自己的投入估计过高,对别人的投人估计过低。
第二,它与个人所持的公平标准有关。上面的公平标准是采取贡献率,也有采取需要率、平均率的。例如有人认为助学金应改为奖学金才合理,有人认为应平均分配才公平,也有人认为按经济困难程度分配才适当。
第三,它与绩效的评定有关。我们主张按绩效付报酬,并且各人之间应相对均衡。但如何评定绩效?是以工作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还是按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和付出的劳动量?是按工作的复杂、困难程度,还是按工作能力、技能、资历和学历?不同的评定办法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最好是按工作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用明确、客观、易于核实的标准来度量,但这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做到,有时不得不采用其他的方法。
第四,它与评定人有关。绩效由谁来评定,是领导者评定还是群众评定或自我评定,不同的评定人会得出不同的结果。由于同一组织内往往不是由同一个人评定,因此会出现松紧不一、回避矛盾、姑息迁就、抱有成见等现象。
然而,公平理论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首先,影响激励效果的不仅有报酬的绝对值,还有报酬相对值。其次,激励时应力求公平,使等式在客观上成立,尽管有主观判断的误差,也不致造成严重的不公平感。再次,在激励过程中应注意对被激励者公平心理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公平观,一是要认识到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二是不要盲目攀比,三是不要按 旮独停按酬付劳是在公平问题上造成恶性循环的主要杀手。
为了避免职工产生不公平的感觉,企业往往采取各种手段,在企业中造成一种公平合理的气氛,使职工产生一种主观上的公平感。如有的企业采用保密工资的办法,使职工相互不了解彼此的收支比率,以免职工互相比较而产生不公平感。
定义 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等)、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品质。公平包含公民参与经济、*和社会其他生活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正义则是公正的义理,包括社会正义、*正义和法律正义等。公平正义是每一个现代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因此,许多国家都在尽可能加大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力度的同时,高度重视机会和过程的公平。构筑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需要全社会进行长期努力,要提高全体公民的文化、道德、法制等方面的素质,使人们有渴求公平正义的意识、参与公平正义的能力和依法追求公平正义的行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0:23
好像好多学校都搞这种教育模式
这样的方法有利也有弊
给我感觉就是弊大于利
学校搞这样模式,好的方面就是把差生和差生分配在一起,这样同学们都有进取心,谁愿意做差生呢?还有就是差生里面肯定有一些老鼠屎,怕他搞坏了一锅好汤。
坏的方面,有的差生里面也有想好好学习的,但是学习好的学生都分到一个班去了,同学之间就不能互帮互助的学习了,还有就是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心态不平衡,造成心理极端,这种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在这里强烈建议学校不要搞这样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是不行的,学校不光是只教学生知识就行了,还要多考虑点其它方面的
关于这位同学的问题,实在不行,建议你转校吧,到其它学校去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0:24
经济学中的公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经济学中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分悬殊,要求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
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1965年提出的。该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人们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付出的劳动代价及其所得到的报酬与他人进行比较,并对公平与否做出判断。公平感直接影响职工的工作动机和行为。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讲,动机的激发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进行比较,做出公平与否的判断,并据以指导行为的过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0:24
那你就自己好好学,脸皮厚起来,不懂的问题就问老师、同学。
有时候,公平是缺乏的,而且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