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赞美泾阳的诗歌90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3:10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9:23

泾阳呢,这里有名山,这里有古迹,这里有名人,这里更有闻名全国的绿色营养无公害蔬菜西北供应基地-----云阳蔬菜基地,这是一个被国家给予特别关注的地方,面对外面的朋友我常常调侃,你们那里多好多好,总之美誉再好也没有我们这里好,美食有可以提上日程的蘘荷是一道泾阳的特产,冒着热气刚出锅的美食,谁不馋的流口水,金黄的皮,蘸上蒜水,想想都不可思议。如果说名酒“泾阳特”,那更有的说了,有副对联是这样写到的,喝了泾阳特---上联,谁都不认识谁---下联,横批---泾阳特,美哉,聊哉,酒逢知己千杯少啊,有荤有素,有酒,更有说不完的泾阳趣事,你不来泾阳还能怎么样。泾阳有很多景点,安吴青训班,文庙,泾阳塔(全国第一高砖塔),中国的地理性标志---大地原点,红军的聚集誓师地云阳,酿酒葡萄基地口镇蒋路,堪称世界第九大奇迹的汉阳陵博物苑,还有包含在内的泾阳八景,可可谓数不胜数。(八大奇景:睢城古渡、文川秀色、谷口晚烟、文塔晓钟、嵯峨(峤帽)灵云、仲山晴岚、瀛洲春草、龙陂丛绿)文韵悠长如风景秀色连绵。渭河、泾河是两条养育两岸百姓的母亲河,水草丰美,奇观易现,泾渭分明大家应该听说过吧,我认为“素有清浊两相宜,自是两袖清廉”很有为政警示意义,让人不禁想尽快一览奇观。自小就喝两条河的水长大,吃两条河灌溉的庄稼产的粮食富足,对这片土地有着特别的感情,在那芳菲金黄的九月我做了一名酸腐的中文系学生,而现在又在九月回家在这片土地上挥洒青春,激扬文字。在大学我尽量的去一览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不想自是年少,难以领略中国文化国学的博大精深,略知皮毛啊!而此心高气傲,性情怪癖,常思生活之美,自我天生为乐天一派,对生活这坛美酒,品的自在,自得其乐,想之,在如此美妙的土地之上,尽享其美名,不为其贡献余力,汗颜心虚。最近在思考着很多,在历史中如何才能不被忘却,就理性和感性较起真来,理性产生科学、真理、法律,而感性产生美术、音乐、诗歌,我却深深的感觉除过那些感性、理性就像一个二维空间中的永不相交的平行线,而就于两条线之间的是什么呢?思考良久终得顿悟,噢,是情感,是不能忘怀的恩情,,是触发内心共鸣最原始的亲情,是具有烙印的情感,是泾渭分明、不分明相交在一起的故土情,感恩之情,割舍不断的,是不能忘却的感情。这个地方有着睿智的人才,有着诗情画意的文人,有着如花美眷的姑娘,有着享誉盛名的古迹名胜,有着适宜居住养人的气候,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是真理,我就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默默地奋斗着。能量、德行、魅力、敬业、知识是我在这片土地上悟出的价值取向,有了这些,我在生活中有了无数的目标,有了无穷的战斗力,要在他们身上学到那些优点,让自己变得强大,再去做更大的贡献,我钦佩他们身上有着那样优秀的品质元素,有我学不完的成就,我在他们身上学到了自我成就感的源泉,我很自豪,我会追随他们,勇往直前,因为他们在为这片土地做着贡献如我至亲父母般,没有谁不会感恩父母给我们生命,父母大地给我们健壮和睿智的大脑。看太阳初升,一轮红日穿过密林腾空而起,从塔的棱角青灰锈迹左面到右面更显出神秘,那一缕弧度温暖,清晰可见如记忆,昭示生命的不息,我们和红日一样守护这片神奇的土地,听着奔腾的河水,继往开来迎接如日中天的发展机遇,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回报我的父母。就让我们一起努力高唱青春之歌,挥洒无悔的汗水吧,你还等什么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9:24

我的家乡在槐山脚下、泾河岸边的永太梁上。这条梁呈西南东北走向,总长大约三十里,好像一条粗莽雄壮的长龙,槐山高昂着龙头,斩断山拖曳着龙尾。在龙背上,保家沟、车村、邵村、卢庄、北堡等五个村子一溜儿沿路摆开,仿佛一条瓜蔓上缀着的几个瓜儿。我家住在车村,距离龙头和龙尾分别十五里的路程,没有泾河畔上的生活经历。只是妹妹嫁到泾河岸边的焦家河村以后,前几年我去过几回。

记得每次去焦家河,总是未到沟边,未见其河,先闻其声。站在五六里之外的土塬上,这声音听起来似乎很特别。像一阵嘈嘈切切穿林而过的风声,像一场哗哗啦啦倾盆瓢泼的雨声,像一列火车风驰电掣的吼声。声音是绵长的、持久的,也是宏大的,仿佛从遥远的天际而来。走到沟边,但见两岸山塬莽莽苍苍,浑然天成,轮廓线是那么硬朗,那么奇崛;空阔辽远的沟壑里,两座低矮敦实的土梁突如其来,相对而出,仿佛雌雄两只乌龟不期邂逅,静静地趴在那里,卯足劲儿,作出默默对峙之态。浑黄的泾河像一条神龙,见首不见尾,在这两座土梁之间曲折迂回,形成一个硕大的“S”形走势,真是天造地设的奇观,令人不由得不感叹自然的伟大,造化的神奇。曲里拐弯走下山坡,近距离感受泾河。站在那斩断山的细腰处,可以看到左边是泾河,右边还是泾河。数丈巉岩之下,泾河水滚滚滔滔而来。特别是转弯处,断崖深切,乱石累卵,雪浪翻卷,咆哮不已,出现褶褶皱皱的大漩涡。耳畔的吼声几乎震耳欲聋。脚下突突欲动,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在斩断山的山根下有个小村子叫焦家河。全村十来户人家,都姓焦氏,祖祖辈辈依山凿穴,临河而居。看起来,这好像是一个山环水抱的风水宝地。其实,这座山是一座石山,更是一座穷山,山上土壤瘠薄,地都像鞋带一样宽,一绺一绺的,一下大雨,就会冲出石块。只有村子门前河滩上的几台梯田,还算平整,家家户户只分得炕大一块。天稍微一旱,庄稼就要歉收。这条河,也是恶水,上游一发大水,浊黄的泥水便汹涌奔腾而下,漫过或淹没那片靠河的滩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是我的父老乡亲们总结的基本生活经验。记得孩提时候,大约是六七十年代吧,这里的梨树很多,出产的大水梨,个大,皮薄,汁浓,味甜,远近闻名。每年到了秋季,常有外乡的人慕名而来,一车一车往外拉;我们塬上人也到沟里去帮忙下梨,挣些梨拿回来;也有河滩人满头大汗挑了梨担子到塬上来,串村吆喝着叫卖,我们这些孩子就呼啦一下子围了上去,嚷嚷着叫大人来买。记得好像还有西瓜,黑子红瓤,太甜了,是多么解渴,又多么解馋啊!后来,还出产红薯和苹果。该村在川道,全是沙土地,地气温暖,出产的东西就是和塬上不一样,特别是那个香甜啊,真是让人一辈子都忘不了。

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到了雨季,泾河上游地区常常发洪水。那时,浊浪滚滚,泾河就真像一条黄黄的巨龙,在沟壑梁峁之间,奔腾呼啸而来。有时候,河面上就漂浮着一些门窗、木板、椽檩之类的东西。这时,人们就拿上绳索,驾着小船,冒着生命危险,整日在河面上打捞。据说,有一年,浪头上颠簸着一棵树,一个年轻小伙紧紧抱着这棵树大呼救命。在人们淳朴的心里,生命比啥都重要。他们硬是凭着勇敢和机智,把人救了上来。洪水退下去了,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跑向河滩去捉鳖。远远地看见松软的淤泥上鼓起一个包,慢慢地蠕动,就赶紧跑过去,用手将泥包翻过来,准有一只鳖四脚朝天,寸步难行,蹬来蹬去,半晌翻不过身来。有经验的人还会趁着中午鳖晒盖的时候,悄悄躲在水边的石头背后,耐心地等啊等啊。一旦看见它爬上石头,说时迟,那时快,先将它掀翻在地,就轻而易举地抓住了。鳖如今已经成了餐桌上重要的补品,人们靠捉鳖卖钱,也能贴补些家用。

家乡离县城远,有巍巍槐山之阻,有马坊和封侯两条大沟之隔,过去人们的生产生活资料大都来自泾河以北的彬县香庙、龙高塬上,或者旬邑的张洪、土桥塬上。尤其逢年过节,人们大都要过河去赶集,购买日常生活所需。所以,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家乡通往泾河以北地区的一个重要渡口。早先曾有一只简陋的木船整天拴在岸边的大石头上,风里来,雨里去,摆渡着两岸来往之人。如果有人要过河,只须站在岸边呐喊一声,老艄公就吧嗒吧嗒抽着旱烟,慢悠悠从家里出来,走下河滩,解下缆索,二话不说,把他们摆渡过去,或者摆渡过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道终于发生了变化。前些年村上群众自发筹资筹劳修了一座便桥。那是个柳绿桃红的春天,我沿着一条小路走下两台梯田,第一次看见了那座小桥。原来是一座极其简单的钢索桥,三根钢索上绑着木板,算是桥面。桥面很窄,仅容两人通过,离桥面一米多高,两边扯着两根钢索,算是栏杆和扶手。就这样,五根钢索在两岸之间扯起了一座桥,被两只趴在大石头上的黄龙面对面紧紧地拽着。整座桥两头高,中间低,形成一弯上弦月的样子,吊在空中忽悠忽悠的动。人走上去不几步,桥身就开始摇晃起来。越往中间走,越摇晃得厉害,简直有摇摇欲坠的感觉,真让人胆战心惊。就是抓着两边的扶手,也两股战战,几乎走不过去。可是,我不满八岁的外甥却能疾步如飞,一路跑过桥去,在对岸的河滩采回鲜嫩的苜蓿。那天午饭,我们就吃到了喷香的苜蓿面。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我相信许多人都在电影或者电视里见过,那是一座由13根铁链组成的铁索桥。可是,由五根钢丝绳组成的钢索桥人们未必见过。所以,这座桥建成以后,似乎成了村子的一大景观。大凡到永太地区下乡检查、走亲访友或者踏青野游的人,不论多么忙,也都要抽空驱车到这个村子里转转,亲眼看看这座吊桥,或者摊开两臂,抓着扶手,颤颤巍巍走上去,亲身体验一下那摇摇晃晃、惊心动魄的感觉。妹夫说,一年四季到村里来的人,一拨儿一拨 儿的,有当官的,也有一般人,有男的,也有女的,有画画的,也有摄影的。可见,焦家河的吊桥已经有了名气。
桥修通了,这是村子里人们天大的事情。后来,聪明的人们又在对岸的石峡里开凿出了一眼山泉,把钢管架在桥上,靠着自压,将甘甜可口的泉水引到了自家门前,那银子似的泉水就常年四季哗啦哗啦地流着,流进了门前的菜地,流进了果园,更流进了人们的心里。从此,这里的人们就结束了饮用泾河水的历史。

尽管如此,这里毕竟人口太少,远离城镇,消息蔽塞,人们生活很不方便。特别是村里的姑娘们都嫁到塬上去了,而塬上的姑娘们却不愿意嫁到河滩去,年轻后生们的婚姻实在成了让人头疼的大事。于是,有的年轻人就投亲靠友、靠当上门女婿在外边落了户。有的年轻人即使在外边找了对象,也不愿意再回到村子去。所以,泾河边上的焦家河村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正在消亡的村。近年,剩余的八户人家全部搬到了永太镇街道。

这样以来,泾河岸边的这个村子就将渐渐成为一种记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