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中国今日之内忧外患的作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2:3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2:47

在民间流传一种看法:大明朝是“不和亲,不割地,不输款,天子守国门”。这等民族主义炙烈的豪言壮语虽无确据,但大明270余年历史,的确是这么做的,只是到头来,强硬反被强硬误。
大明朝的强硬一直持续到17世纪,岁月的年轮进入到崇祯皇帝当朝,只是这时的大明早已外强中干,连年天灾,断绝了国家的税收,导致大批百姓造反,而外部也有强大的敌人——满州崛起,国家进入了生死存亡之时。
陈新甲,时任兵部尚书,主持明朝最后一次对满洲的和谈。当时,松锦之战即将结束,明朝失去对东北的控制权,而南方的李自成、张献忠横扫中原,官军两线作战,左支右绌,疲于奔命。
即使强硬如大明,也不会在这样的局势下死心眼到底。陈新甲主张与后金暂时达成和议,缓解危机。但一向愤怒惯了的大明朝野很难扭转牛脾气。之前,大明朝已经有过两次议和,结果袁崇焕以“谋款通敌”之罪被磔,支持他的内阁大臣钱龙锡发配边疆;杨嗣昌主持议和,弄得举朝哗然,*辞职。
有了前车之鉴,这次和谈不得不私下进行。陈新甲派遣手下马绍愉潜入沈阳,携带崇祯敕书,与皇太极议和。然而皇太极认为和谈“真伪不得而知”,但他还是本着和平友好共处的原则,做出回复,派人保护信使回国。
马绍愉返回京师后,将情况写成书面材料,呈送上来,陈新甲赶着上朝议事,就将信件随手放在一边。
接下来,历史给大明开了一个大玩笑。秘书把办公桌上的密件误以为是公开报告,未请示领导就开始抄传,拿到《邸报》(当时的*机关报)上发表了。这一下可惹了大祸,本来是保密的议和过程,一下子被群臣百官览阅,朝野为之哗然,很多大臣上书*。
即使强势如崇祯皇帝也抗不住打了鸡血的文官群体。朝野上下一直坚定地认为满州建奴是*凶寇,势不两立,主和之人无一不身负恶名。
陈新甲也有错,他作为国防部的最高长官,没有分毫保密意识,以至于机密文件外传。最终,崇祯只得将陈新甲抛出平息*,可怜这位国防*被斩首弃市,明朝也失去了起死回生的最后机会。
两年后崇祯上吊煤山,死前的遗言是“诸臣误我”。真不知道他说的是陈新甲,还是那些反对议和的“满朝忠正”。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